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彬茹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淺論裝備制造工業科技創新與博弈
——觀《大國重器》有感
熊彬茹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茖W校
紀錄片《大國重器》,是一部講述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歷程、趕超戰略的紀錄片,片中展示的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場景,映射著一個個血淚奮發的趕超故事。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是一國發展戰略能否實現的基礎,是一國綜合實力的體現。建立起強大的裝備制造業,是提高中國綜合國力,實現工業化的根本保證。
裝備制造業;創新
首先,中國要保證重大基礎工程的穩健運行,必須依靠核心裝備零件的國產化。中國西氣東輸能源大動脈對中國國家安全的意義不言而喻。這條綿延15000多公里的管道,跨越16個省市,關系著中國五億人口的用氣安全。為了實現這一工程,每兩百公里就必須有一個加壓站,而這些機組,在最初的十幾年里全部要依賴進口。中國從08年以來開始研制,如今終于有了重大突破,基本實現了國產化,這對中國能源大動脈的安全、穩健,意義非同尋常。另一個例子是中國百萬噸乙烯工程。乙烯在一國中的地位,幾乎和鋼鐵一樣重要。建國初期的中國,因為沒有乙烯,經歷過接近三十年缺衣少穿的日子,那時,即使把全中國的耕地都種上棉花,也不可能滿足中國人的穿衣需求。當年沒有乙烯就是因為沒有能力建設百萬噸乙烯設備,最核心的就是沒有辦法實現壓縮機的制造。如今,這些設備已經基本實現了國產化,從而保障了我國乙烯供應,保障了中國工業發展基本原材料的穩健供給。
其次,中國要保證自己發展戰略的順利執行,必須依靠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國產化。誰掌握了最先進的設備,誰就掌握了能源開采和利用的先機。在礦山開采方面,十二五提出,中國要建設60個以上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但是,礦山開采依賴于大噸位自卸車的制造技術,而此項技術一直被美、日等發達國家壟斷,中國一直只能依靠進口。由于之前中國自己不能生產,自卸車采購成本非常高昂,導致礦山開采成本非常高,而且,由于不會做保養和維修,經常導致停工等現象。如今,中國企業自己研制的自卸車,已經完全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且得到了力拓等國際企業的青睞。在風能利用方面。中國每年的總發電量中,火力發電占到了78%,而火力發電帶來的巨量煤灰,已經嚴重污染了中國的環境。清潔能源的發展迫在眉睫。如今,中國強大的裝備制造能力,已經使中國風電的裝機容量迅速上升到世界第一,為中國清潔能源戰略的實施提供了物質保障和技術支持。在天然氣進口運輸安全方面,中國自行研制的LNG船已經投入使用,為中國天然氣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運輸液化天然氣的船,建造難度極高,被稱為“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這種船運輸一次,就可以運送夠全上海使用一個月的液化天然氣。據估計,到2030年,中國將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國,這就意味著中國需要更多的LNG船來滿足巨大的需求,而在這個市場上,日韓等擁有造船技術的國家,對中國采取長期封鎖的戰略,要想保障自己的能源供應穩定,中國只有自己生產制造。
在未來的五年,中國大約需要1000列以上的高速動車。沒有哪個國家的制造企業能滿足中國這樣大的需求。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只有中國自己。如今,中國的唐車集團已經能夠建造出質量非常優秀的高速動車,這對中國未來的交通運輸戰略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支撐作用。
首先,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崛起,對打破發達國家技術壟斷,平抑價格有重要作用。如果核心部件或重要裝備中國不能自己制造,那外國企業會把價格抬得很高,攫取大部分利潤,而且封鎖技術。中國企業整個盈利將會很低,企業發展空間將會極其有限。更重要的是,沒有將零部件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國企業就不能根據主機產品的發展,提供相應的零部件,如此一來,整個產品創新力都將受到約束。
其次,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崛起,對中國企業搶占國際市場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近年來,工程機械的市場需求向大噸位轉移趨勢明顯。一方面是中國鐵路、公路、水利等基建投資的強勁需求,另一方面,世界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的需求日益旺盛。中國能不能即時造出大噸位產品,不僅意味著填補中國工程機械的空白,更意味著能否搶到全球市場的先機。09年,中國裝備制造總產值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裝備制造業大國。正是在這樣的新格局下,中國企業有了投身國際高端裝備制造競爭的底氣。其實出去做總承包的企業相當于一個總的集合,需要國內幾百家工廠生產的設備的支持??v觀全球,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承包企業,之所以能在市場上保持霸主地位,他們身后的國家,無一不是裝備制造的強國。大企業之間的競爭,實際就是國與國之間綜合國力的較量。
如今,中國經歷了技術模仿、集成創新階段,正在朝著自主創新階段努力邁進。作為制造業大國,中國的裝備生產能力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但是,中國制造更多的是聚集在中低端產品,經過近十年的高速發展,中國中低端制造業產品需求已經趨于飽和,產能過剩的危機已經出現。目前,中國機械制造所需要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賴于國外進口。在同一個港口,當中國的工程機械產品裝運上船的同時,大批從美國、日本進口的高端機器零部件也從這里登陸。這是令人極其不安和五味雜陳的場景,讓人對中國制造業的現狀產生擔憂。因此,中國裝備制造業亟需轉型升級,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是國家意志的重要體現,西方發達國家都是以強大的裝備工業作為立國之本。推行裝備工業發展,是保證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建設強大工業化國家的重要保證。如何用創新科技推進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中國人的歷史使命。
[1]郭紅衛;王竹園;;企業技術創新網絡進化中的合作博弈分析[J];當代經濟管理;2009
[2]劉翠翠;徐倩倩;;博弈視角下產業集群創新模式研究[J];價值工程;2009
熊彬茹(1990—),女,漢族,重慶人,四川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現就職于:重慶三峽醫藥高等??茖W校,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