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蕾
【摘 要】沂源縣非稅收入管理局創新監管思路,全面推行“嵌入式”監管方式,通過 “人員嵌入”、“管理嵌入”、“制度嵌入”實現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后監督,形成有序而富有成效的財務監管工作新機制。
【Abstract】Yiyuan County Non-Tax Revenue Administration innovated its supervision idea,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ed the "embedded" regulation, through the personnel embedded, management embedded, and system embedded to implement the regulation before, in and after the projects, realize the orderly and effectively new finical regulation system.
【關鍵詞】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管理
【Keywords】state-owned resources (assets); compensated use; revenue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F27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7-0073-02
1 引言
如何真正將中央八項規定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相關規定貫徹落實到位?如何從源頭上預防財務違規、違紀、違法行為,沂源縣非稅收入管理局創新監管思路,全面推行“嵌入式”監管方式,通過 “人員嵌入”、“管理嵌入”、“制度嵌入”實現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后監督,形成有序而富有成效的財務監管工作新機制。
2 人員“嵌入”,搭建監管平臺
所謂“嵌入式”監管就是“寓監督于管理”之中。沂源縣非稅局要求各委派財務科人員“嵌入”到所派單位為單位提供優質的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服務,同時代表非稅局對所在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直接監督,有效杜絕腐敗、浪費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各委派財務科人員“嵌入”一線“查實情”、“摸家底”,通過實地查財務資料、賬簿等方式,掌握監管單位真實想法,詳細了解單位運行情況和財務的歷史遺留問題,全面查實摸清監管單位基本情況,建立了基礎信息庫,為依法、依規監管夯實了“地基”。
3 制度“嵌入”,加強事前監管
為積極適應“新形勢”、“新常態”,給監管單位營造健康的經濟運行環境,沂源縣非稅局注重事前介入,監督關口前移,積極完善相關制度。縣非稅局修訂、完善了《財務管理規定》《委派財務科日常服務承諾》《大事報告和“五分開一把關” 內部控制制度》《崗位目標工作考核辦法》《黨風廉政建設規定》《稽查制度》《督查工作制度》《內部督查問責制度》《財務廉政風險防控管理辦法》等25個制度規定,這些制度規定涵蓋了非稅監管、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委派財務科認真執行,把制度滲透到監管單位經濟業務運行“角角落落”、“方方面面”,用制度執行強化事前預警,盡量及早地預防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問題,以便制定預案和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4 管理嵌入,推進事中監督全覆蓋
縣非稅局堅持以監督促發展,寓監督于服務,建立監管與被監管、執行和監督相互協調、相互制衡的運行機制,形成上下聯動、促收入、控支出、保穩定、促發展的良好監管局面。切實提高了監管績效,強化了過程監管,實現了事中監督全覆蓋。
預算編制審核前置。部門預算一經批復,部門不得隨意調整,確需調整的,必須按有關規定和程序報批。各委派財務科對部門預算進行前置審核,把監督中心轉移到預算監管上來,將預算監督嵌入到監管單位經濟業務運行全過程。各委派財務科綜合考慮監管單位經濟狀況,認真、細致、全面編制收支計劃,嚴格預算編制審核,包括收入計劃的真實性、完整性審核,支出計劃的規范性、科學性審核,在預算編制環節,防止虛收、虛支,坐支、挪用等違紀問題。
