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2017年6月29日,美國務院批準特朗普上任后價值14.2億美元的首宗對臺軍售方案。此次軍售包括雷達技術、反輻射導彈、魚雷和防空導彈零件等7個項目,規模雖不大,但性質嚴重,尤其是其中的50枚AGM-88“哈姆”高速反輻射導彈引起外界廣泛關注。那么,這種導彈有哪些威脅?又可采用什么對策呢?
臺反輻射導彈發展與引進
上個世紀美國在多次局部戰爭中使用的“哈姆”反輻射導彈都有上佳表現,為此早在上世紀90年代,臺軍就曾借引進F-16戰機之機同時引進“哈姆”反輻射導彈,但當時的美國政府擔心尺度過大而未批準。從1999年開始臺軍連續5年對美提出“哈姆”反輻射導彈引進要求,直到2004年9月,美方答應售臺“哈姆”導彈,但該項目因美國大選而被否定。在多次引進未果的情況下,臺開始籌劃自研反輻射武器,主要有反輻射空地導彈、反輻射巡航導彈和反輻射無人機等三種類型。其中,反輻射空地導彈以臺自研的“天劍”2空空導彈為基礎,配置了被動雷達和紅外成像復合導引頭、制導設備,被稱為“天劍”2A,裝備IDF型機,有效射程15千米,具備主動攻擊能力。反輻射巡航導彈以臺自研的“雄風”Ⅱ導彈為基礎,射程170千米,主要以海上艦船雷達為目標。這兩種武器均在2000年后開始發展。2012年11月臺媒體透露,臺發展反輻射無人攻擊機的“劍翔計劃”,主要用于癱瘓通信、預警和戰場管控雷達及防空導彈。其采用了“天劍”2A相關技術,外形和大小與以色列“哈比”無人攻擊機類似,都采用圓柱形機身和三角翼布局。它平時裝載于密封的發射箱內,一個箱內可容納18架無人機,戰時以彈射方式發射升空,然后由發動機帶動飛行,并由地面站遙控作戰。上述武器計劃要么試驗頻頻失敗,要么存在射程短和抗干擾能力差等種種缺陷,為此臺軍再次將目光瞄準了“哈姆”反輻射導彈。
2017年6月29日,美國務院批準對臺軍售案,包括兩型魚雷和AGM-154C空對地導彈、AGM-88B“哈姆”反輻射導彈,具有很強的進攻性。“哈姆”反輻射導彈項目除了50枚導彈和10枚訓練彈外,還包括相關設備和訓練、售后服務,總計1.475億美元。

“哈姆”反輻射導彈性能特點
“哈姆”導彈是美國21世紀的主要反輻射導彈,自投產后就不斷改進。此次售臺的AGM-88B型為“哈姆”第三批次。該彈長4.19米,彈徑0.25米,翼展1.14米,彈重366千克,與其它反輻射導彈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飛行速度快,但缺乏記憶能力“哈姆”導彈的上一代為“標準”反輻射導彈,該導彈由于外形尺寸大,雷達反射截面也較大,極易被雷達探測到,在防空雷達熒光屏上發現載機投放反輻射導彈的瞬間,雷達系統可以較早地采取防衛措施,因而美國研制了新一代高速反輻射導彈“哈姆”。導彈能在目標雷達關機之前迅速飛抵,使其措手不及被摧毀。該導彈最大飛行速度達到2.9倍音速,最大射程為148千米,在戰術應用上因可以偏軸攻擊,且適合載機在任何高度發射,對地面和海上目標均可進行遠程、近程、高空、貼地、貼海發射,具有很強的靈活性。但該型導彈致命的弱點是對已經鎖定的目標沒有記憶功能,無法有效對付突然關機的雷達。美國海軍和空軍都曾表示只要敵方雷達突然關機,“哈姆”就基本上無法命中目標。雖然目前美國后續改進型“哈姆”都增加了記憶功能,但AGM-88B型仍欠缺這一能力。
覆蓋頻段寬,但目標類型局限“哈姆”導彈導引頭覆蓋頻段寬,單導引頭涵蓋0.8G-18GHz,覆蓋了連續波雷達、脈沖波雷達和相控陣雷達等多種型式的雷達。蘇式同類武器需要使用3個涵蓋不同頻段的導引頭,在作戰準備時需根據目標雷達更換使用,而“哈姆”的單一導引頭簡化了準備內容,且在飛行中可對更多的頻段目標產生威脅?!肮贰笨捎糜趬褐坪痛輾У孛婧团炌系脑缙陬A警雷達、防空雷達和高炮控制雷達等多種雷達目標。美軍在1986年3月的“草原烈火”、4月的“黃金峽谷”兩次對利比亞的攻擊行動中首次實戰使用“哈姆”導彈,至少擊毀了利比亞5部防空雷達;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中“哈姆”發射了2 000多枚,壓制/摧毀了伊拉克幾乎所有開機的地面雷達,為奪取制空權提供了保障。需指出的是臺引進的B型“哈姆”設計目標只有雷達,而美軍后續發展的C型“哈姆”可對包括GPS干擾機在內的多種電磁目標實施打擊。

自主能力強,但存在誘偏可能“哈姆”導彈使用自動跟蹤雷達波的導引頭,但由于這種跟蹤和打擊過程沒有人控制,其對誘餌缺乏識別能力。對方可以設置有源假目標,其工作頻率、發射波形、脈沖寬度和掃描特征與雷達完全一致,使得反輻射導彈無法區分真偽。此外還可設置非相干兩點源和相干兩點源誘餌。所謂相干兩點源是使誘餌輻射源信號與雷達輻射信號形成一定的相位關系,使反輻射導彈只能跟蹤兩源的功率重心或兩點源連線之外的某一點,達到保護雷達的目的。對方也可在一定的距離上放置反射雷達波束的金屬帶,當雷達發射時,金屬帶即可產生假目標以欺騙反輻射導彈。據美軍統計,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發射的“哈姆”導彈由于對誘餌無法識別,命中率在20%以內。
敵我識別有缺陷AGM-88A型反輻射導彈在發展為AGM-88B型后,改為了可編、可擦、只讀程序模式,不僅能在地面進行預編程或重編程,而且能在載機飛行過程中進行重編程,大大提高了作戰靈活性。但由于覆蓋頻率寬泛,在導彈脫離裝有敵我識別器的載機后,其可能對己方目標構成威脅。例如,在伊拉克戰爭初期的2003年3月24日,美空軍1架F-16在被本國的“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的改進型MPQ-53雷達鎖定時,立刻發射“哈姆”摧毀了該雷達,雖然其目的是自我保護,但也暴露出“哈姆”對己方目標同樣構成威脅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