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懿
死亡,曾經(jīng)是兒童文學(xué)的一個禁忌的話題。但英國作家蒂姆·鮑勒的《小河男孩》卻直面死亡,以小河隱喻生命,用詩一般美麗的語言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女孩陪伴爺爺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的故事。
這本書不會讓你看得淚流滿面,它是要和你探討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死亡——
“河流的生命。”他的雙眼依然盯著海平面,“它在這里誕生,直奔向它命中注定的遠(yuǎn)方,有時快,有時慢﹔有時筆直,有時彎曲﹔有時平靜,有時激烈,一直不停地向前,直到抵達(dá)它的終點(diǎn)——海洋。我覺得這很令人欣慰。”
“怎么說?”
“因為我知道,不論河流在它的旅程中曾遭遇過什么,最終都會有一個美麗的結(jié)束。”
“可是死亡并不美麗。”她想起了爺爺,于是說道。
“其實(shí)只有垂死時不美,”他的目光依然停留在海上,說道,“當(dāng)然,活著也并不總是美好的。這條河在旅途中不斷地遇到各種難關(guān),但它依然不停向前。即使它已抵達(dá)了終點(diǎn),也不說明就此結(jié)束了,而是意味著它將在此開始重生。我覺得這也很令人欣慰。”
這是書里的兩個人物——小河男孩和女孩杰西的一段對話。
杰西是一個15歲的少女,擅長游泳。暑假里,爺爺?shù)男呐K病發(fā)作了,可他在醫(yī)院只住了3天就逃了出來,他堅持要跟家人一起去故鄉(xiāng)度假。臨出發(fā)前的那個晚上,爺爺畫了一幅未完成的畫,一條河流主宰了整個畫面。畫后面寫著“小河男孩”幾個字,可杰西根本就沒有找到什么男孩。
小河男孩是誰?
最開始,她在爺爺出生地的一條小河里游泳時,只是感覺有人在附近看著她。慢慢地,她在小河的源頭看到了他,他穿了條黑色短褲,站在瀑布頂端。有幾個夜晚,杰西在河里看見男孩,但他很快就游走了。直到爺爺決定去醫(yī)院的那天正午,杰西想到爺爺?shù)纳c夢想即將消逝,走進(jìn)河里放聲哭泣,突然身后傳來一個聲音:“你為什么哭?”她回過頭來,他就站在河水里,離她幾步遠(yuǎn),她問:“你是誰?”但馬上,她知道他是誰了。
他讓杰西幫爺爺畫完那幅畫,然后又讓杰西后天黎明在小河源頭等他。
杰西幫爺爺畫完了那幅畫。坐在小河之源,她和小河男孩說了許多話。最后男孩說:“我要從這里游到大海。陪我一起去。”他從瀑布上一躍而下……
杰西下山時,爺爺已經(jīng)被爸爸媽媽送去醫(yī)院了。爺爺?shù)暮糜迅嬖V她,爺爺從前一直夢想有一天要游完整條河,從源頭一直游到大海。杰西扭頭再看那幅畫,這下看出來了,畫里有一張人的臉。她縱身躍入那條小河,追上了那個男孩,她陪他一起游到大海,入海口就是爺爺住院的那個小城。她在醫(yī)院里看到媽媽,說:“我知道他走了,我還知道他很好。”媽媽告訴她:“他半小時前去世的。”
故事講到最后一頁,作者也沒有明確地交代這個小河男孩到底是誰。其實(shí),沒必要再追究了,你可以把小河男孩看成爺爺?shù)幕恚部梢钥闯墒墙芪骰孟氤鰜韼退叱霰瘋囊粋€人物。不管怎么說,杰西都擁有了一個秘密,小河男孩的事一直深藏在她的內(nèi)心。
(王世全摘自《文藝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