收入征繳源頭控制。為規范非稅收入征繳管理,縣非稅局始終堅持“源頭控制”。一是嚴格收繳程序。收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款,嚴格依據合法的項目和標準,實行單位電腦開票、銀行代收,財政統管的管理,有效防范和杜絕了擅自改變項目、擴大范圍、提高標準等亂收費、濫罰款等問題。二是“以票控收”。積極升級更新票據管理系統,嚴格執行新票據管理辦法,在非稅票據監督上,除建立和完善非稅收入票據領購、使用、繳銷、保管等制度外,還按要求設立非稅收入票據登記簿,定期向非稅局報告票據的購領、使用、結存情況。建立非稅票據內部稽查制度,采取日常監督和專項檢查、不定期檢查和定期核查相結合的方式,及時糾正不按國家規定項目和標準收費、收取的資金,不按規定繳存非稅收入專戶的、票據使用記錄不齊全、票據所開金額與執收執罰金額不一致等問題,進一步規范征收行為。三是建設項目一口收費。在縣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了“建設項目一口收費”綜合窗口,對涉及項目開工建設的多個單位多項收費項目,實行一口收費、集中辦理。 “建設項目一口收費”制度運行以來,在收費方式上改分散收費為集中收費,在收費標準上變有彈性為無彈性,在收費操作上更陽光透明,從源頭上杜絕了建設項目相關手續人情辦理,規范了行政審批收費管理,營造了公開、公平、透明的政務環境。
支出控制守規矩。縣非稅局通過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實行預算動態監控、注重收支異動分析、強化公用經費管理、加強大額支出監管、狠抓專項資金管理等措施,進一步強化日常公用經費的監督與管理,從嚴控制、壓縮一般公用經費支出和三公經費支出,促使日常公用支出、三公經費支出每年都呈明顯下降趨勢。一是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對支出的范圍、標準、程序等內容進行明確和細化,使單位各類支出事項更加公開透明、“陽光操作”。二是注重收支異動。采取“月會審,季分析”的辦法,對各委派單位收入信息,進行全面對比分析,及時掌握收支結構的變化情況,查明異動原因,將收支異動納入重點關注,重點監控,跟蹤監督,督促各委派科室科學、合理控制支出,提高財務監督管理水平。三是強化日常公用經費和三公經費管理。堅持“先預算,后支出”的原則,嚴格執行國庫集中支付,積極實行公務卡結算制度,按照部門預算規定的支出項目和標準,辦理單位的各項支出。實行預算支出執行實時監控、及時核查、及時報銷的全過程動態監控,從嚴控制、壓縮一般公用經費支出和三公經費支出。四是加強大額支出監管。實行大額支出審批備案制度,將大額支出分日常經費支出和項目支出分別制定限額標準,對達到限額標準的大額支出,實行集體研究決策審批,形成會議紀要,嚴格審批程序,月末匯總報縣非稅局備案。五是規范專項資金管理。嚴格貫徹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建立嚴格的項目資金支出管理制度,實行集體研究決策,嚴格審批程序,確保資金管理有章可循和規范操作。重點加大工程資金管理力度,從工程建設項目立項審批、招標投標、項目實施等重要環節入手,認真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度、招投標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監理制度、竣工驗收制度和建后管護制度,做到項目建設有人管,資金風險有人擔。
風險防控常態化。為預防財務廉政風險問題的發生,筑牢反腐倡廉底線,縣非稅局實行財務廉政風險“常態化”、“動態化”管理。成立財務廉政風險防控領導小組,制定財務廉政風險防控管理辦法,在全面查找財務廉政風險點的基礎上,依據財務廉政風險防控原則界定風險等級,根據不同的風險級別提出相應的防控措施和監督檢查考核辦法,采取前期預防、中期監控、后期處置等措施,形成“監控有制度、操作有標準、考核有依據”的財務廉政風險防控管理體系。各委派財務科按落實好“五分開一把關”制度,對所在派駐單位在票據管理、收入征繳、行政審批、工程資金、專項資金、經費支出、下屬單位財務管理等重點環節和領域存在的風險點源,及時匯報,實施跟蹤監控,以“抓住老虎尾巴不放手”的勇氣和膽量嚴防財務廉政風險。
5 嚴格稽查檢查,事后監督守底線
按照“以檢查促預防、以檢查促和諧、以檢查促提升”監督檢查總體目標要求,從細從嚴從實開展稽查檢查工作,扎緊財務廉政風險“布袋口”。堅持日常稽查求全求實,對監管單位采取混合編組、交叉輪回的方式進行日常檢查,確保檢查單位和檢查結果不留死面死角。堅持重點檢查從嚴從深,對私設“小金庫”、公款私存、擅自提高開支標準、截留、挪用、坐支非稅收入等違法違規問題重點檢查并嚴肅處理。堅持事后監督重補救。對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梳理分析定性,迅速處理結案,狠抓整改落實,及時提出整改建議和補救措施,確保檢查一個,規范一個,提高一個。
通過“嵌入式”監管,創新了財務監管方式,提升了監管績效。2016年全縣實現非稅收入4.15億元,增長20%,全縣各行政事業單位日常公用支出、三公經費支出同比分別下降34.04%、26.43%,43個委派財務科和8個會計集中報賬單位有效地化解了財務廉政風險,無重大違規、違紀、違法問題發生,強力推進了依法行政和黨風廉政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