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艷
[摘要] 目的 分析臨床不孕不育癥選擇宮腔鏡實施輔助治療的效果。方法 隨機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不孕不育癥患者84例參與研究,隨機平均分成兩組,對照組通過常規方式對患者實施治療,觀察組選擇宮腔鏡對患者實施輔助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后臨床效果。 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2.86%,對照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71.43%(P<0.05);觀察組治療后成功受孕率為61.90%,對照組治療后成功受孕率為38.10%(P<0.05);觀察組治療后輸卵管通暢率為73.81%,對照組治療后輸卵管通暢率為47.62%(P<0.05);觀察組自然分娩率、陰道助產率以及剖宮產率分別為76.92%、7.69%、15.38%,對照組37.50%、25.00%、37.50%(P<0.05)。 結論 不孕不育癥利用宮腔鏡實施輔助治療可以獲得更為清晰的手術視野,使手術進行更為順利,病灶清除更為徹底,受孕率明顯提升。
[關鍵詞] 不孕不育癥;宮腔鏡;輔助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6(b)-005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hysteroseope adjuvant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Methods 84 cases of infertility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adopted the routine treatment and hysteroseope adjuvant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after treatmen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spectively 92.86% and 71.43%(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uccessful concep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spectively 61.90% and 38.10% (P<0.05), and the fallopian tube patency rate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spectively 73.81% and 47.62%(P<0.05), and the natural delivery rate, vaginal delivery rate and cesarean section rate were respectively 76.92%,7.69%,15.3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37.50%,25.00%,37.50%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hysteroseope adjuvant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can obtain a clearer operation filed, make the operation more successful and lesions cleared more completely, and the conception rate is obviously improved.
[Key words] Infertility; Hysteroseope; Adjuvant treatment
不孕不育癥具體指的是處于育齡期的夫妻具備正常性生活,沒有采取任何一種避孕手段,依舊無法成功妊娠,也包括成功妊娠后容易出現流產或者死胎情況的一種病癥[1]。女性不孕癥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先天性不孕、子宮內膜息肉、子宮發育不良、宮腔粘連等[2-3]。以往采取的常規治療方法,雖然也有一定效果,但是患者受孕率較低,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宮腔鏡在不孕不育癥臨床治療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該研究具體分析該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不孕不育癥患者84例選擇宮腔鏡實施輔助治療以及常規治療的不同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84例不孕不育癥患者進行研究,全部患者均為女性,全部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以及病理學檢查確診為不孕不育癥,證實都是由于子宮內因素導致不孕不育。依據均分原則設置觀察和對照組,觀察組年齡最大32歲,年齡最小23歲,平均年齡(27.2±3.3)歲;患者不孕時間最長8年,最短1年,平均不孕時間(3.8±1.1)年。對照組年齡最大33歲,年齡最小22歲,平均年齡(26.5±3.5)歲;患者不孕時間最長7年,最短1年,平均不孕時間(3.4±1.0)年。兩組基本資料中的各項內容一致性良好(P>0.05)。
1.2 方法
觀察組:選擇患者經期結束后大約5 d實施宮腔鏡手術,在手術開始前1 d完成宮頸軟化處理,手術時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進行常規消毒處理,實施宮頸注射神經阻滯麻醉。選擇宮腔鏡和電切鏡進行手術,膨宮壓力保持120 mmHg,液體流速保持260 mL/min,慢慢擴大宮頸之后,在宮頸中慢慢推入宮腔鏡,接著注入宮腔膨脹液,當宮腔達到預計充盈程度時,對患者的子宮壁、子宮頸、子宮底、輸卵管開口、子宮角實施全面檢查并進行綜合處理。依照患者具體病情,經宮腔鏡輔助分離宮腔粘連,或者實施黏膜下肌瘤切除術、宮腔中隔切術等處理。endprint
對照組:對患者排卵狀況以及生殖激素情況進行檢測,分析檢測結果,按照具體情況實施相應治療。如果不孕是由于盆腔炎導致,選擇電子消炎中藥離子導入法實施處理;如果不孕是宮頸管閉鎖、狹窄子宮頸發育缺陷導致,實施擴宮法處理;如果不孕是多囊卵巢綜合征導致,于卵巢上鉆孔,幫助激素水平下降,經反饋機制改變促黃體激素/促卵泡素(LH/FSH)的比值結果,從而幫助卵泡更快發育成熟,達到排卵結果,提升妊娠率;如果不孕是宮頸肌瘤導致,肌瘤較大情況下實施腹式切除術,肌瘤較小情況下實施陰式摘除術或者剜除術。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后受孕情況;觀察受孕患者分娩情況,包括自然分娩、陰道助產、剖宮產;比較胎兒存活情況。
