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


摘 要:本文介紹了激光干涉測量常見的應用,分析了本領域利用激光干涉原理測量長度、厚度、物體表面輪廓面貌的專利申請情況。通過對激光干涉測量領域專利的不同年份、不同國家、不同申請人的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了激光干涉測量領域技術的發(fā)展狀況和專利申請情況。
關鍵詞:激光干涉;測量;專利申請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5.260
1 引言
干涉測量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可用于位移、長度、角度、面形、介質折射率的變化及振動等方面的測量。在測量技術中,常用的干涉儀有邁克爾遜干涉儀、馬赫-澤德干涉儀、菲索干涉儀、泰曼-格林干涉儀等[1];70年代以后,抗環(huán)境干擾的外差干涉儀(交流干涉儀)發(fā)展迅速,如雙頻激光干涉儀等;近年來,光纖干涉儀的出現(xiàn)使干涉儀結構更加簡單、緊湊,干涉儀性能也更加穩(wěn)定[2]。
2 激光干涉測量技術的專利申請狀況分析
2.1 激光干涉測量技術的專利申請量
激光干涉測量技術在光學測量領域的專利申請最早出現(xiàn)在1964年,從圖2.1可以看出,在1960年以前,激光干涉技術專利申請量為零;在1975到1995年期間,激光干涉測量技術的專利申請逐漸穩(wěn)步上升,但是上升幅度較小,每年的專利申請數(shù)量小于100件;在2000年到2001年激光干涉測量技術的專利申請量有了較大的提高,此時激光干涉測量技術已經形成了各種先進的激光干涉測量儀,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寬;2001后,激光干涉測量技術在精度和靈敏度上進一步發(fā)展,甚至在光學薄膜厚度測試方面,用干涉法測厚的精度可以達到0.01nm,測量角度,分辨力可達0.05''以上,測量面形分辨力可達1/100λ,測量光學零件曲率半徑,分辨力可達1um;此后每一年的激光干涉測量技術的專利申請數(shù)據都在200件以上并保持穩(wěn)步上升的趨勢,專利申請數(shù)量保持較高的申請量。
2.2 激光干涉測量技術的專利申請國家分布
激光干涉測量技術最早是在歐美國家研發(fā),在最終是由日本的學者將該技術擴寬到各個領域中,激光干涉測量技術在日本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發(fā)展,隨后,中國的學者也開始將激光干涉測量技術加入研究的技術領域;激光干涉測量技術在日本的專利申請量最多,與美國和中國的激光干涉測量專利申請數(shù)量有較大差額,美國激光干涉測量專利位于第二,中國緊隨其后。
2.3 激光干涉測量技術的專利申請人分布
激光干涉技術在測量領域的專利申請的申請人中,大部分都來自高校,其次是公司申請,來自研究所的申請也占了較大部分;PCT申請的占有率最少,從側面反映出了,激光干涉測量技術屬于一門研究型的技術,是一門高科技學科;在高校申請中,清華大學的激光干涉測量專利申請量最多,其次是天津大學的激光干涉測量專利申請;在公司申請中,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的激光干涉測量專利申請量最多;而在各研究所的激光干涉測量專利申請量中,沒有特別突出的;這也反應了,在激光干涉測量技術研究中,清華大學和天津大學的研究較為靠前,而在激光干涉測量技術的應用中,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占據市場較大份額。
3 總結
本文針對激光干涉測量技術的專利申請情況,根據激光干涉測量技術的起源和發(fā)展歷程,分析了激光干涉測量技術的專利申請情況,對激光干涉測量技術在不同的光學測量領域的專利申請情況,通過數(shù)據分析了激光干涉測量技術在不同國家地區(qū)的專利申請情況,了解了該項技術在不同國家之間的發(fā)展情況和該項技術在我國的發(fā)展情況。
參考文獻:
[1]段小艷,任冬梅.激光干涉法微位移測量技術綜述[J].計測技術,2012,32(06):1-13.
[2]于航,陸冰睿等.激光干涉光刻工藝開發(fā)與應用研究[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13,32(50):9-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