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琦
摘 要:本文闡述了醫院電工面臨的電氣安全風險,通過對風險進行評估,確定風險等級,進而制定應對方案,降低風險的發生概率,提高醫院的供電可靠性。
關鍵詞:電氣安全;風險評估;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醫院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越來越多先進醫療設備的不斷投入,醫院對電力供應的要求越來越高、依賴性越來越強,同時,對醫院電工的知識儲備、技術能力、人員素質等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醫院電工面臨著供電保障工作任務重、內容繁多、涉及面廣的現狀。但很多醫院供電保障工作的開展嚴重滯后于醫療技術的發展,使得工作中承擔的電氣安全風險與日俱增。究其原因,不外乎設備陳舊、人員緊缺、技術落后、制度不完善、對后勤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等。由于醫院屬于一級負荷,服務于特殊群體,精密設備遍布,一旦發生電氣事故,輕則影響患者的就醫體驗、妨礙正常的診療秩序,重則造成設備損壞、甚至危及病患生命安全,釀成嚴重醫療事故。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醫院應該對電工面臨的電氣安全風險進行評估,明確承擔風險的嚴重程度,建立風險應對庫,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一、醫院電工面臨的電氣事故
當下,醫院電工面臨的電氣事故主要為人員觸電和電路故障。
人員觸電主要包括醫院電工在日常工作中由于設備故障或誤操作導致的觸電,以及用戶在使用用電設備過程中由于設備或線路故障使設備外殼帶電從而導致的觸電。
電路故障包括:電源斷路、電源短路、接地故障、由于人為誤操作導致的電氣設備損壞等。由于醫院的特殊性,如果電路故障不能夠被及時排除恢復供電,那么,電路故障很有可能發展成電氣事故,影響到人身及設備安全。
無論發生觸電造成傷害,還是由電路故障引發的電氣事故造成的嚴重后果,都會對當事人及院方造成深遠的影響。
在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的《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要“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其中,在“電力”方面,提出“推進電力企業安全風險預控體系建設,建立安全風險分級預警管控制度”。筆者認為,《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中雖未指明,但醫院作為公共機構、服務于特殊群體更應該提高電氣安全風險管理工作水平,從風險辨識到風險評價再到風險防控,過程缺一不可。本文從醫院中從事電氣專業的人員——電工的角度出發,結合醫院這種特殊的工作環境,對電工面臨的電氣安全風險進行辨識與評價,明確各類風險的嚴重程度與等級,為將來建立醫院電氣安全風險應對庫奠定了基礎。
結合國內多數醫院電氣安全管理現狀可知,目前,醫院發生的電氣事故主要為人員觸電和電路故障以及其引發的次生事故。
以某醫院負壓機房停電事故為例:該院電工在給其他設備停電時,由于線路標志不規范,電工對線路不熟悉,誤將負壓機房電源主零線拆除,導致負壓控制系統失靈,造成手術室及ICU負壓停止15分鐘。由于時值夜間,未造成嚴重影響。
二、引發電氣安全事故的因素
針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危險我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2009年發布了《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13861-2009),替代GBT13861-1992版本,該文件將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為四大類,分別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明確提出了“危險和有害因素”。本文通過將文件中的“危險和有害因素”逐一梳理,利用頭腦風暴法和德爾菲法確定了醫院在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引發電工發生電氣安全事故的因素,見表1。
三、LEC評價法
由美國安全專家K.J.格雷厄姆和K.F.金尼提出的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也叫風險度評價法,是對具有潛在危險性作業環境中的危險源進行半定量的安全評價方法,用于評價操作人員在具有潛在危險性環境中作業時的危險性、危害性。
首先將作業條件的危險性作為因變量(D),將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人們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率(E)、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后果(C)作為自變量,采取半定量計值法,給3個自變量分別確定分值,再以3個變量的乘積評價風險(D)的大小。
即:D=L×E×C
D值越大,說明該系統危險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變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減少人體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或減輕事故損失,直至調整到允許范圍內。
分值的確定方法:以現場作業條件(或類比作業條件)為基礎,由熟悉作業條件的人員組成專家組,按規定標準給L、E、C分別打分,取3組分值的平均值作為L、E、C的計算分值,用計算的危險性分值(D)來評價作業條件的危險等級。
四、風險評價及改善
本文以《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中提出的,由于物的因素之“標志不規范”使得電工面臨電氣安全風險為例,評價“標志不規范”所帶來的風險等級。
1.風險評價
評價過程由從事電工工作5年以上的10名人員進行打分(表6)。
通過風險評價發現“標志不規范”引發的電氣安全風險等級為4級,屬于高度危險,需要立即整改。
2.整改措施
(1)定制“有電危險”警示標志,張貼于醫院配電設施外部。
(2)梳理院內電氣系統圖紙,將現場實際情況與圖紙信息結合,更新配電箱內的系統圖及存檔的電氣圖紙。
(3)完善配電系統臺賬。
整改時限:3個月(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
3.整改效果
(1)“有電危險”警示標志起到了警示作用,降低了人員觸電的風險。
(2)完善電氣系統圖紙信息,使員工對現場線路一目了然,降低了操作過程的錯誤操作,進而減少了線路故障。
(3)根據完善后的配電系統臺賬調整日常巡視檢查制度,做到了有效巡視、全覆蓋、無死角。
結語
持續可靠的電力供應對醫院的安全穩定運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電氣安全風險評估,明確風險點和風險等級,從而制定風險應對方案并有效落實,才能夠有效降低醫院電工面臨的電氣安全風險,降低醫院發生人員觸電和電路故障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王金良.淺談提高醫院供電的可靠性[J].當代醫學,2008,14 (20):30-31.
[2] 羅國鋒.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醫院電力運行維修保障工作[J].科技展望,2017(5):284.
[3] 黃振家.淺談如何做好醫院電力運行維修和保障工作[J]. 科技經濟導刊,2016(27):165.
[4] 陳道龍,孫曉飛.探討醫院電力設施運行和維修保障方法[J].科技展望,2016(25):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