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禮慧 韓少玄
摘 要:文章介紹了用ANSYS有限元分析軟件對發電廠房機墩、風罩進行計算分析,用實體單元模擬機墩、風罩等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用殼單元模擬機墩導葉,驗證了機墩、風罩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可以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關鍵詞:河床式廠房;機墩風罩;有限元;應力分析
中圖分類號:TP39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25-0014-02
1 工程概況
機墩風罩及定子制動器基礎是水電站廠房中的重要設計項目,為了分析其受力特性,驗證結構設計的合理性,本次分析采用有限元計算程序對發電廠房一個機組的機墩、風罩進行結構分析。
該水電站為河床式廠房,裝機容量為183.2MW,布置有4臺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為45.8MW,多年平均發電量為1062GW·h,年利用5800小時。
電站廠房機墩與風罩均為現澆整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其中風罩上部與發電機層樓板整體連接,下端與機墩環向連接,是一薄壁圓筒式結構。其外徑為15.5m,風罩最小壁厚為0.45m,高度為3.29m。風罩壁開有勵磁引出線洞、輔助引出線洞、中性點引出線洞等3個孔洞。機墩則位于蝸殼頂板上部,呈圓筒形,外徑為15.5m,壁厚達2.1m,高度為5.21m。機墩上開有水輪機端子箱進線孔、4個剛爬梯開孔、通風孔、機坑進人孔、油管預留孔等8個孔洞。
風罩、機墩及其下承蝸殼頂板,以及各層板梁構成復雜的三維空間鋼筋混凝土結構,是廠房的重要結構之一,必須滿足機組安裝、正常運行、短路飛逸時剛度和強度及檢修等要求。傳統的結構分析和配筋計算,是以結構力學方法和經驗公式來定。即分別取機墩、定子與制動器基礎及風罩為脫離體, 采用簡化力學模型用結構力學方法進行分析與計算, 但此種近似處理方法不能準確反映各部分之間的聯合承載機理。在本次分析中將風罩與機墩作為整體混凝土結構, 采用三維有限元計算模型, 基于線彈性理論, 進行了應力分析。
2 計算模型
本項計算取蝸殼、機墩、風罩作為計算模型,采用通用有限元計算軟件ANSYS,建立三維有限元模型。
有限元模型見圖1,取蝸殼底板以上到發電機層樓板范圍。在有限元網格剖分中主要采用了精度較高的六面體實體單元,在推力器孔洞附近采用了四面體單元。X方向為順水流方向,Y方向為垂直水流方向,Z向為豎直方向。蝸殼層底部、進水口墩墻及蝸殼頂板上游連接段、發電機層樓板四周為固定約束,其他位置自由。
3 材料參數及荷載
3.1 材料特性參數
混凝土:抗壓強度fc'=25MPa,彈性模量E=21019MPa,泊松比υ=0.167,重度γ=25.0kN/m3。
導葉鋼片:彈性模量E=210000MPa,泊松比υ=0.24,重度γ=78.5kN/m3。
鋼筋:ASTM A615,Gr60,fy=420MPa,E=210000MPa。
3.2 設計荷載組合及組合系數
根據EM1110-2-2104,設計荷載工況組合如下:
最大可信地震工況(MCE):
U=0.75[1.0(D+L)+1.25E]
非地震工況:
U=1.7(D+L)
式中:U-設計荷載;D-恒載的內力和力矩;L-活載的內力和力矩;E-地震荷載的內力和力矩。
根據機組運行情況,本次計算考慮5種工況,分別為:(1)額定運行;(2)單相短路;(3)半數磁極短路;(4)推力瓦燒瓦時;(5)地震(MCE)。各種工況均包含結構自重,定子基礎荷載,下機架基礎荷載,發電機層樓板荷載,蝸殼內水壓力,額定運行和推力瓦燒瓦工況要考慮接力器荷載,地震工況要考慮地震荷載。
3.3 荷載取值及荷載系數
3.3.1 定子及下機架基礎荷載
定子及下機架基礎荷載如表1所示,定子基礎個數為8個,下機架基礎個數為6個。動荷載的動力系數取1.5,已包含在荷載標準值中。徑向荷載及切向荷載,分解成整體坐標系下的X向及Y向荷載施加。
3.3.2 發電機層樓板荷載
發電機層樓板荷載取25kPa。
3.3.3 蝸殼內水壓力
蝸殼內水壓力根據其所在水位進行施加。蝸殼內水壓力需要乘以水力系數1.3以及水錘放大系數1.25。
3.3.4 地震荷載
地震荷載按擬靜力法施加,考慮MCE地震工況:水平地震加速度為0.213g,豎向地震加速度為:2/3×0.213g=0.142g。
3.3.5 接力器荷載
正常運行工況及推力瓦燒瓦工況還需考慮大小為94t(0.94MN)的接力器荷載,兩個接力器位置處一個承受拉力,另一個承受壓力。接力器的圓形開孔直徑為1.52m,故接力器所受分布荷載為:
0.94×1.7÷(π/4×1.522)=0.881MN/m2
4 計算結果與分析
4.1 應力計算結果
發電廠房機墩、風罩應力計算結果見表2,由于工況2施加的荷載及應力結果較大,以工況2作為控制工況進行應力分析。
4.2 壓應力復核
由表2可見,各工況下的最大壓應力均不超過混凝土的抗壓強度fc'=25MPa,因此整個機墩、風罩結構滿足抗壓強度要求。
4.3 抗彎配筋
選取結構中拉應力較大的截面,通過截面上的應力路徑積分求得彎矩,再根據其中最大的彎矩進行配筋計算。
對于下機架基礎和定子基礎,拉應力較大的區域均為底部內側和頂部外側,故其內側配筋根據底部彎矩進行,外側配筋根據頂部彎矩進行。根據構造要求,需要在下機架基礎和定子基礎的加載基礎面配置徑向和環向鋼筋。
對于風罩,由于發電機層豎向荷載的作用,風罩內側產生較大的豎向拉應力,其他各向應力水平較低。除豎向配筋外,其他按構造要求即可滿足設計要求。
4.4 抗剪復核
除上述抗彎鋼筋,按構造要求在機墩和風罩內設置拉結筋。剪應力云圖如圖2所示。
5 結束語
三維空間有限元數值計算結果表明,此廠房機墩風罩及定子基礎整體結構設計合理,沒有出現過大的應力。同時,需要通過配筋以增加整體結構的強度和剛度,特別是局部開孔位置配筋要加強。本計算分析可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ACI 318,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2]USACE-EM-1110-2-2104, Strength design for reinforced-concrete hydraulic structures.
[3]EM1110-2-3001,Planning and Design of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