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慌,閱讀是一件需要時間的事情。文學面對的是什么?是永恒。因此,對于一個寫作者來說,鎮定比什么都重要。
——1964年出生的畢飛宇,是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推拿》曾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不久前,在臺北書展上,他和臺灣小說家黃麗群展開了一場題為“小說亂彈,意在言外”的對話。他提到這樣一個故事,他在大學時,聽老師講《紅樓夢》寫得多么棒,可他第一章都沒看完。大學畢業,他又看,結果也只看到30回。當他再拿起《紅樓夢》時,他已經年過40。這一次,他說:在我的閱讀生涯里面,沒有一本小說寫得比《紅樓夢》更好。當初為什么覺得不好?他解釋:以我的能力,40歲之前配不上人家。所以,對于讀者,以及困惑于作品能否被耐心閱讀的寫作者,他留下了這樣的勸解。
優秀的農民應該是個頂天立地的人,借助最少的外部資源,最大程度成本內部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照料動植物、照料建筑、照料水利……勤勞、勇敢、堅強、節儉。
——河北姑娘石嫣讀博士時,在老師的推薦下,到美國留學半年。原本,她對留學生活充滿期待,結果,到了美國才知道,原來是讓她去一個農場當農民。犁地、播種、除草……她崩潰了,“自己做的事有價值嗎?”等到她吃到自己種的菜,又差點感動哭了,“怎么會這么好吃!”回到學校,她就申請去實驗農場,開始了一邊讀博、一邊當農民的生活。隨著媒體報道,石嫣名氣越來越大。她參加活動,還在電視上向世界介紹中國有機農業。石嫣說,她想成為這個時代的“新農人”,以年輕人的名義。
一款游戲,當它被視作藝術時,那會意味著什么呢?這意味著那些游戲佳作們將會成為一種表達的媒介,一種傳遞了生動的體驗和向彼此表達想法的媒介。這同時也賦予了游戲更加深刻的內涵,通過游戲,我們就或許能夠理解人生中的一部分——生老病死,愛恨思索,人之為人。
——作為一款唯美幾何畫風的解謎游戲,《紀念碑谷》2014年一經推出,就因藝術感極強的畫面和詩意的配樂受到關注,成功囊括2014年國際移動游戲大獎賽“最佳游戲”“最佳視覺藝術”等14個獎項。3年后,《紀念碑谷2》上線,它沿續了前作的效果,依舊是那么簡潔干凈,典雅靈動。這一切的功臣,就是華裔游戲設計師兼視覺設計Ken Wong。在官方博客中,他這樣闡述自己的游戲觀與藝術觀。
我們做演員的,其實就是把自己的心碎變成藝術。但是你知道,我沒辦法感激這個心碎,因為我無法真正地心碎了,我的每一次心碎都是我的工作。
——很多人知道春夏都是因為電影《踏血尋梅》,年輕的春夏也因為這部電影奪得金像獎影后殊榮。近日,春夏參加了綜藝節目《奇葩說》。在節目里,她分享了自己打拼的經歷,面對辯題“生活的暴擊,真值得感激嗎?”時,她說她并不感激生活中的暴擊,而是要做更好的人。春夏說得那樣坦然,她的純真與敬業,讓人們對新生代演員有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