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牛澤群
古田會議永放光芒
——訪古田會議精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陳發來
◎文/本刊記者 牛澤群

記者:首先感謝您在建軍節來臨之際接受我們的采訪。首先請您談談,如何認識古田會議的歷史功績?
陳發來:古田會議是黨和新型人民軍隊建設史上一座光輝的里程碑,它最大的歷史功績,就是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古田會議決議確立了紅軍的建軍原則,奠定了我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的堅實基礎,也是我們黨建黨的一個綱領性文獻。
記者:請您談談,古田會議在政治建軍方面作出了哪些開創性貢獻?
陳發來:中國革命的勝利,說到底是武裝斗爭的勝利。因此,建立一支什么樣的人民軍隊,是土地革命初期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1927年9月,“三灣改編”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開啟了人民軍隊政治建軍之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更加重視軍隊的建設,注重政治教育,加強對軍隊的無產階級領導,從而進一步推動了政治建軍的進程。
但隨著形勢的發展和革命隊伍的擴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在紅四軍內滋長嚴重。要不要政治建軍、黨在軍隊中起什么作用,爭論很激烈。部分領導人比如劉安恭對政治建軍并不認同,有的同志甚至提出“司令部對外,政治部對內”,將黨的政治部門看作單純的黨務機構。
古田會議決議將馬克思主義關于建設無產階級軍隊的理論和黨的建軍實踐相結合,系統地回答了建軍的一系列根本問題,從而確立了人民軍隊的建軍原則。
首先,古田會議決議指出,“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紅軍除了打仗,“還要負擔宣傳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于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這就從根本上劃清了新型人民軍隊同一切舊式軍隊的界限,使官兵認清了紅軍與國民黨軍及一切舊式武裝的根本區別。
第二,古田會議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決議規定“每連建設一個支部,每班建設一個小組”,強調“黨對軍事工作要有積極的注意和討論。一切工作,在黨的討論和決議之后,再經過群眾去執行”。
第三,古田會議決議規定“紅軍的軍事機關與政治機關,在前委指導下,平行地執行工作”,明確了紅軍政治工作和政治機關的重要地位。
第四,古田會議制定了紅軍處理內外關系的準則。決議提出:要在軍隊內部實行民主制度,建立官兵一致的新型關系;要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保護人民群眾利益;要嚴格執行優待俘虜的政策,以爭取和瓦解國民黨軍。
總之,古田會議初步回答了如何將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無產階級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古田會議所確立的政治建軍原則,不但很快在紅四軍中得到貫徹,而且在全國的紅軍中得到實行,并對以后人民軍隊的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
記者:黨的優良作風、優良傳統,在古田會議前后有怎樣的體現和發展?
陳發來:在中央“九月來信”中,專門用“紅軍與群眾”一節的篇幅論述黨和群眾的關系問題,在中共文獻中第一次使用了“群眾路線”這個概念。根據“九月來信”指示精神召開的古田會議,始終把群眾工作放在首位,要求紅軍必須擔負打仗、籌款、做群眾工作三項任務,并且明確提出黨的一切工作要“在黨的討論和決議后,再經過群眾去執行”。這對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是黨的群眾路線形成的重要標志。
為開好古田會議,毛澤東在連城新泉、上杭古田接連召開支隊長、大隊長調查會,戰士座談會,群眾座談會,黨代表聯席會,書(記) 宣(傳委員) 組(織委員)聯席會,詳細調查紅四軍黨內存在的各種問題,揭露紅四軍黨內存在的各種不良傾向,分析研究各種錯誤思想產生的根源、危害和解決辦法,整個過程充分體現了“群眾觀點”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與黨的群眾路線的主要內容。
在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發展史上,古田會議同樣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毛澤東在古田會議決議案中深刻分析了單純軍事觀點、極端民主化、非組織觀點、絕對平均主義、主觀主義、個人主義、流寇思想、盲動主義殘余等八種錯誤思想的表現與來源,并指出,給中國革命造成最大危害、阻礙中國共產黨形成正確的思想路線的因素,最根本的當屬主觀主義。
怎樣糾正主觀主義錯誤思想?毛澤東提出了三個具體的辦法:“(一)教育黨員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勢的分析和階級勢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觀主義的分析和估量;(二)使黨員注意社會經濟的調查和研究,由此來決定斗爭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們知道離開了實際情況的調查,就要墮入空想和盲動的深坑;(三)黨內批評要防止主觀武斷和把批評庸俗化,說話要有證據,批評要注意政治。”這三個具體辦法的提出,標志著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初步形成。
談到批評與自我批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古田會議召開前,陳毅帶頭反對“陳毅主義”。當時,朱德和毛澤東對于黨對軍隊的領導方式產生了分歧,爭執不下,同為紅四軍主要領導人的陳毅“敷衍調和、模棱兩可”。毛澤東在寫給紅四軍“八大”會議的信中,批評其為“陳毅主義”。在之后的戰斗中,紅軍的接連失利讓陳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看到毛澤東這封信后,他不僅沒有絲毫不滿,反而心悅誠服地接受了毛澤東的批評,并表示要第一個站出來堅決打倒“陳毅主義”。
隨后,在接連幾次前委會上,陳毅都十分誠懇地承認和檢討了錯誤,并提出“把毛澤東請回來,我向他承認錯誤”。最終,毛澤東回到紅四軍,才有了古田會議的召開。
古田會議前的這些爭論,雖然給紅四軍革命歷程帶來了一些挫折,但通過黨內積極的思想交鋒凝聚共識,讓紅四軍領導人認識到:健全黨內組織生活,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有力思想武器,是我們黨永葆先進性的一大法寶。古田會議后,黨更加重視科學的輿論監督,積極出版各種對內刊物,并以此開展對黨內錯誤的批評。
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機關報《紅色中華》,就開辟了“突擊隊”“鐵錘”“鐵棍”等專門欄目,開展黨內批評和自我批評。1932年4月13日出版的《紅色中華》,在顯要位置刊登了一篇《好排威風的一位中央女同志》,點名批評中央政府里一個叫錢希均的女同志“包庇商人販貨”、貨物被扣留后又“商量財政部的會計科長代造一封信,要鄉政府立即發還”等錯誤做法,絲毫不留情面。
這個錢希均是誰呢?是毛澤民同志的妻子,后來跟隨中央紅軍參加長征的30名女戰士之一,時任《紅色中華》報發行科科長;而署名“江鈞”的該文作者,其實就是時任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副主席的項英。可以說,如果古田會議沒有明確提出“黨內生活政治化、科學化”的要求,之后的批評和自我批評不可能開展得這么好。
記者: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古田召開,習近平主席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這次會議,成為人民軍隊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的又一座里程碑。怎樣認識“新古田會議”的歷史意義?
陳發來:習主席在“新古田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立足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對軍隊政治工作作出新部署,深刻闡明了政治工作的時代方位,明確了政治工作的時代主題、指導原則、重點任務和實踐要求,把我軍政治工作的理論和實踐提升到了新境界,推向了新舞臺,是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的重大創新成果,為強軍興軍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指南。
古田會議在我軍發展壯大的歷史上矗立起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偉大豐碑,“新古田會議”則標志著我軍政治工作站上了新的起點,開始了新的偉大征程。古田會議引領我軍從苦難走向輝煌,“新古田會議”必將引領我們奪取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勝利,走向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光輝未來!
本欄編輯/牛澤群 郵箱/gcdynz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