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我要把所有人都開除掉!這就是我會做的!”前白宮通訊主任安東尼·斯卡拉姆齊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面對愈演愈烈的白宮泄密事件,斯卡拉姆齊選擇了威脅式的口吻。“要不然就立馬停止泄密,要不然你就給我卷鋪蓋走人!”斯卡拉姆齊咆哮道。
此話落下不到一周,白宮果然就有人被炒了魷魚——只不過被炒的恰好是斯卡拉姆齊本人。這場戲劇性的人事變動不僅讓上任僅僅10天即遭辭退的斯卡拉姆齊冠上了“史上最短命白宮通訊主任”的頭銜,還將特朗普主政下白宮內部混亂的管理情況再度暴露在世人面前。
斯卡拉姆齊的說話方式可能有些太不專業,但他提及的問題卻實實在在是特朗普就任以來困擾其團隊的老毛病:總是有“內鬼”把或大或小的內部機密泄露給媒體,從政治八卦到軍事機密,讓總統特朗普顏面盡失。
司法部長杰夫·塞申斯承認,自今年1月(特朗普上任)以來,泄密案件爆炸性增長,司法部正在調查的泄密案件數量達到了奧巴馬政府結束時的三倍多,為過去三年的總和。泄密對象既包括媒體,也包括敵對國家。塞申斯說,司法部門決心加大力度打擊違法泄密活動。因為控制泄密事件不力,特朗普還威脅要開除塞申斯。
動不動就在推特和各路媒體、各位“大V”甚至無足掛齒的小人物們展開罵戰的特朗普毫無疑問是美國歷史上性格頗具槽點的總統之一了:他喜歡無限制地吹噓自己,展現出十足的自信,但又對媒體的批評非常在意,以至于頻頻將所有批評他的新聞稱為“假新聞”,和《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以及CNN這些老牌的媒體都有過節。
據Vice新聞網報道稱,特朗普在白宮時,每天都按慣例地收到兩次來自下屬的輿情匯報。兩次匯報,一次在早上9點半,一次在下午4點半,主要由白宮幕僚長和白宮新聞發言人負責整理相關輿情——特朗普的要求只有一個:他只想看到那些有關他的正面報道,負面的通通都不要。
上述這些現象至少能夠說明一個事實:特朗普總統盡管日常在推特自我表揚,但他仍然非常在意外界對他的看法——而那些從內部泄密的家伙,顯然是極度不利于偉大總統的形象塑造的。
比如在《華盛頓郵報》8月3日爆料出的特朗普和兩位外國領導人的通話內容全文中,有關特朗普個人性格的很多特點被一一呈現,讓“對外強硬總統”形象的營造之路功虧一簣。《華盛頓郵報》稱,通話內容全文由白宮內部人員流出。
這兩次通話分別發生在特朗普與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以及特朗普與墨西哥總統涅托之間。盡管通話發生在1月,但內容全文在8月才被全部公布。
在與特恩布爾的通話中,特朗普憤怒地得知原來前任奧巴馬和澳大利亞政府簽訂了愿意從澳方接收1000多名難民的協議。“這會殺了我的!我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人!我不想讓這些人進入美國!”特朗普在電話中咆哮道:“伙計,這讓我們臉上實在太掛不住了!”——就在此番通話之前沒多久,特朗普政府下達了針對伊朗等七國的所謂禁穆令。
在與涅托的通話中,雙方則主要探討了有關“邊境隔離墻”的問題。此前美政府官方公布的新聞稿中指出“美墨雙方領導人的交談非常友好,有成效”,然而從通話全文來看,當時的情況并非如此——涅托幾乎是以非常決絕地口吻否定了墨西哥自己出錢修墻的可能,而自稱“態度強硬”的特朗普則實際上非常低姿態地要求涅托“別跟媒體這么說”,還說“媒體肯定會緊追不放,我可受不了”。
特朗普在通話中暗示,涅托和自己應當在面對媒體時統一口徑,不要雙方都高喊不會買單。在此前的競選過程中,邊境高墻是特朗普最招牌的一項承諾,他一直吹噓說“不僅要建墻,還要讓墨西哥人買單”。
為了保護線人的安全,《華盛頓郵報》拒絕透露該報是如何獲取上述兩段通話內容的。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白宮內部的泄密大軍,讓非常愛面子的特朗普實在有些惱火。
然而呈爆發式增長的白宮泄密事件并非單單讓總統出糗這么一個后果。有美媒總結的特朗普就職30天內“十大泄密事件”中,就存在像是重啟關塔那摩灣和美國在也門軍事行動這樣高度敏感的信息。
立場偏向特朗普的右翼媒體福克斯新聞對主要幾家接受政府內部爆料并刊發報道的左翼媒體進行開炮,指責它們“不負責任的不實報道威脅到了國家安全”。