1.4 評價標準
療效評價:顯效:患者經治療后子宮和子宮頸部病灶大體清除,受孕率超過50%;好轉:患者經治療后子宮和子宮頸部病灶清除超過50%,受孕率在35%~50%之間;無效:患者經治療后仍存在較多子宮和子宮頸部病灶,患者受孕率不足35%。總有效率為顯效患者所占比例與好轉患者所占比例之和。
輸卵管通暢評價:通暢:將美藍液注入輸卵管中之后,沒有明顯阻力,沒有出現反流;不通暢:美藍液注入輸卵管難度較大,阻力明顯,出現反流。
1.5 統計方法
經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各項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各項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顯效患者比對照組多6例,好轉患者比對照組多3例,無效患者比對照組少9例,總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受孕率
觀察組42例患者治療后成功受孕的患者有26例,受孕率為61.90%;對照組42例患者治療后成功受孕的患者有16例,受孕率為38.10%,觀察組受孕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受孕患者分娩情況比較
兩組受孕患者全部成功分娩,胎兒均存活,觀察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陰道助產率以及剖宮產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輸卵管通暢情況
觀察組治療后輸卵管通暢率為73.81%,不通暢率為26.19%,與對照組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導致女性出現不孕不育的原因主要包括:輸卵管存在炎癥阻塞、子宮先天性畸形、子宮內膜異常以及輸卵管發育缺損等[4]。由于不孕不育治療難度比較大,且一般病程較長,所以患者的心理狀況會受到嚴重影響,同時還會影響患者家庭和諧度[5]。以往治療不孕不育主要選擇藥物治療或者開腹手術治療,其中利用藥物進行保守治療療效不佳,且藥物長期服用后會對周圍原本健康的器官造成影響,而選擇開腹手術治療會對患者造成比較明顯的創傷,可能出現多種并發癥[6]。
宮腔鏡是一種內窺鏡,主要作用是進行子宮腔內的檢查以及輔助治療,通過宮腔鏡定性宮腔內病變,能夠更準確和全面,同時宮腔鏡能夠對子宮內膜的原位狀態進行直視觀察,因此宮內異常能夠及時被發現,病灶部位能夠被準確確定,所以治療能夠更為準確和有效。通過宮腔鏡的利用,能夠細致觀察病灶表面的組織結構,于直視下選取檢查標本或者實施定位刮宮[7]。對于部分子宮畸形導致的不孕不育癥患者,出現早產、胎位不正、流產的可能性很大,通過宮腔鏡的利用能夠在鏡下直接實施手術摘除,最大程度減輕子宮受到的損傷。
該研究對兩組不孕不育癥患者分別利用常規治療、宮腔鏡輔助治療,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經宮腔鏡輔助治療之后總有效率為92.86%,明顯高于對照組經常規治療后的總有效率71.43%;觀察組治療后成功受孕率為61.90%,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成功受孕率38.10%;觀察組自然分娩率、陰道助產率以及剖宮產率分別為76.92%、7.69%、15.38%,均優于對照組37.50%、25.00%、37.50%;觀察組治療后輸卵管通暢率為73.81%,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輸卵管通暢率47.62%,觀察組治療后輸卵管不通暢率為26.19%,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輸卵管不通暢率52.38%(P<0.05)。有學者進行類似研究[8],結果顯示,觀察組經宮-腹腔鏡聯合治療后受孕率超過50%,明顯高于經常規治療的對照組受孕率35%,該研究結果與之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選擇宮腔鏡對不孕不育癥患者實施輔助治療,能夠提升患者受孕率,改善患者輸卵管通暢情況,在更清晰的手術視野下更有效的清除病灶,提升治療效果,值得用于臨床并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胡春秀,陳亞瓊,侯海燕,等.輸卵管妊娠保守手術后不孕患者再手術情況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4,94(11):848-851.
[2] 孫鳳儀,龍萍,馬營營,等.宮腔鏡與腹腔鏡聯合手術在女性不孕癥診治中的應用[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4, 8(18):3379-3383.
[3] 陳玉清,黃純嫻,鐘依平,等.子宮中隔合并不育患者宮腔鏡電切術后生育狀況分析[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3,13(11):995-998.
[4] 王雅琴,楊菁,徐望明,等.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或B超治療完全性子宮中隔22例[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4,14(4):308-310,316.
[5] 馮苗,李素春,潘萍,等.1372例不孕婦女子宮內膜息肉樣病變宮腔鏡檢查與病理對照研究[J].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2015,34(2):112-115.
[6] 潘曉平.宮腔鏡對宮腔內病變導致的不孕不育癥患者的診療價值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16,28(9):1210-1212.
[7] 劉美霞.關于宮腔鏡診治婦產科不孕不育癥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2下旬刊):633.
[8] 蘇愛萍.宮-腹腔鏡聯合應用對輸卵管阻塞不孕患者應激反應和受孕率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4,21(8):1182-1184.
(收稿日期:2017-03-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