摘 要:根據望兒山礦區等距性、側列再現成礦規律,結合礦床特征,礦區技術人員在-390中段、-430中段發現Ⅳ號礦體賦存,且通過對該礦體回采情況分析,確定-430中段以下該礦體仍有延伸,為進一步探明Ⅳ號礦體賦存情況,增加礦區礦石資源儲量,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決定對Ⅳ號礦體成礦規律進行系統研究。
關鍵詞:礦床特征;成礦規律;找礦預測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5.224
1 區域地質背景
望兒山金礦床礦區位于華北板塊(Ⅰ)膠北地塊(Ⅱ)膠北隆起與凹陷區(Ⅲ)膠北隆起(IV)膠北凸起(V)之西緣。礦床位于焦家斷裂上盤望兒山斷裂帶內。區域內地層簡單,斷裂構造發育,巖漿巖廣布。出露地層主要為新生代第四系。區內構造以斷裂為主,且較為發育,以北東向為主,規模最大的為三山島斷裂、西由斷裂及焦家斷裂。區內巖漿巖發育,主要有晚太古代馬連莊序列欒家寨單元(mL)與棲霞序列回龍夼單元()、新莊單元()、蘆家單元(),晚元古代玲瓏序列崔召單元(),中生代郭家嶺序列上莊單元()。
2 礦區地質特征
2.1 地層
區內所見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統為洪積層、沖積層。洪積層主要分布在礦區東南部,沖積層主要分布在礦區西南部和西北部。另外,在礦區的西部焦家斷裂帶西側出露約 4km2 的膠東群蓬夼組地層,巖層走向NW,傾向NE,傾角40°左右。巖性為黑云斜長片麻巖、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斜長角閃巖、黑云變粒巖等。
2.2 構造
(1)I級構造(焦家斷裂帶):在區內總體走向30°左右,傾向NW,傾角40°-45°,為一壓扭性斷裂帶,寬40m-400m,由斷層泥、絹英巖、絹英巖化碎裂巖、紅化花崗巖、絹英巖化花崗巖等組成。
(2)II級構造(河東-望兒山斷裂的主斷裂):在該區內走向變化較大,付家以北約45°望兒山北段為10°-30° ,望兒山本段為25°望兒山南段為350°左右,寬 20m-100m。由斷層泥、石英脈、絹英巖、絹英巖化花崗巖、硅化花崗巖、硅化紅化花崗巖、絹云巖化紅化花崗巖、紅化花崗巖等組成。斷裂帶內主斷層為F1斷層,位于斷裂帶的中間部位,寬5-20m,由斷層泥、糜棱巖等組成。斷層面在平面上、剖面上呈舒緩波狀,局部不連續,傾角42°-55°,總體上一般上緩下陡。該斷層既是導礦構造,又是儲礦構造,望兒山金礦床最大的I號礦體位于其下盤。該斷層在成礦前形成,為I號礦體的形成提供了空間位置。
(3)III級構造 (河東-望兒山主斷裂上下盤與主斷裂近于平等的同序次次級構造):在形成河東-望兒山斷裂的同時,該區在近南北向扭應力作用下,在 F1斷層的上下盤形成了數條與F1斷層性質相同的大致平等的同序次低級別的壓扭性斷裂。
3 Ⅳ號礦體成礦規律研究
3.1 蝕變-礦化分帶特征
斷裂中心部位出現黃鐵絹英巖化、絹英巖化,向外為鉀化帶,相應的,斷裂中心部位為浸染狀、細脈浸染狀礦化,向外為網脈狀、團塊狀礦化,再向外漸變為星點狀礦化。蝕變-礦化分帶可以作為判斷是否靠近礦(化)體的標志,同時也可以判斷礦化的強弱。
礦化與蝕變強度正相關。一般來說,礦化好的部位其蝕變強,但二者并非呈正比關系,比如,某些蝕變強部位,并未見良好礦化。研究顯示,當某個部位有強烈蝕變,同時又有裂隙和破碎現象,期礦化程度均較高。
礦化強度可通過明確礦化類型來確定。通常來說,礦化強度與礦化類型存在一定的相關性,星點狀礦化、浸染狀礦化、團塊狀礦化、脈狀礦化、網脈狀礦化,礦化強度依次遞增。
望兒山金礦-390m以下22-30 線附近主斷裂下盤160m左右為大面積的網脈狀絹英巖化花崗巖,符合成礦條件。
3.2 礦體側伏規律
偏離礦體傾向線,并使之與走向線形成夾角,礦體最大延伸軸的這種現象通常稱作礦體側伏,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少見,尤其大量存在于脈狀金礦中。側伏角為礦體最大延伸軸與礦體走向線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夾角。
對礦體定位而言,明確礦體側伏規律意義重大。以望兒山礦區為例,礦體整體上向SW側伏。
3.3 Ⅳ號礦體成礦規律
(1)Ⅳ號礦體賦存于Ⅰ號礦體下盤,距離Ⅰ號礦體約160m,在空間上與Ⅰ號礦體近平行發育。符合望兒山礦區等距性及側列再現成礦規律。
(2)在剖面圖上顯示,Ⅳ號礦體在縱向延伸呈現連續“透鏡體”狀成礦規律。
(3)該礦體在同時水平上,沿走向礦體厚度不大,膨脹和收縮在礦體局部可見,而且分枝復合也時常發生。
(4)礦體具有SW方向側伏趨勢,此結論由研究人員從垂直縱投影圖和中段平面復合圖兩個角度獲得。
(5)在礦體中有一種礦脈,細脈狀、團塊狀以及浸染狀是含金硫化物的主要產出方式,該礦脈因含金黃鐵絹英巖化蝕變而成。該礦體在控礦構造斷層面上發育一條厚0.2m-0.5m富礦脈。
(6)礦體中金的品位與厚度呈正消長關系,礦體的厚度與構造內糜棱巖的厚度也呈正相關關系。
4 靶區預測
根據以上Ⅳ號礦體成礦規律,推斷-430m以下Ⅳ號礦體賦存位置與類型:
(1)-470中段22-29線圍成礦的可能性較大。
(2)-510、-550中段探礦工作可向南翼延伸至20線附近。
預測-470、-510、-550三個中段可探獲新增礦量35萬噸,可延長礦山服務年限0.5年。
5 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望兒山礦區等距性、側列再現成礦規律的分析,為我國礦區礦石資源儲量的增加,礦山服務年限的延長提供了理論依據,為礦山地質勘探,礦山生產探礦等重大工程項目的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有效促進了我國采礦業的穩步發展。
作者簡介:楊國華(1986-),男,山東鄄城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礦山地質勘探,礦山生產探礦、水文地質、成礦規律研究,個人成果:參與完成的《典型成礦規律在望兒山金礦床地質探礦中的應用及效果》項目榮獲山東黃金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近等距性成礦規律在望兒山金礦探礦中的研究與應用》項目榮獲山東黃金技術革新三等獎;發明專利:參與設計的《便于標注巷道腰線的經緯儀》獲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