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王
破風 約翰·沃爾
文/山王

其實早在兩個賽季之前,約翰·沃爾就應該入選最佳陣容了,但那一年的他被凱里·歐文擊敗了。本賽季沃爾終于憑借自己在對陣凱爾特人第六場的那記絕殺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他在奇才陣中的作用就像自行車比賽中的破風手,用最快的速度切開所有阻力,幫助球隊登上勝利的領獎臺。
要想了解約翰·沃爾的故事,我們首先要回到幾年前的那個晚上,夜幕下的華盛頓分外安靜。第二天就是中期選舉的日子,整個聯邦政府的命運與之息息相關。漫步于特區大街小巷,你可以從人們的臉上看到對未來的迷茫,一種未知的情緒在空氣里蔓延開來,美國可能迎來新的政治格局。而位于這次政治風暴中心的首都華盛頓,其所受影響可想而知。與此同時,在華盛頓中部,Verizon中心的奇才訓練場地,沃爾正躍躍欲試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還有不到24個小時他就將首次在主場完成自己的處子秀。沃爾一大早起來開始訓練,治療了自己扭傷的腳踝,去牙醫那里做了例行檢查——甚至還抽空在自己公寓里打了個盹。當他再次來到了球場時,面對鏡頭,即將第一次成為《SLAM》雜志的封面人物。
“恩,大概2、3歲吧,我坐地板上抱著自己心愛的玩具皮球,”在被問到自己腦海里對籃球最早的印象時,沃爾答道,“4歲的時候,少年活動中心里有5、6個小朋友一起組隊玩投籃游戲。”
“咔!咔!”快門閃過,沃爾對著鏡頭眨了眨眼。當被問到他是何時發現自己有著超越常人的籃球天賦時,他立刻來了興致。用他那帶點南方口音的卡羅萊納腔又快又急的回答道,“當時我參加了Garner Road Bulldogs的選拔賽,那是一個U11的球隊,那年我剛好11歲。我只和他們打了一次自由比賽,教練走過來對我說,‘嘿,小子!你入選了。’我當時就傻了,要知道旁邊有很多人都被涮下來了,那時我就意識到或許自己是真的適合打籃球。現在回想起來那真是一段歡樂的時光,后來我們打進了全國大賽,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出遠門,如果不是籃球的話可能我一輩子也不會去那么多地方旅行。后來升上了高中,我開始夢想——或許有一天我真的可以到NBA去打球。”
在這個聯盟中,我們看過太多完成這個夢想之后,揮霍了自己天賦的球員,但沃爾肯定不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個。因為,他又為自己樹立了新的目標。“‘魔術師’·約翰遜(Magic Johnson)、伊塞亞·托馬斯(Isiah Thomas)、‘手槍’皮特·馬拉維奇(Pete Maravich)、杰森·基德(Jason Kidd)、克里斯·保羅(Chris Paul)、德隆·威廉姆斯(Deron Williams)、德里克·羅斯(Derrick Rose)……”在說出以上這些名字的時候,剛剛完成自己菜鳥賽季的一年級生沃爾聲音平穩、吐字清晰,仿佛是在用這種方式強調他對前輩們的尊敬和向往,“聯盟中的偉大控衛真是不少,我知道在NBA打拼不會是那么容易的事,你得去健身房玩命訓練并在比賽中不斷學習積累,但我的目標確實是要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控衛。”這樣的豪言壯語,如果出自其他任何一個剛剛度過21歲生日的年輕人之口,必然會招來無數的白眼和嘲笑。但沃爾正在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人們,他的豪言壯語,并非像其他一些年輕人那樣純屬逞口舌之快。作為2010年狀元秀,沃爾不幸地遇到了“新秀”布雷克·格里芬(Blake Griffin)。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打出了場均16.4分、4.6個籃板、8.3次助攻、1.8次搶斷的成績。
好吧,我知道這樣的數據在復制了無數遠古神話的上賽季并不搶眼,但你必須清楚,在NBA歷史上,能在21歲時打出場均16+4+8+1的球員只有三位,另外兩人的名字是克里斯·保羅以及“魔術師”約翰遜。
在沃爾的新秀賽季中,全聯盟只有三個球員在場均得分超過16分的同時還能送出8次以上助攻,沃爾是其中之一,另外兩個是全明星控衛德隆·威廉姆斯和拉塞爾·威斯布魯克
如今的沃爾在場上更冷酷,更富有侵略性,飛得更高,也開始飆垃圾話了。在一場休賽期的業余聯賽對抗中,沃爾在持球進攻時緩慢推進,德瑪爾·德羅贊(DeMar DeRozan)上來封堵,沃爾用一個漂亮的轉身甩開后者上籃得手,這迅速引爆了現場球迷的激情。而沃爾則聳了聳肩,像是在說:“怎么,你們都忘了我是誰了?”
