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風
神輪胎在巴西徹底轉換身份——從一個純粹中國出口企業變成了一家跨國公司。母公司中國化工2015年以550億元人民幣全資收購業界巨頭意大利倍耐力之后,將工業輪胎業務分拆成立PTG公司(倍耐力工業輪胎公司),并且將與風神輪胎全面整合,風神輪胎從中國最強工業輪胎企業升級為全球第4大工業輪胎企業。
與倍耐力聯姻之前,風神早已挺入巴西市場。眾多著名礦業企業,如淡水河谷,在資源豐富的巴西誕生,它們對礦山機械的需求讓大量國際品牌集結于此。1999年,風神在出海初期就鎖定了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風神海外市場部部長付粹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說,1965年建廠的風神多年來通過整合兼并,將成為國內工業輪胎制造業中的領軍者之一。
“目前,風神輪胎自有業務的出口額達4.5億美元。55%的卡客車輪胎產能,以及90%的子午線工程輪胎產能,全部輸出海外。”
淡水河谷對供應商審視極嚴,2005年他們接受了來自風神的供應請求。經過一年多的產品試用與嚴格評估后,風神最終敲開淡水河谷的大門。2016年,中國化工集團將全資收購的倍耐力進行了業務分拆,使得風神成為巴西工業輪胎領軍者,亦是擁有土耳其和埃及工廠的全球化企業。
PTG全球首席運營官豐塞卡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這次整合讓來自意大利的全球性企業研發能力與中國的精細制造能力結合。“PTG在巴西擁有龐大的經銷網絡,為境內幾乎所有的卡車制造商提供輪胎,同時還擁有一個研發中心及兩個生產基地。風神產品行銷世界各地,PTG則是為南美、北非及歐洲市場提供高科技產品的領導者,雙方的優勢確保了業務在各個地區的成長。”
目前風神與PTG的業務整合仍在進行中,豐塞卡透露說,一旦獲得有關部門許可即可推進。“兩家對市場反應敏捷的公司合并之后,優勢更為突出,在巴西勢必迎來更快的發展。”
由于經濟互補性強,中國和巴西自建交后,雙邊貿易額迅速擴大。但近年來,巴西的經濟與社會問題為中國企業帶來新的挑戰。2016年,巴西經歷劇烈政局動蕩,巴西雷亞爾大幅貶值。付粹強說,風神正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及一些銀行合作,規避企業信用風險和匯兌損失。“但巴西也有很大的市場優勢,它的經濟規模是南美最大,中巴兩國合作前景廣闊,這對我們是很好的機遇。另外,巴西經濟基礎穩固,經濟政策成熟,政治風險總體講還是比較低的,所以我們很看好風神與整合后的新集團在巴西的發展前景。”▲
環球時報2017-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