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穩步推進自貿試驗區工作
6月26日,李克強總理在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專程到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考察,對遼寧自貿試驗區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4月1日揭牌以來,遼寧按照國務院的批復要求,舉全省之力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立了由省長陳求發同志擔任組長的自貿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投融資、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等8個專項推進組,組建成立了市自貿辦和片區管委會等工作機構,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定期聽取匯報,研究制定重大決策,推動落實試驗任務,統籌協調解決建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截至7月20日17時,遼寧自貿試驗區共新增注冊企業10852家,環比增長44.8%;注冊資本1501.61億元,環比增長57.8%。其中,內資企業10752戶,注冊資本1350.37億元;外資企業100戶,注冊資本22.40億美元。注冊資本超億元企業207家,注冊資本939.35億元。
——以復制上海等自貿試驗區先進經驗為基礎,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逐項梳理復制推廣內容,確保復制到位。目前,國家第一批29項改革試點經驗復制推廣已基本完成,6項借鑒推廣改革事項也在穩步推進;國家第二批19項改革試點經驗已有16項落實,其余3項正在積極推進,預計今年年底前全面落地實施。商務部在新設自貿試驗區推動落實的52項復制推廣試點經驗及8個最佳案例,已明確重點任務分工,確定了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定期督查,積極推進。
——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為突破口,推進貿易便利化。全面對標上海經驗,加快建設遼寧國際貿易“單一窗口”。6月5日,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推進的具體措施,明確到2017年年底,遼寧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技術標準和應用范圍總體水平達到上海口岸標準,實現共建部門高效協同,企業深度參與;在現有功能的完善與推廣基礎上,整合、豐富口岸物流、金融、貿易等應用功能,統一服務門戶,實現平臺一點接入與交叉互認,全面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確保年底前實現李克強總理提出的所有口岸全覆蓋要求。
——以“放管服”改革為引領,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三個片區均設立了“一站式”綜合服務大廳,設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國地稅“聯合辦稅窗口”、行政審批“綜合窗口”和多規合一“審批窗口”等功能區和辦事窗口。沈陽片區在企業設立方面,實行“一章審批、印章即刻、當日辦結”服務模式;大連片區通關新政讓國際貿易企業運輸成本大幅降低,時間成本節省1/3;營口片區率先在“17證合一”基礎上,著手實施“39證合一”,以“減證”帶動“簡政”。省市層面按照“能放盡放”的原則,切實下放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對暫不具備下放條件的管理權限,實施“跨界申報、全網審批、綠色通道”,提高行政審批效能。
——以引資引智為契機,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 (國發〔2017〕5號)文件,制定實施意見,鼓勵和支持央企、省屬國有企業引資與引智并舉,著力提升實體經濟發展能力和水平。利用自貿試驗區開放平臺,吸引利用外資和先進設備、技術、理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國有企業改組、改制,提升國有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鼓勵支持國有企業參與自貿試驗區建設。沈陽市、營口市與沈陽鐵路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港鐵聯運專用鐵路建設。大連片區積極推進北良港首批通過進境糧食示范港考核驗收,創新打造現代港口管理與服務體系。
——以貫徹落實《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為抓手,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建立和完善專項整治、檢查督查和投訴舉報等工作制度,積極推進“零收費”“零檢查”創新舉措,對影響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建設的單位和個人,依照《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相關規定進行處罰,對破壞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建設的典型案例予以公開曝光。出臺《關于加強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知識產權工作的若干意見》,探索支撐創新發展的知識產權運行機制,優化自貿試驗區仲裁規則,加強司法服務創新體系建設,全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沈陽片區提出,2017年區內營商環境參照世界銀行評估體系和標準,達到全球經濟體前60名的水平。
——以實施2017版負面清單為著力點,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按照15個門類、40個條目、95項特別管理措施,實行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負面清單之外的外商投資項目和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實行備案制管理。對縮減的10個條目、27項措施,研究制定促進所涉領域項目加快落地的政策措施,切實提高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目前,自貿試驗區建設效應已初步顯現。
繁忙的營口港
——提高思想認識,明確方向目標。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準確判斷國際形勢新變化,深刻把握國內改革發展新要求,以更加積極的行動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大舉措。全省上下要不斷提高思想認識,深刻認識建設遼寧自貿試驗區是中央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的重要抓手,特別是要把自貿試驗區建設擺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求的突出位置,將這方面工作與推進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緊密結合起來,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通過遼寧的先試先行,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整體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
——加強組織領導,全力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今年是遼寧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開局之年,也是遼寧經濟逐步走出低谷、走出困境的轉折之年。遼寧將充分發揮領導小組的指導推動作用,強化政策統籌、方案統籌、力量統籌和進度統籌,定期聽取工作匯報,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重大問題,進一步發揮好省自貿辦綜合協調作用,加強與其他兄弟省市自貿試驗區的聯系溝通,學習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強化沈陽、大連、營口三市黨政主要領導自貿試驗區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強力推進各項工作;進一步統籌8個專項工作推進組做好與國家部委的對口銜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合力。積極支持自貿試驗區在各領域深化改革開放,通過地方立法等途徑健全保障機制,完善管理制度,動員全省力量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
——突出工作重點,著力推進制度創新。在政府職能轉變方面,按照“五個有利于”標準,著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能放盡放原則下放經濟管理權限,給予片區最大的創新發展空間。在投資體制改革方面,研究出臺省級負面清單。對區內注冊企業實行多評合一、統一評審新模式,進一步簡化、整合投資項目報建手續,探索實行先建后驗的管理模式。在貿易便利化方面,積極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部門參與、高效協同”原則,建成功能完善、通關便捷、監管有效、技術標準適用國際貿易規則及社會需求的口岸通關平臺。在金融創新改革方面,推進金融、類金融企業入駐,提高自貿試驗區金融活躍度。推進人民幣跨境結算、外匯管理、金融服務以及金融風險防控等重點工作任務,研究出臺推進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實施意見。在事中事后監管方面,加快推進商事登記電子化改革,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制定出臺創新監管措施。
——堅持問題導向,破解體制機制難題。按照中央7號文件和國務院62號文件要求,堅持問題導向,以實際效果為評判標準,緊緊圍繞清除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企業和群眾辦事的“痛點”、公共服務的“盲點”,探索解決遼寧體制機制問題,為振興東北提供遼寧經驗。特別是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在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立更具活力的企業經營機制、妥善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調整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等五大方面,開展創新試驗,努力讓國資國企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市民在沈陽片區政務服務中心咨詢注冊企業事項
——開展專項整治,加強營商環境建設。深入開展“營商環境建設年”活動,繼續貫徹落實《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緊盯自貿試驗區發展中出現的營商環境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并對發現的問題一查到底,以解決問題為突破口,在自貿試驗區打造遼寧營商環境“樣板”。遼寧還將依托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引擎的優勢條件,對標國內國際先進的營商環境、體制機制,先行先試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舉措,爭取形成一批營商環境的創新成果,并加快推廣復制到全省。
——加快協同發展,提高輻射效能。加快推進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大連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與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支持引進先進技術設備,擴大出口規模,提高裝備制造業國際競爭力。遴選全省重點園區與3個自貿片區在信息、技術、管理、人才、項目等方面開展對接合作,實現園區間協同、地市間協同,共同探索創新聯動模式。支持東北區域稅收征管中心建設。深入推進東北地區四省六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加速實現自貿試驗區與東北其他地區、口岸間的互通互聯。加快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發揮自貿試驗區政策“溢出效應”,打造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