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市場是多邊開發銀行的主要融資渠道。目前,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國際金融公司等開發性金融機構都通過發行各類債券,積極參與債券市場。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作為新成立的多邊開發銀行,有幸能參與到中國的債券市場中來。
過去20年間,中國債券市場經歷了強勁的發展,時至今日,債券市場正站在十字路口,機遇與挑戰并存。
第一,綠色債券市場是中國債券市場發展的重要機遇。世界上第一只綠色債券是由世界銀行在2007年發行的。2015年,全球綠色債券市場規模約400億美元;到2016年,這個數字增加至800億美元;而2017年,綠色債券市場規模可能會達2000億美元。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也于去年在中國發行了其第一只綠色債券,得到良好的市場反饋。
2016年,中國成為全球發行綠色債券規模最大的國家,未來必將在綠色債券市場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機制建設上發揮重要作用,引領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方向。
事實上,經歷過去25年的高速增長,中國政府近年來更加關注經濟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2015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綠色債券發行指南》,此后綠色債券市場迎來蓬勃發展。2016年,中國政府在其主辦的G20峰會上也做了關于綠色金融的重要表述,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了綠色金融研究小組,中國政府對綠色經濟做出了強有力的承諾。此外,中國還重視清潔能源投資,其在清潔能源的投資額超過美國、英國和法國的總和,成為全球最主要的清潔能源投資國。這些舉措都將更好地支持綠色債券和綠色金融市場。中國將繼續引領綠色金融的創新和發展。
第二,中國債券市場的境外投資者占比仍較低。從全球來看,以世界上最發達的經濟體美國為例,境外投資者在債券市場的占比超過50%。在亞洲及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如馬來西亞、日本、韓國,這個比例也在兩位數。而中國債券市場的外國投資者占比僅有2%左右。因此,對中國來說,要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讓更多的外國投資機構來參與中國的債券市場。
具體來看:
一是繼續開放債券市場。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是政府的重要目標,但這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當前,人民幣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籃子, 開放債券市場的行動有必要繼續,這將產生很多益處,中國的債券指數被納入國際債券指數便是其中之一,這將對提升債券市場需求產生很大作用。
二是完善本土評級機制。中國國內的評級機制與國際上有很大差異,例如國內評級機構的債券評級總體偏高,有逾70%以上的債券發行人獲得AA級及以上評級,只有很小比例的債券發行人獲得BBB級以下,這在國際上并不常見。事實上,投資者在看中評級級別的同時,也很重視評級質量及發行人企業的質量。所以要深化中國債券市場對境外投資者的影響力,本土評級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三是提升金融基礎設施的作用。在債券市場逐步開放的過程中,提升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作用非常重要。近期債券通的推出可以說是債券市場改革的重要一步。它推出的意義不僅在于能夠讓境外投資者利用通過債券通平臺投資在岸債券市場,也在于它能夠促進國際上的優秀實踐應用到本地交易當中。隨著債券通的推出,未來中國債券市場將對境外投資者更具吸引力。
最后,中國債券市場仍有幾個方面可以進一步完善。如國內債券市場投資者集中度高,以商業銀行為主,市場投資者結構亟待多元化,也需要更多外資機構參與中國的債券市場。根據我們的預測,如果債券市場可以實現讓更多境外投資者進入,未來債券市場將吸引1.5萬億境外資金流入,約占債券市場總規模的10%左右。另外,中國的債券市場規模還需繼續擴大,其目前占GDP的比例仍然較低,大概只有75%左右,相比來說,日本債券市場規模是GDP的300%,其他發達國家也在120%以上、150%或200%的水平。
當前,中國債券市場正處在很好的發展時刻。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納入SDR籃子,都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很多機遇。這也要求中國債券市場把握機遇,完善機制,面向未來。
(本文根據作者在2017債券年會上的發言整理而成)
責任編輯:孫惠玲 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