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雅東
摘要:2016年5月起,對建筑業將征收多年的營業稅改革為征收增值稅,由于這兩個稅種的征稅范圍、計稅方法上存在較大差別,必然對工程計價產生重大影響,甚至也影響著企業的工程造價管理。本文將基于這一重大變革,討論企業如何進行計價管理和控制,期望為降低稅負,加強管理帶來一定的參考借鑒。
關鍵詞:工程計價;增值稅;建筑業
2016年5月1日,我國全面實行“營改增”稅收政策,其覆蓋面達到包括建筑業在內的所有行業。然而,相對于許多行業而言,建筑業的工程計量與計價,其復雜性要大得多。從工程計價構成來看,稅制改革前以營業稅計征,不必考慮進項稅問題,而改革后以增值稅計征,必然要考慮進項稅。
1.稅制改革前的稅種差異概述
增值稅與營業稅同屬流轉稅種,在稅制改革前,兩種稅的征稅對象不同,具體來說:貨物銷售收入,修理修配業務收入等,征收增值稅。建筑業收入、服務業收入、運輸業收入等,征收營業稅。即兩種稅的征稅行為是互斥的。
除了征稅對象不同外,其計稅方式也有很大差異。營業稅計稅方式很簡單,直接用業務收入乘以適用稅率,但不足之處在于存在稅上征稅的問題;而增值稅比較復雜,首先要將納稅人分為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前者按簡易計稅方式征收,其計稅方式和營業稅差不多,但應稅收入要換算為不含稅收入;后者按銷項稅額抵扣進項稅額計征,而進項稅額最為復雜,不僅要取得正規發票,還要嚴格按稅法規定進行抵扣。但增值稅相對于營業稅有一個好處就是克服了稅上征稅的這一缺陷,并且一般納稅人可以環環抵扣進項,似乎可以減輕企業稅負。
2.新舊稅制的工程計價比較
舊的計稅方式下:
建安造價舊=(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具使用費+企業管理費+規費)×(1+利潤率)/(1-3%),分子為稅前造價,其中人料機管理費均包含了已進入成本核算的增值稅進項額。從該公式可以看出,建安造價約為稅前造價的103.1%
在新的計稅方式下,建筑業按增值稅計征,根據企業的不同,分為簡易計稅方式和一般計稅方式:
簡易計稅方式下,增值稅征收率為3%,不可抵扣進項稅額:
建安造價新簡=(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具使用費+企業管理費+規費)×(1+利潤率)×(1+3%),為稅前造價的103%,與前面的“建安造價舊”比較可知,新稅制下采用簡易計稅方式下節省工程造價約為1‰,所以這一計稅方式和營業稅相差不大。
一般計稅方式下,增值稅適用稅率為11%,但可以抵扣符合規定的進項稅額,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建辦標[2016]4號文件:
建安造價新=(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具使用費+企業管理費+規費-可抵扣進項稅額)×(1+利潤率)×(1+11%),雖然稅率提升,但稅基扣除了進項稅額,那么最終的造價額是增是減?需要進一步分析。
3.新稅制對工程造價的啟示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營改增后,如果增值稅采取簡易計稅方式,對工程造價的影響相比原有的計稅方式并沒有顯著變化。那么,只有在一般計稅方式下,才值得研究在新稅制下,企業該如何進行計價管理才能控制稅負,從而降低造價總額。
從前面的“建安造價新”與“建安造價舊”兩個公式可以看出,在利潤率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前者實際上是基數的1.11倍,后者則是1.031倍,但是前者的基數因為扣除了進項稅額,比后者小,所以將兩個公式相除并整理后,可知:
可抵扣進項稅額總和與包含進項稅額的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具使用費、企業管理費以及規費和總和之比是否大于7.1%是判斷新舊稅下制的造價總額是否增加的關鍵。若大于7.1%,稅負減少,因而造價總額減少;反之相反。
現行的增值稅稅率分為一般計稅方式下的17%、13%、11%、6%、0%以及簡易計稅方式下的5%和3%,采用簡易計稅辦法也可自己開具或由稅務代開專用發票,那么工程造價中的單個成本項目中所含的可抵扣進項占價稅總和的比值分別是:14.53%、11.5%、9.91%、5.66%、0%、4.76%、2.91%。顯然,只有前三項的進項稅額占價稅合計的比值才會超過7.1%。
從以上的分析不難得出,企業在工程計價過程中,對各個成本項目所包含的進項稅額要具體對待。對材料和勞務(含人工、機械)供應商,要盡可能加大和一般納稅人企業進行合作,盡可能減少和小規模納稅人、采用簡易計稅辦法或者適用稅率為6%的企業合作的業務比重。因為材料供應商采用一般計稅下,稅率是17%及13%;而對于建筑行業,勞務供應商一般更多涉及租賃、建筑服務業務,它們的稅率也分別是17%、13%、11%,其取得進項稅額占比是超過臨界值7.1%的。
結束語
所以,稅制改革后允許抵扣的進項稅最終是否給企業帶來好處,則要看能否取得足夠的進項稅額。當然取得的進項稅額占價稅合計的比重越大越好,但根據現行稅制,最多也只能不超過15%的比重。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人工費占工程造價的比重是很大的,甚至可能達到20%—30%,但不是所有的勞務供應都能形成具備一定規模的外包勞務公司。目前在我國,大多數勞務還是以 “個人”或者“施工隊”形式出現的,從他們這里不能取得相應的進項稅額。并且,對于機械使用費這一塊,建筑施工企業也可以使用自有施工機械,不能抵扣進項稅額,即便租賃,也不能從租賃商那里得到合規的進項稅額抵扣專票。因此,建筑企業如果不熟悉稅制改革帶來的新制度,不調整經營管理策略,不爭取獲得更多的可抵扣進項稅額,就會削減企業利潤,為管理帶來不利影響。如何利用稅制的改革,爭取到更多的屬于企業的利益,是需要進一步在工程造價實踐過程中予以總結的。
參考文獻:
[1]韓宇.營改增對建筑企業工程造價及計價體系的影響[J].住宅與房地產,2016(9下):114.
[2]錢承浩.建筑業“營改增”工程造價對策研究與影響分析[J].建筑經濟,2013(07):18-21.
[3]黃珍.營改增對建筑業工程造價的影響分析[J].江西建材,2016(16):2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