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楊
8月4日,遼寧省委原書記王珉獲刑無期,他曾被通報利用職權和職務影響,在干部選拔任用等方面為他人提供幫助并收受財物。誰向王珉買官,終于浮出水面。
買官與賣官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 《管子》有言:“上賣官爵,十年而亡?!睎|漢靈帝賣官,種下了滅亡的種子。對買官賣官行為的堅決打擊,是鞏固政權的必然舉措。如今的反腐重點,自然對準了買官賣官這種“資深”腐敗行為。
吳野松:買官者與賣官者的身份轉換
最新一期中國紀檢監察雜志,刊登了遼寧一名紀檢監察干部的辦案經歷,其中提到了已經落馬的鐵嶺市委原書記吳野松,揭開了其觸目驚心的違紀違法問題。
吳野松,是十八大以來特別是遼寧拉票賄選案后,該省紀委查處的第一個市委書記,其案件可以說是遼寧一個時期政治生態惡化的縮微。
紀委對吳雙開通報時曾指出,他為在職務晉升方面感謝和得到關照,送給相關領導干部財物。作為主政一方的市委書記,他要感謝哪位上級的幫助,一時傳言紛紛。
根據遼寧省紀委工作人員的描述,經濟問題與政治問題交織、大肆買官賣官的吳野松,是當地政治生態不折不扣的“污染源”——他向王珉行賄買官,多次送給王珉巨額財物。
吳野松向王珉行賄的1980年版生肖猴郵票、“祖國山河一片紅”等珍貴郵票。
當時正值遼寧拉票賄選案查處期間,又逢各市新一屆“兩委”班子換屆。省紀委嚴把政治關廉潔關,堅決把隱藏其中的“爛樹”連根拔掉,決定對吳野松進行立案審查,這對吳來說仿佛晴天霹靂。
吳野松在鐵嶺擔任黨政一把手5年時間,2016年8月落馬。
事實上,吳在向上買官的同時,還利用手中的權力和職務影響大肆賣官,先后收受幾十人財物,折合人民幣500多萬元,把一把手的選人用人權力“發揮”到了極致。
一段時間內,在吳野松的惡劣影響下,鐵嶺當地一些領導干部肆無忌憚拉幫結派,搞“小圈子”,跑官要官、買官賣官,大搞人身依附。
吳案僅涉省管干部就有十多人,如葫蘆島市委原副書記、原市長戴煒,他曾任鐵嶺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向吳行賄10萬美元;鐵嶺市委原常委、宣傳部原部長王志勇,向吳行賄折合人民幣100余萬元等。
除此之外,吳野松長期工作過的鐵嶺、鞍山兩市黨員干部數十人,也涉及此案。
紀委發現吳的問題,來自兩個方面對吳的舉報。一是其與企業家交往過密,二是婚外有家,并有一私生子。
經多方渠道了解,吳野松在曾任職的鞍山、鐵嶺等地干部群眾中口碑不好,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經常在私人會所聚餐,尤其是每個周末都從鐵嶺驅車前往鞍山一處非本人家庭住所,一呆至少半天。經進一步核查,確實如舉報信所說,吳野松的情人帶著孩子在鞍山居住,而且房子車子也是找企業老板提供的。
同時,紀委還發現,吳野松與一名企業老板交往很密切,兩人還有個共同愛好——集郵。吳送給王珉的郵票,正是企業老板為感謝吳野松對其企業的“支持”所贈。
吳野松最初還以“郵票系父親贈予”為借口進行搪塞,想趁機蒙混過關。
我們現在常說,紀檢工作要準確把握政治生態的“樹木”與“森林”狀況,當好護林員。吳對遼寧、鐵嶺政治生態的破壞令人震驚,對他的查處,毫無疑問,就是拔“爛樹”。
“吏治腐敗是最大的腐敗,用人腐敗必然導致用權腐敗”
一名多年從事紀檢工作的基層干部指出,買官者一般為三類人:第一類為“升職型”,即副職想轉為正職或往上提一級。第二類為“平調型”,即從窮單位調到富單位,從經濟欠發達地區調到發達地區。第三類為“入仕型”,即非政府等行政領域的想當官者或政府普通工作人員想進入領導層者 。
賣官者一般為兩類人:第一類是“一把手賣官”,主要是黨政一把手,在干部人選上有決定權。第二類是“二三四把手等賣官”,主要是分管組織工作的領導、組織部長或者能為買官者提供幫助的黨政干部。
一名反腐專家說,買官者的資金來源主要分為四種,一是借錢買;二是貸款買;三是拉贊助買,即讓一些民營企業大老板幫忙掏錢買官;四是挪用公款買。買官行為主要分為三種,一是放長線釣大魚,隔一段時間會向領導進行表示,不達目的不罷休。二是雪中送炭,當領導干部家遭遇病災,領導子女出國等,買官者便會慷慨解囊。三是猛烈攻擊,短時期投入巨資進行買官。
這名專家說,賣官者也分為三種,一是暗示賣官,即在干部調整之前先放風,或者干部調整之后不任命,許多急于提拔的人趕忙送禮。二是半推半就,嘴上說不要,但實際卻接收。第三是直接索取,即明碼標價,某個官職多少錢,錢不到位就不予提拔等。
這名專家認為,“買官”之風助長了“賣官”之風。這種歪風邪氣一旦形成,勢必會出現“劣官驅逐良官”的現象。所以,若買官行為得不到嚴厲的懲處,賣官現象必然猖獗,買賣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十八大以來,中央重拳打擊“買官賣官”等腐敗現象,諸多“買官賣官”案件也浮出水面。比如十八大之后首個因貪腐落馬的女將軍高小燕,據媒體報道,2012年,55歲的高小燕從309醫院政委轉任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副政委、紀委書記,并從大校晉升為少將。據媒體報道,是通過買官搭上徐才厚的“末班車”,最終才成為女將軍。
為了謀求仕途上的“進步”,一些官員不惜花巨資行賄買官,而買官的錢財多是貪污所得。據新京報報道,2012年12月,陜西省原國土廳長王登記欲通過“掮客”王登廣跑關系提升職務,讓陜西商人高置林給付王登廣5000萬元,希望升為副部級干部。并承諾如果升職為陜西省政協副主席出1個億費用,升職為副省長出2個億費用。
2014年3月,中央組織部“12380”舉報網站公開通報了有關地方和單位查處的3起行賄買官案件,分別是:甘肅省平涼市人大原副主任任增祿案中有關人員行賄買官案、江西省政府原副秘書長吳志明案中有關人員行賄買官案、中儲糧河南分公司原總經理李長軒案中有關人員行賄買官案。
今年3月,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中共遼寧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書記蘇宏章受賄、行賄一案。媒體披露的案情顯示,2010年至2011年,蘇宏章為競選遼寧省副省長、省委常委,先后給予相關國家工作人員金條、美元、購物卡等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110.6949萬元。
“吏治腐敗是最大的腐敗,用人腐敗必然導致用權腐敗?;ㄥX跑官買官,一定在當權后用權力把錢千方百計撈回來?!绷暯娇倳泴I官賣官深惡痛絕,多次強調“對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的決不姑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買官賣官作為一個存在已久的社會毒瘤,值得我們警惕,并不遺余力堅決鏟除。“吏治清廉則天下太平,吏治腐敗則無寧日”。論價封官、任人唯“錢”,在這樣的交易下,權力公器成為資本,不僅會出現“劣官驅逐良官”,更會嚴重污染黨風政風。縱觀東漢和滿清,造成“人亡政息”的原因自然很多,但買官賣官及其帶來的腐敗無疑是一個關鍵因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