福克斯新聞援引一位美軍高級將領的消息舉例稱,美軍曾經“一度非常接近”極端主義組織“伊斯蘭國”的頭目巴格達迪,有望一舉將其擊斃。但不幸的是,由于這一線索被提前泄露給了《紐約時報》,經后者報道后,捉拿巴格達迪的行動宣告失敗。

特朗普和新任幕僚長約翰·凱利
特朗普本人隨后很快拿福克斯新聞的報道說事。“失敗的《紐約時報》挫敗了美國斬殺頭號恐怖通緝犯巴格達迪的努力。他們在國家安全問題上的議程是病態的。”特朗普在推特上如此寫道。
《紐約時報》則回擊稱,它有關巴格達迪的報道刊發在2015年,而且當時五角大樓方面并無異議。兩年多后福克斯新聞和特朗普才把此事拿出來說,顯得實在太可疑,并且要求福克斯和特朗普澄清道歉。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近年來屢屢傳出巴格達迪被擊斃的消息。但美國國防部卻認為巴格達迪有很大可能仍然活著,并且將繼續對其展開圍捕。
彭博社網站刊文指出,在現行美國法律下,刊發疑似涉及國家安全內容報道的媒體或許不會有大麻煩,但對內部泄密的線人來說,他們可能面臨非常嚴重的刑事指控。
彭博舉例稱,今年6月就有一位叫做瑞拉提·維爾的前美國空軍語言專家因為涉嫌泄露國家機密,要面臨10年的牢獄之災。25歲的維爾被指控非法向外界提供有關俄羅斯干預2016年美國大選的機密信息。彭博還稱,這類泄密指控最嚴重的情況下可能導致嫌疑人被定為叛國罪,刑罰上至死刑。
另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員對外泄密的情況實際上在美國歷史上一直存在。在奧巴馬政府時期,總共有九人因為涉嫌泄密而被定罪。杰夫·塞申斯透露,目前從特朗普政府內部已經抓到了4個“內鬼”,他們將有可能被定罪。
隨著前幕僚長普利巴斯、前通訊主任斯派塞和斯卡拉姆齊的相繼離開,新任幕僚長約翰·凱利似乎大有要“重新整頓”白宮架構的氣勢。但在諸多美國媒體看來,“內鬼泄密”這一白宮內部最大的問題,似乎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
曾經參與過2008年和2016年兩屆美國大選組織工作的共和黨資深人士艾利克斯·康納特認為,導致特朗普團隊泄密頻繁的首要原因在于其內部派系林立,各方之間的意見差別非常大,斗爭也非常白熱化和殘酷。“而向記者泄密,通常是打擊異己或是推進己方議程的重要政治手段”。
康納特認為,在競選階段,特朗普團隊內不管是建制派還是反建制派的人物,大家都共享同一個最高目標:勝選。因此雖有矛盾,但并不突出。但在入主白宮后,各派之間想要推動的目標分化,各種“紙牌屋式”的手段自然在所難免。
特朗普本人的行事風格當然也對“內鬼”的成倍增加有貢獻。比如他經常要求手下對他絕對忠誠,但卻很少回饋到手下身上。“塞申斯的遭遇就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康納特說:“即使像那樣一位極度信得過的下屬,也免不了遭到來自特朗普的反捅一刀,”他繼而分析說,很多白宮工作人員自然對他們的大老板并沒有發自心底的敬畏。“忠誠度和信任度通常是雙向的,哪怕其中有一方是美國總統。”
《華盛頓郵報》則分析稱,另外一個現實因素也讓“內鬼泄密”事件無法被杜絕,無論執政的總統是哪一位——華盛頓的很多政府雇員都是終身制的,這些拿著所謂“鐵飯碗”的大批公務員因為制度的保駕護航,長期以來習慣了向媒體爆料他們眼中上級所做的不對的地方。如若不是有鐵證證明泄密內容涉及到了國家安全的話,執法機構也無法拿他們開刀。新官上任的斯卡拉姆齊或許想要大刀闊斧地“開除所有人”,但實際上這一做法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行。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特朗普政府內部意見高度統一,運行良好,“泄密事件”仍然會繼續發生。艾利克斯·康納特斷定稱:“這是華府幾百年來逐漸形成的政治生態所形成的”。
就如同《紙牌屋》里政客、記者、說客和資本家幾方斗法一樣,華盛頓就是一個依靠各種信息交易而建成的大賭場。每個進來的賭客都想使盡全力從對方身上撈點什么,然后飛黃騰達起來。“誘惑實在太大了。”康納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