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黎巧毅
中國和印度作為世界人口前兩位的大國,均在進行深入改革,被視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印度最大IT企業塔塔咨詢服務公司亞太區總裁吉里什·拉馬錢德蘭接受《環球時報》專訪,談起兩國合作與競爭的并存關系。
塔塔咨詢服務公司于2002年進入中國,拉馬錢德蘭稱,“公司過去3個月在華新增員工人數比過去3年都要多”,中國政府始終對公司公開歡迎,“已經在華投資的印度公司都留在中國,沒有人撤出。”
拉馬錢德蘭贊賞了中國的技術創新,以共享單車為例,稱其為“世界級”技術。如塔塔之類的咨詢服務公司則可以和中國企業合作,使其走向全球市場。同時,他指出中國手機因物美價廉已深入滲透到印度市場,“全球其他手機制造商都難以望其項背”。
在談及塔塔與中國商品之間的競爭時,拉馬錢德蘭介紹稱,中國公司處于B2C(面向消費者)市場,而塔塔著力B2B(面向行業)市場。“我不認為這是一種競爭,我們可以通力合作。”拉馬錢德蘭始終強調,印中之間“利益大于爭論”,關于政治矛盾,他認為兩方應“坐在一起商討如何解決”,理解爭議,剔除爭議,共議利益并不斷前行。
對于中國、印度和美國三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拉馬錢德蘭認為,由于美國有一整套生態體系,囊括了院校導師、風投資本、新生代公司及其資金提供方等,這方面要強于印度和中國。“幸運的是,美國的成功不乏印度和中國人才的助力,我們可以考慮怎樣使自己國家達到成功的彼岸。”他認為,最終能應用科技力量解決基本民生的國家將成為勝利者,從這點來說,印度和中國有很大機遇在特定領域取得領先。“當下西方著眼于技術本身,我們則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讓科技造福大眾。”▲
環球時報2017-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