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華
摘要:2007年3月16日,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并從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稅法的頒布,使得納稅人關于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籌劃工作將發生重大變化,納稅人須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的改變重新尋找納稅籌劃方法進行合理避稅。文章以舊企業所得稅法廢除,新所得稅法頒布為背景,結合具體案例對新稅法下過渡期的稅收籌劃方法進行探索,為納稅人在施行新所得稅之后進行合法節約納稅支出和經營管理決策提供參考和指引。
關鍵詞:新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
1、籌劃的定義及作用
1.1稅收負擔,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企業通過稅務籌劃活動,能夠合法地減少不必要的稅費支出,合法利用稅法的相關規定降低稅負水平,通過合法延后繳納稅款獲得資金的時間價值,從而減少利息支出,提高企業營利能力和經濟效益,進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1.2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提高企業依法籌劃治稅的能力
企業的稅務籌劃活動,是在合法、守法的基礎上進行,通過籌劃可以增強企業的守法意識,實現涉稅低風險,甚至零風險,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同時,企業管理人員法律水平的提高,亦能促使執法人員的執法水平的提高,促使稅務機關依法征稅。
1.3提高企業整體經營管理水平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無不受到稅收法規的制約與影響,在納稅觀念日益增強的今天,企業通過開展稅務籌劃,可以熟悉和掌握經營相關的稅收法規,通過企業經營管理各環節的共同努力,從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的預測與決策,到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的相互配合,從而最大可能地減少稅收風險,獲取稅后利益。稅務籌劃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工作,企業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也必將得到相應提高。
2、企業所得稅籌劃具體思路
2.1合理利用稅前扣除進行籌劃
首先,新稅法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新稅法實施后,放寬了對企業成本費用的扣除標準和范圍,這讓企業從另一個方面擴大了稅收籌劃的空間。其次,對公益性捐贈扣除放寬。新稅法對公益性捐贈扣除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允許扣除。原所得稅法規定內資企業用于公益性、救濟性捐贈,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3%以內的部分,準予扣除。外資企業用于中國境內公益、救濟性質的捐贈,可以扣除。除了扣除比例變化,企業還應注意公益性捐贈扣除的稅基不同。原所得稅法為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新稅法為年度利潤總額。如果存在納稅調整項目,年度利潤總額與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是不同的數額,可能差距很大,企業在考慮對外公益性捐贈能否扣除時,一定要注意正確計算扣除基礎,準確把握可扣除的量。再有,新稅法取消計稅工資制度,對真實、合法的工資支出給予扣除,即對工資的扣除強調實際發生的、與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取消計稅工資規定對內資企業是一個很大的利好政策,但企業在作稅前抵扣工資支出時,一定要注意參考同行業的正常工資水平,如果工資支出大大超過同行業的正常工資水平,則稅務機關可能認定為“非合理的支出”,而予以納稅調整。
2.2資產扣除變化
原相關稅法規定納稅人可扣除的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采取直線法折舊(國稅發[2000]84號)。新稅法第三十二條規定,“企業的固定資產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舊的方法”。這就為納稅人選擇折舊方法進行稅收籌劃打開空間。在進行折舊稅務籌劃時,由于所涉及的折舊期間較長,一般為數年甚至十幾年,設計的籌劃方案應該維持一定的前瞻性和預見性,以防止一些不可控因素的變化而導致籌劃方案結果的不理想甚至功虧一簣。折舊是成本的組成部分,而按現行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常用的折舊方法有直線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原所得稅法(包括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由于運用不同的折舊方法計算出的折舊額不一致,分攤到各期生產成本中去的固定資產成本費用會存在差異。因此,折舊的計算和提取必然關系到成本費用的大小,直接影響企業的利潤水平,最終影響企業的稅負輕重。因此,企業便可利用折舊方法的選擇,開展稅務籌劃工作。一般而言,在比例稅制且未來的稅率不變情況下,企業應盡可能采用加速折舊的方法。因為加速折原所得稅法可使固定資產成本在使用期限內加快得到補償,企業前期利潤少,納稅少;后期利潤多,納稅較多,從而起到延期納稅的作用,相當于企業在初始年份內獲得了一筆無息貸款。
2.3充分利用稅收優惠
在原所得稅法下,利用稅收優惠方面進行籌劃主要表現有其一,利用新辦企業優惠政策進行籌劃。許多企業利用“新辦的從事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的企業”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一免一減半”,以及新辦的從事咨詢業、信息業、技術服務業的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兩免”等優惠政策,不停地新辦、關停、再新辦企業的方法規避企業所得稅。隨著上述政策的取消,這種籌劃方法已沒有政策依據。其二,利用地域性優惠政策進行籌劃。在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發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高新技術開發區設立企業,享受減免稅以及低稅率的優惠。而按照新稅法的規定,除在新《企業所得稅法》頒布前已經設立的企業可以在5年內繼續享受稅收優惠外,上述優惠已經取消。由于這些地域性優惠政策的取消,原來僅靠在特定區域成立符合一定條件的企業,包括通過打擦邊球、貼上高新技術企業標簽就能獲取稅收優惠的籌劃方法已經無效。除此以外,新《企業所得稅法》還取消了再投資退稅、購買國產設備抵免企業所得稅以及出口型企業等稅收優惠政策,很多依存于這些優惠政策的籌劃方法也同樣失去了意義。
結束語
納稅籌劃作為納稅人的一項基本權益,是為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增加稅后利潤而做出的一種戰略性籌劃活動,它是公司財務戰略和經營管理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納稅籌劃的手段達到企業稅收負擔最小化,從而降低成本,增加經濟效益,是目前企業增強競爭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張翔.新稅法環境下的企業所得稅稅收籌劃[J].財經界(學術版),2017,04:223.
[2]陳青云.探討新稅法下企業所得稅籌劃策略[J].商場現代化,2016,31: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