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珠
▲▲技法提煉
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家庭的組成離不開成員間的相互關愛,因此寫家庭類作文,要以真摯的感情貫串行文,借以打動讀者。家庭生活中讓大家印象深刻或感動的事情有很多,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獨辟蹊徑,從眾多的生活材料中選擇獨特的內容入文。
2.組材要有序,情節求曲折。
精心挑選的材料只有經過有序的組織,才能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同學們如果在情節上稍加用心,掌握一些“尺水興波”的寫作技巧,相信作文的表達效果自然會與眾不同。
父母對孩子的愛發自肺腑。即便到了該放手時,他們也總是不愿立刻放手,只是因為他們不愿相信,那個曾經懵懂的小孩已經長大。 ——題記
她是一個處于青春期的孩子。
她討厭父母的嘮叨,討厭父母的責問,討厭學習的枯燥與無趣;同樣,她也討厭父母漫無目的的關心。因此,每天上學,她總是風風火火地出門,身后回蕩著“嘭”的一聲巨響,響聲震動整棟樓宇,甚至連窗臺上的花兒也被震得花枝亂顫,但同樣被驚嚇到的,還有她的母親。
母親總是不放心女兒,她總是在想:“過馬路時她有沒有左右看一下?會不會遇到什么危險?有沒有……”
時間一長,母親終于作出決定:在女兒下次去上學時,跟著她!
“嗯,她已經安全地過了馬路,也沒有做什么別的事。”
母親的心終于恢復了平靜。
“過馬路是沒事了,但她在學校有沒有認真聽課?有沒有遵守紀律?……”這樣一想,母親又開始煩惱起來。
等到她下課回家時,母親一時沒忍住,小心翼翼地問了一句:“你在……”
話還沒說完呢,她就果斷地截住了母親的話:“我的事,您少管……”那語氣,不容辯駁。所有的話語,仿佛化作一把無形的刀,狠狠地刺向母親,刺向了那顆一心一意為女兒著想的心。母親只好閉口不言,無奈又痛苦。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她發現有點不對勁兒,總感覺有人跟著自己。第二天,她裝作什么也不知道地去學校。只是在半路上,她突然拐到一條小巷里,靈巧地藏在一輛車子的后面——她想知道是誰在跟蹤她!發現跟丟了對象,一個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婦女此刻正神色焦急地左顧右盼著,她定睛一看,原來是母親!
下午,剛推開家門,認為自己被冒犯了的她一臉憤怒地吼道:“為什么要跟著我?”
見她如此激動,母親小心翼翼道:“我……我這不是擔心你路上出事兒嗎……”
“哼,其實你是想監視我吧!”
“沒有,真的沒有!你一定要相信我啊!”母親急忙解釋。
“別說了,我什么都明白!”
見狀,母親知道女兒肯定是誤會她了,回想起多日來與女兒冷戰的委屈與心酸,想起曾經乖巧又善解人意的女兒,再看看現在的她,母親又氣又委屈。“我這樣做還不是為了你嗎?你知道你對我來說有多重要嗎……”母親一邊抹眼淚,一邊嗚咽道。
聽著聽著,她心底莫名涌起一股酸楚。她好像看見了從前的那個溫柔體貼的母親,那個通情達理的媽媽……回憶越多,眼底的溫柔就越多。慢慢地,她好像明白了一些東西,但礙于所謂的面子,話語中仍不失一些“硬氣”——“我已經長大了,有些事情,你們就別再操心了。”
第二天,當她再次上學的時候,身后只留下了一道輕輕的關門聲,往日的巨響早已不復存在。
望著女兒漸行漸遠的背影,母親百感交集,悵然中,她忽然想起龍應臺的幾段文字:“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或許,真的是該“放手”了,不覺間,母親嘴角輕彎。
(江西贛州市章貢區贛州七中七·11班)
心香一瓣
故事情節一波三折,由最初的“母女對立”到最后的“母女諒解”,既告訴了我們作為孩子,應該如何對待父母的關心;也告訴了身為父母的家長,應該如何處理親子間的關系。
(鐘華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