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忱
實施黃河灘區脫貧遷建,是一項惠當前利長遠的重大民生工程,不僅承載著中央對山東的重托,更承載著60萬灘區居民長久以來的“安居夢”“致富夢”。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遷建工程。到2020年,黃河灘區60萬居民的生活狀態將要發生前所未有的巨變。
黃河灘區遷建在山東是一件大事。早在今年5月6日,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就曾到黃河山東段入境地東明縣專門就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作進行調研并且要求科學規劃,加緊編制方案,明確路線圖、時間表,確保2020年前全部完成黃河灘區遷建工作。
近日,《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獲批,成為我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中首個正式獲批的單項規劃。
8月22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了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扶貧辦對《規劃》進行了解讀,提出了目標,到2020年,要全面完成灘區居民遷建各項任務。
新聞發布會上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東說:“黃河山東段由東明縣入境,在東營市墾利區入渤海,山東省黃河灘區總面積1702平方公里,涉及9個市、26個縣(市、區),居住人口60多萬人。長期以來,受特殊自然地理條件和黃河防洪政策限制,黃河灘區經濟發展滯后,貧困發生率高,已成為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據統計,涉及遷建任務的17個縣,灘區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全省灘區還有4.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這些人口脫貧基礎弱且極易返貧。黃河灘區貧困人口集中連片,基礎設施建設也十分匱乏”。
趙東介紹,山東將此次遷建納入了新舊動能轉換“10+2”重大工程。不僅要解決60.62萬灘區居民的防洪安全和安居問題,還要讓大家享受便利的基本公共服務、收入水平要明顯提高,同時,灘區生態環境也要有效改善,形成灘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多渠道籌資260.06億元
《規劃》明確了遷建的范圍,即涉及濟南、淄博、東營、濟寧、泰安、濱州、菏澤7個市17個縣,細化了遷建方式、進度安排和建設任務。通過分類實施外遷安置、就地就近筑村臺、筑堤保護、舊村臺和臨時撤離道路改造提升等五種遷建方式。
投資估算這次規劃總投資需要260.06億元, 其中外遷安置工程投資95.85億元,就地就近避洪工程投資157.2億元(其中,就地就近筑村臺115.3億元,筑堤保護24億元,舊村臺改造提升17.90億元),撤離道路改造提升投資7億元。
資金籌措方面按“各級政府補一塊、土地置換增一塊、專項債券籌一塊、金融機構貸一塊、遷建群眾拿一塊”的思路,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擬向中央爭取補助資金60億,省級籌措補助資金90億元,土地增減掛鉤收益70億元,群眾自籌28億元,濟南市也將籌資12億元。省級補助資金通過新增財力、專項債券、政策性貸款,以及整合省級相關專項資金等方式籌集。
全方位政策扶持
《規劃》在確保黃河行洪安全前提下,結合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統籌考慮搬遷安置、經濟發展、就業創業、生態建設等,培育新的增長點。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規劃以環境保護效益為主,將為以后黃河下游灘區的防洪安全提供保證?!兑巹潯穼嵤┢趦壬綎|省政府將從土地、財政、金融、產業發展、就業創業、社會保障六方面提供配套政策和措施,并展開全面護航和監督。
其中,在土地政策方面,將符合條件的灘區居民遷建村莊全部納入增減掛鉤試點范圍,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支持灘區居民遷建安置新社區及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在財政政策方面,“資金籌措做‘加法,政策保障做‘減法”。省財政廳副巡視員陳東輝介紹,做“加法”,就是多管齊下,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據了解,我省黃河灘區遷建工程總投資需260.06億元,由政府財政安排資金和承擔最終償還責任的債務融資占90%左右。做“減法”,就是出臺實施一攬子稅費減免政策,減輕灘區遷建工程成本和基層負擔。據測算,這些政策可累計減輕稅費負擔19億元左右。
在金融政策方面,鼓勵和引導開發性、政策性、商業性、合作性等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灘區支持力度,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大力發展地方金融組織,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全面提升灘區金融服務水平。
在產業發展政策方面,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用足用好各類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在產業配套、全域旅游、城鄉互動、生態農業等方面統籌謀劃,培育壯大主導產業,推動居民遷建、產業培育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增強灘區經濟發展后勁。
在就業創業政策方面,搭建就業創業公共服務平臺,拓展就業渠道,激發自主創業積極性,提高灘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能力。
在社會保障政策方面,加快完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等政策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增進灘區民生福祉。
據省扶貧辦綜合協調組組長段培奎介紹,今年年初,黃河灘區已被列為全省“深度貧困地區”,加大資金支持和精準幫扶力度。灘區內34個扶貧工作重點村,已累計安排產業扶貧資金1580萬元。
同時,依托黃河灘區資源優勢,引導灘區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實施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推廣鄄城縣建設“扶貧車間”模式,讓能干活的貧困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截至目前,灘區村已建成扶貧車間69個,帶動千余名貧困人口就業。
遷建正式啟動
作為黃河入魯第一縣,菏澤東明任務最為艱巨,這里的遷建工作近期也一直加緊推進。百臺推土機齊聚東明焦園鄉黃河灘,開始堆筑村臺,這也標志著山東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正式啟動。
記者在東平縣銀山鎮耿山口遷建新村看到,這個試點村正在鋪設管道,28棟磚紅色洋房均安裝電梯,村民很快就可以喬遷新居了。村干部滿帶喜悅地介紹,建房資金大頭來自政府補助和土地增減掛鉤,小頭由村民自籌。村民王先生說,他們家祖祖輩輩住在黃河灘區,常年受到洪水的威脅。種地打工賺來的錢還不夠每年修復房屋。他們村地形凹,發一次水就要抬高一次臺階,得墊大量的土。本來收入就低,錢都花在這上面了?,F在好了,政府扶持力度這么大,不僅安心住進了新房,還就近安排了就業崗位增加了收入,全家老少都非常興奮。
據介紹,東明縣在實施灘區遷建的同時,引導灘區群眾積極發展特色養殖、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等富民產業,加大“扶貧車間”建設力度,不斷增強灘區群眾脫貧致富能力。
黃河灘區遷建是民生工程,體現了國力強盛的現狀和生態利民的執政理念。對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