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賀宏偉
近年來,河北省大力實施電商扶貧工程,推進貧困縣、貧困村電商服務平臺建設,建立電商扶貧產業鏈條,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走出了一條電商精準脫貧新路。當扶貧遇到“互聯網+”,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河北用事實給出答案。
河北62個貧困縣全部建立縣級電商服務中心
截至目前,全省62個貧困縣全部建立了縣級電商服務中心,736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中有7004個建成村級電商服務站,帶動36.3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電商扶貧,農產品網上交易額累計超過67.17億元,從業貧困人口人均月增收超過1500元。
河北省相繼出臺《關于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全覆蓋的實施意見》《“互聯網+扶貧”行動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為發展電商扶貧提供了政策支撐。同時,中央財政安排2.6億元用于全省15個貧困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項目建設,省財政投入4202萬元支持貧困村“一村一店”建設(每個貧困村補助6000元),各縣共投入2.7億元支持電商扶貧(對發展網店的貧困戶每戶補貼不超過1.2萬元),全省已累計投入資金5.7億多元,加大電商扶貧支持力度。
電商平臺在全省各地紛紛涌現。省扶貧辦與阿里巴巴集團簽訂《“互聯網+扶貧”合作備忘錄》,建成阜平、贊皇、平泉等9個“淘寶特色中國縣級館”;與京東集團、蘇寧云商集團開展合作,為25個貧困縣提供電商扶貧支持。全省62個貧困縣創建了以淘寶、京東、蘇寧云商、郵樂購等為主要平臺,集產品供應、質量檢測、貨物倉儲、物流配送、電商培訓為一體的縣級電商運營中心。依托這些電商平臺,各地大力幫助貧困戶開辦網店,目前全省貧困村開辦電商網店達18202家。
引導貧困縣圍繞本地特色產品,創建網上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推進網上“一村一品”產業扶貧工程……全省各地紛紛創建品牌,開拓電商市場,形成了優質雜糧、林果、食用菌等180個網銷品牌。
互聯網+精準扶貧:電商扶貧新模式
在農戶高度分散化的現實狀態下,農產品在當地市場達到供求平衡后,再增產反而會造成滯銷,減少收入。例如,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經常可以看到“某地蔬菜水果大量滯銷,請愛心人士積極購買”之類的帖子,這種慈善性質的促銷就是一種被動的電商銷售,只能解決農民的燃眉之急,不能達到持續增收脫貧的效果。貧困地區要增收,必須變被動為主動,借助“互聯網+”,依托政府扶貧資源,把握“平臺經營”、“精品服務”和“特色產品”三點,鋪設出一條“電商模式”的精準扶貧之路。
電商扶貧,一是難在“平臺經營”,要建立長效經營機制,減少“一錘子買賣”,開設一個合法統一的銷售平臺。比如,阿里巴巴全面發展農村淘寶,參與四川扶貧工作,目前已經覆蓋到四川24個縣。弱化電商銷售的慈善性質,完善電商平臺的運營機制,做好針對潛在消費者的宣傳,打響平臺知名度,收獲穩定的消費客戶群體。
二是貴在“精品服務”,要加強配套服務的建設。比如,物流服務、售后服務和品牌包裝服務等,做好上下游之間的銜接工作,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同時,還可以發展產業周邊,通過簡單的技能培訓把當地富余勞動力轉化為生產力,創造就業崗位的同時增加農民的勞務性收入,實現農民收入的雙重增長。
三是重在“特色產品”。要有的放矢,根據當地區域經濟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銷售產品,挖掘出產品的核心賣點,做好產品的商業化包裝,走出一條特色化之路,增強電商扶貧在眾多電商平臺中的競爭力。同時,拓展銷售模式,開展多樣化合作。比如,選擇和生鮮銷售類初創公司合作,達到雙贏的目的。
電商扶貧面臨三大瓶頸
短短3小時之內,10萬斤黃果柑全部售罄。2016年3月,一個“有故事的果子”,為震后重生的四川雅安果農們帶來了一份有尊嚴的收入。這款特別的黃果柑,是中國扶貧基金會善品公社電商扶貧項目的第一款產品,也是電商扶貧新模式的嘗試。
從全國范圍內看,并不是每個地區都有這樣的模式支撐,傳統農業產銷模式、思想觀念的慣性等都成為制約電商扶貧發展的因素。
“電商的一個基本功能是在網上開辟一個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銷售渠道?!敝袊鲐毣饡貢L劉文奎在論壇上指出,“這幾年政府和有責任感的企業在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方面投入較多,為農產品電商打下了較好的基礎。但是,目前農民和互聯網之間仍存在一條鴻溝,這條鴻溝由三大瓶頸構成:一是農戶分散生產方式形成的規模瓶頸;二是缺乏有效制約導致的質量瓶頸;三是長期以來形成的農產品信任瓶頸。這三大瓶頸不解決,農民就很難通過互聯網電商受益?!?/p>
“電商扶貧的根本目的是讓農民真正受益。電子商務降低了傳統農產品生產流通各個環節的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之后產生的利潤只有讓農民更多地分享,這個機制才是可持續的、健康的。”劉文奎指出,首先要通過某種方式把農民組織起來形成規模生產,提高效率;其次是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和組織方式,讓農民建立利益共同體,生產出好產品。農民生產的東西越好,賺的錢越多,質量自然會越來越好,從而形成電商扶貧的良性循環。
用新思維促進電商扶貧開花結果
目前,電商扶貧實踐在各地如火如荼,但要真正開花結果,還需要新思維的指引。
北京商業管理干部學院院長楊謙認為,在電商扶貧過程中,應特別關注資源整合與組織培育的關系,讓農民成為有組織的市場參與者;要注意商業模式與商品化策略的關系,讓山區資源真正與市場對接變為商業化資源。
“扶貧不是簡單授人以魚,而是要授人以漁,電商扶貧需要建立完整的生態鏈。”貴州新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偉指出,他創立的電商平臺曾在對接修文縣獼猴桃的過程中面臨價格不穩定、品質無保障等問題?!半娚淌袌鲂枰嘤r民需要培訓。做好農產品電商,需要介入種植環節、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彼蝹フJ為,要從農業生產源頭、物流基礎建設以及緩解農民融資難等多方面構建起完整的生態鏈。
“電商扶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續不斷地發力。”汪向東指出,首先要開拓通道,解決網上交易的通道問題;其次要培育一支推動電商扶貧的人才隊伍;再次是要健全供應鏈體系,還有服務體系等;最后要優化環境,包括軟環境和硬環境,這是電商扶貧發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