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兩平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廣東金融學院對口幫扶梅州市五華縣華城鎮城鎮村。該村距廣州300多公里,距梅州市區70多公里,全村行政區域面積僅有0.9平方公里,村里無山地,田地少,水利設施落后,周邊產業不發達,村民致富的路子不多。該村村民以外出務工和小商小販為主,2015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僅1.19萬元。
要改變當地的落后面貌,幫助貧困戶脫貧,并非易事,但卻是一項光榮而重大的使命。一年過去了,在學校的關心、支持和指導下,廣金駐村干部認真扎實地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與鎮駐村干部和村“兩委”干部緊密合作,工作進展順利,達到預期目標。
廣東金融學院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由黨委書記李建軍、校長雍和明任雙組長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黨委會多次就扶貧工作做專題研究。李建軍指出“要把認識高度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上來,打好扶貧攻堅戰責無旁貸”。雍和明表態:“服務社會是高校的一項重要職能,也是實現自身價值、實現內涵發展的需要,學校要發揮好人才和智力優勢,對幫扶工作給予人力、物力、財力的全方位支持”。
與此同時,學院選派優秀年輕干部挑重擔。采取自薦和組織推薦的形式產生駐村干部,最后經學院黨委會討論,決定選派保險系黨總支副書記何曉華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兼村第一書記,外語系正科級輔導員陳堅任駐村工作隊員, 扎實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 開局良好
用真情打動基層干部群眾
一年來,駐村工作隊牢記組織的囑托,按照學校黨委的指示精神,在五華縣、華城鎮兩級黨委直接關懷和指導下,自始至終滿腔熱情地投入工作,苦干實干加巧干,用真情打動基層干部群眾,用細致的工作換來群眾的支持。
對村民噓寒問暖,與他們嘮家常、交朋友,是扶貧工作隊駐村一年來的“常態”。這樣使駐村工作隊真正融入了村子,為駐村扶貧工作的開展贏得村心民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自進駐城鎮村以來,務求為百姓多辦好事實事,大力協助當地黨委政府完善村基礎設施建設,美化村容村貌,促進城鎮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農村百姓幸福度。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做好各自然村道路硬底化、垃圾處理、路燈、治安視頻監控等公共設施建設。所謂“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駐村工作的成效關鍵在于老百姓認不認可。
梅州市扶貧局黃副局長和梅州市人社局陳副局長到城鎮村調研,每到一個貧困戶家里他們都會詢問一個問題:村干部有沒有到家里來看看?不少貧困戶都回話:廣州來這位何書記來得多,經常碰面。兩位局長對駐村干部豎起拇指:“辛苦啦!何書記,這么短時間,老鄉們就記住你啦!”
狠抓村“兩委”班子建設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兼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的工作隊隊長何曉華清醒認識到要做好扶貧工作,關鍵在干部,重點在班子。為此,他以村“兩委”班子建設作為切入點,通過村“兩委”換屆選舉充實加強干部班子,充分調動班子成員的工作積極性。為了進一步提升村“兩委”干部的政治素養,駐村工作隊兩次邀請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楊明教授到城鎮村為黨員干部上黨課,堅持執行“三會一課”制度,嚴格黨員管理,加強黨員教育。
在駐村工作隊的推動下,村委會逐步完善了村干部勤廉雙述、村務公開、村民議事、村財管理等制度,保障了村里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序開展。目前,村“兩委”班子成為一個朝氣蓬勃、奮發有為、干凈做事、群眾擁護的領導集體,增強了凝聚力和戰斗力。
精準識別零投訴取信于民
駐村工作隊充分認識到,要做好精準扶貧工作,走好第一步尤為關鍵,必須遵循新時期相對貧困人口的認定標準核查方法,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開展新時期貧困戶建議名單的審核評議確認工作,也就是“精準識別”。此外,對部分未能達到貧困戶要求的村民做好解釋工作,妥善安撫他們的情緒,減少不必要的糾紛和對立情緒,最終起到凝聚民心的正面效果。
全村共有441戶1867人。經過駐村干部和村“兩委”干部反復甄別,最終核定城鎮村貧困戶37戶共95人。在對貧困戶逐戶實行精準識別后,兩位駐村干部逐戶為他們建檔立卡,登記造冊,報上級扶貧辦并將數據登陸輸入廣東省新時期精準扶貧信息管理平臺,接受上級的審核。同時在城鎮村公示欄里將名單長期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公示一年來,取得了零投訴的好成績。
