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治鍇
福建省招標采購集團
試論PPP模式下建筑企業風險管控
林治鍇
福建省招標采購集團
針對PPP模式中重要的參與方進行了概述,分析了建筑企業參與PPP項目的意義及建筑企業風險,探討了施工企業風險管控措施,以供參考。
PPP模式;施工企業;風險分析;風險管控
2014年,隨著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的發布,國家從頂層設計層面構建了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法律制度框架,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規模控制和預算管理。作為國家確定的重大經濟改革任務,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構建現代財政制度,大力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成為其中重要手段之一。建筑企業積極參與PPP模式的建設的過程中,隨之而來的一系列風險不可忽視。
在中國,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司合伙制)模式有著特色的稱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42號)中明確“大力推動融資平臺公司與政府脫鉤,對已經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市場化運營的,在其承擔的地方政府債務已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得到妥善處置并明確公告今后不再承擔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職能的前提下,可作為社會資本參與當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因此“公私合伙”中的“私”包含了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共同成為了PPP建設浪潮中的主力軍。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轉型升級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質是指從提高供給質量和生產率出發,擴大有效供給和提高要素生產率,增強其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最終達到“以供擴需、供需同步”實現市場出清。建筑業作為改革開放后市場化發展較早的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之一,在當前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下滑、行業粗放發展、產能過剩日趨嚴重的背景下存在著調整供給結構的顯著需求。
與建筑業同生命的建筑施工企業,必須抓住機遇,跟進產業結構調整、生產方式革新,推進建筑行業市場化改革,從自身產品的供給側改革出發,適應和引領市場規律和需求,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從要素投入型向創新驅動型躍遷,通過轉型升級,著力轉變發展方式,激發新動力,實現企業高質量、高效益、可持續新發展。
如今的PPP項目投資額巨大,施工企業將面臨項目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項目運營階段的多重風險。系統而全面的識別項目風險,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需要在實施前要做好合理的規劃,并進行細致而周密的分析政策、建設、合同風險、金融風險等各類風險。
1、政策風險:審批延誤、稅收調整、政府政策的滯后性、不連續性。
建筑企業應當①在項目識別階段充分調研,認真、全面做好項目評估論證;②根據“風險由最適宜的一方來承擔”的原則細化健全風險分擔機制。
2、建設風險:除了傳統施工總承包的建設風險外,因為項目的復雜性和專業性,建設項目時常要求多方聯合體的參與,合同界面復雜,協調能力要求高。
建筑企業應當①培養高素質建設隊伍②制定完善的制約機制、應急預警機制和急救措施方案③通過股東協議等多種形式,對聯合體內容企業形成共同制約。
3、合同風險:因信息不對稱、或缺乏契約精神,導致出現的履約風險、無效合同風險。
①組建精細化合同管理團隊②通過擔保增信手段提高抗履約能力風險③完善內部授信制度④完善內部合同審批制度。
4、金融風險:財務測算風險、融資風險、利率風險等。
建筑企業應當②建立專業性金融團隊,根據企業定額和社會平均定額水平,編制項目資本金現金流量表,利用資金時間價值的原理進行折現,分析測算資本金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總投資收益率和資本金凈利潤率等指標分析資本金投入的盈利水平,考察項目資本金可獲得的收益水平,完善回報機制設置。③可以通過相應的金融工具(如:金融機構,資產證券化、擔保公司)設計合理的資本結構(如:股債結合、基金的優先劣后配置、融資擔保)來規避和轉移利率風險,形成風險共擔。
5、運營風險:交易結構風險、施工質量風險導致的運營成本風險。
①完善交易結構設置。特別是準經營性項目或無可行性缺口補助的經營性項目(如:污水處理項目保底基本水量,綜合管廊項目設置保底基本入廊費等)在保證盈利但不暴力的情況下防止出現因非建筑企業原因出現的虧損。②通過DBOT、PPP+EPC等多種模式組合,發揮聯合體1+1大于2的優勢,提升公共產品服務質量。③組建高素質公共服務專業化運營隊伍。國辦發[2015]42號中提到“將政府付費、使用者付費與績效評價掛鉤,并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調價的重要依據”。因此運營期的運營質量直接與政府付費掛鉤。
1、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必須做好復合型專業人才的培養或是引進外部智力資源這一基礎性工作。建筑施工企業應當順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自身獲取PPP 項目、參與PPP 項目和實施PPP項目的能力,選拔公司內技術、商務和管理等相關領域的一流人才組成PPP 腦庫,此外,還要組織有豐富施工現場經驗的管理、技術等相關人才組成的項目團隊。
2、建立全過程風險管控體系。加強全壽命周期管控,是建筑企業在PPP 模式下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企業應當從前期的調研、方案策劃、合同約定及后期的土地規劃等一系列審批程序提前做好評估和規劃,對設計、建設施工等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進行重點防控,在合同制定、談判、簽訂各階段防止出現合同重大違約風險。
3、 加強運營管理。PPP模式注重的是項目的全生命周期滿足約定的使用功能,且運營維護費與績效掛鉤,按效付費。做好該階段的管理,對于企業升級轉型也是關鍵的一環。
總之,施工企業要想借助PPP的春風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就應該充分進行項目風險研究,培養各類風險分析的專業型復合型人才,從而有序推進PPP項目工作進展。
[1]梁冬玲.PPP模式建設項目隱性風險研究[D].2014.
[2]馮小強.PPP 投資項目的運營風險因素分析[J].中國商論,2016,(12):121-123.
[3]《企業改革與管理》 2016,(24)
[4]《關于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財金[2014]76號)
[5]國家發改委《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發改投資[2014]27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