在此之前,沃爾已經讓人們見識了他的速度,那次兩秒鐘完成的縱觀全場的運球,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
在另外一場對抗邁克爾·比斯利(Michael Beasley)的慈善賽中,沃爾砍下了全場最高的40分,并率領己方球隊以144-128擊敗了對手。但比勝利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沃爾那犀利的跳投。比賽中,面對防守自己的比賽里,沃爾居然毫不猶豫地干拔起跳,在三分線外揚手就是一球,命中。比斯利一時沒有反應過來,第二回合,他再度放出空間,防突不防投,但沒想到沃爾再度干拔,毫不做作地再度飆進三分球。“我不知道他居然能投這么準,”砍下37分的比斯利說,“過去一年里,球探的報告一直說要放他投籃,所以我就放他投了。”
事實上比斯利的選擇并沒什么錯,一直以來,關于沃爾的質疑大多來自于他不穩定的跳投。比賽大部分時間中對位沃爾的防守者都會側重照顧他的突破,放他在中距離跳投。沃爾發誓要改變自己的投籃能力。“我會每天都完成2000次的投籃訓練,我希望在跳投的時候跳的更高。”沃爾說,“以前我在練習跳投的時候并沒有真正跳起來,很多時候只是嘗試一些顛投,但是在這個聯盟里對手的速度更快而且防守更拼命。所以我只要盡我的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加出色的跳投手。”

這樣刻苦的練習對沃爾來說并不陌生。出生在北卡羅來納州首府羅利的他盡管在高中聯賽罕逢敵手,但在全國范圍內仍屬無名小卒。然而2007年夏天的經歷讓他脫胎換骨,在銳步贊助的訓練營里,沃爾有了質的提高。“那段時間里我滿腦子都在想著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強。”沃爾回憶說,“當時我被特別邀請到訓練營和大一大二的球員們一起打球,我知道如果自己想去最終的主訓練營就必須成為這幫人里頂尖的前5名球員。于是我調整心態,努力變強。最終我來到了主訓練營,和那些以前在scout.com(一個評價高中、大學球員的權威網站)中仰視的球員站在一起。有機會和他們一起訓練、對抗、提高自己,想想都讓人興奮。布蘭登·詹寧斯(Brandon Jennings),雷納多·西德尼(Renardo Sidney),伊塞亞·托馬斯,這些以前電視上看到的球員都出現在了眼前。”那年夏天過后,在幾個權威媒體的潛力排名中沃爾都名列前茅,他成了2009屆新人中的翹楚。一年后他去了肯塔基大學,在那里他持續變強,成為了那一屆大學球員同時也是2010屆選秀球員中的頭號熱門。
因此,如果下賽季防守球員還是像往常一樣的放空他的話,沃爾會讓對手付出慘痛的代價,正如他的隊友安德魯·布萊切(Andray Blatche)所說,“他將因為自己的速度、控球、運動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優勢而讓他的對手感到恐懼”。
很多人都把沃爾看作是基德之后的下一任“三雙制造機”,或者把他稱作“下一個艾弗森”。的確,27歲的他早就已經在重建的奇才中扮演領袖的角色,而基德在這個年紀的時候身邊站的是已經在聯盟混跡了八年的老兵,斯科特·布魯克斯(Skott Blooks)。沃爾沒有那么幸運,在他的NBA生涯之初,奇才隊中還有阿里納斯(Gilbert Arenas)和辛里奇(Kirk Hinrich)那樣的老兵可以給他提供幫助,但是現在,能幫助他的只有同樣在奇才成長的后場搭檔布拉德利·比爾。“如果在幾年前,我的身邊能有這樣兩個隊友給我幫助的話,那是一件多么棒的一件事情啊,”沃爾說,“但有些事情沒有如果,而我必須要自己學會成長。這很困難,但是這樣是我需要經歷的過程。而現在,我已經是球隊里的老球員了,我必須在球場上發揮作用。”
雖然他的最佳新秀獎杯被“留級生”格里芬搶走,但沃爾對此并不在意,他更在意的是在球場上的表現,以及如何幫助球隊贏得勝利:“我一點都不失望,我很開心布雷克贏得了最佳新秀獎,那曾是我的目標,但現在我的目標板上已經有了新的內容。你們會看到更真實的我,我會找回我的運動能力,我會在場上全速沖刺,這才是我想向大家證明的。”
在沃爾的新秀賽季中,全聯盟只有三個球員在場均得分超過16分的同時還能送出8次以上助攻,沃爾是其中之一,另外兩個是全明星控衛德隆·威廉姆斯和拉塞爾·威斯布魯克(Russell Westbrook)。事實上,2010-11賽季對于這位狀元來說異常艱苦,但這不僅僅只是因為狀元頭銜帶來的壓力——2010年11月4日,沃爾在與羅斯的對決中扭傷了左腳,他僅僅休息了四場后便火線復出,但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極其錯誤。在復出后的首場比賽,沃爾右膝骨頭挫傷,他因此缺席了12比賽,另外,他還曾因為與熱火隊的伊爾戈斯卡斯(Zydrunas Ilgauskas)發生沖突被禁賽一場。賽季結束后,奇才只拿到了23勝。沃爾說:“通過這件事我學到了一些東西,我必須小心翼翼照顧我的身體,今夏我變得越來越強壯了,這是我需要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我必須變得更強壯,才能應付上賽季我所承受的那種沖撞。”
傷病也使得沃爾在與羅斯和威斯布魯克的對抗中顏面盡失:面對羅斯他曾14投3中僅僅得到9分;面對威斯布魯克他19投5中僅僅得到13分,卻讓對手拿到了35分、13個籃板、13個助攻的大三雙。可現在呢?雖然威斯布魯克的表現堪稱后衛的典范,但他的球隊卻沒有在季后賽中更進一步,而羅斯更是在遭遇重大傷病后淪為路人。沃爾帶領奇才和凱爾特人在東部半決賽中戰至搶七,雖然最終輸給了對手,可人們看到了這支球隊的實力。也看到了沃爾的速度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