對于貧困戶的識別和認定,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納入幫扶對象的貧困戶名單公示一年來零投訴,可以說,駐村干部的工作真正讓村民信服。
○ 扶貧之路
“扶貧先扶志”是基礎
“扶貧先扶志”,不論造成貧困有何種直接原因,精神貧困始終是主觀上的首要根源。廣金駐村干部認識到,要發揮高校思想智庫優勢,綜合運用數據分析、信息技術、實地查看、環境評測等多種手段,幫助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準確診斷“病情”,找出致貧原因,建立個性化動態管理檔案,這是評價精準扶貧質量、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的思想根基。
駐村干部積極發揮高校思想文化優勢,宣講幫扶政策、教育引導困難群眾正確認識貧困、正確對待貧困、正確擺脫貧困。駐村工作隊何曉華和陳堅兩位干部,在引導工作中不帶一點知識份子的傲氣,也沒有居高臨下的俯視,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與村民平等地交流,為了讓村民了解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以及上級文件精神,他們沒有照本宣科念文件,而是深入農戶,了解他們心中所想所需,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開展宣傳并加以引導,使得貧困戶解放思想,拓展思路,樹立了信心和決心,這是幫助困難群眾放下心理包袱,勇敢邁出脫貧致富第一步的思想根基。
“智力扶貧”是抓手
精準扶貧是一項科學的系統工程,牽涉到經濟、科學、社會環境、市場變化等多個方面的因素,必須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對癥下藥。對于高校來說,參與扶貧工作一個很重要的抓手就是開展“智力扶貧”。該校黨委書記李建軍到對口幫扶村開展深入調研時指示駐村干部,要充分發揮高校的智力優勢,組織學校專家教授下鄉調研,結合村情民情,探索可持續發展模式。
按照這一思路,駐村工作隊圍繞五華縣委縣政府、華城鎮委鎮政府對城鎮村的發展定位,依托廣東金融學院資源優勢,積極爭取校內協同創新中心和科研機構的支持,研究如何根據五華縣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將扶貧點所在的華城鎮納入總體發展框架以對輻射帶動城鎮村的發展,為村民們脫貧致富帶下堅實的基礎。
為進一步推動智力扶貧,發揮廣金的人才優勢,打造當地的智庫建設,實現廣金與當地的校政合作,駐村工作隊多次赴五華縣城水寨與相關領導會商合作事宜。這個設想得到該校廣東特色金融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的大力支持,中心主任唐松計劃組織相關專業和學科力量,調配優質資源,配合五華縣做好規劃設計、決策咨詢等工作。
2016年暑期,由駐村工作隊統籌安排,該校互聯網系組建了“精準扶貧三下鄉隊”到城鎮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全校唯一獲團省委“精準扶貧三下鄉隊”立項的隊伍,他們以駐點村的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提供智力支持,并挖掘利用校友資源,多形式開展系列宣傳和服務活動,為駐點村的建設和發展建言獻策。
“幫扶項目”是關鍵
對于幫扶貧困戶,駐村工作隊力求做到一戶一策的原則,量身定制脫貧方案,真正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幫扶的過程中,發展什么、怎么發展,效果如何、前景怎樣,都要做到科學評估、審慎決策。
為此駐村工作隊采取多種途徑,謀劃扶貧工作取得突破。他們一方面組織村“兩委”班子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基地平遠縣畬腦村、蕉嶺縣三圳鎮九嶺村、興寧市徑南鎮東升村等地學習交流,積極論證適合城鎮村生態發展的項目,探討石柱塘農旅結合發展新模式,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方法,加快扶貧產業幫扶項目推進;另一方面,工作組在多方調研,廣泛聽取當地干部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在華城鎮石柱塘附近物色合適地點,讓貧困戶入股辦“農家樂”餐飲點。同時,根據五華縣當地農產品資源特色,駐村工作隊還加大了與梅州市縣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爭取他們加大對城鎮村的扶持力度,并借助該校互聯網系相關技術力量,為貧困戶打造農產品銷售的電商平臺。
回顧這一年的駐村工作,兩位駐村干部頗有感觸:我們最本質的工作就是要幫助困難群眾脫貧,大力宣傳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實事求是為村里謀發展,在幫助群眾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也要常幫助群眾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我們來到城鎮村,代表的是廣東金融學院,一定要讓群眾真正感受到廣金師生的一片真心和一片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