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宏毅
摘要:市政道路基層施工質量控制內容較多,作為道路基層施工的重要材料,石灰土的質量問題貫穿于施工階段的整個過程。只有提高石灰土的施工技術,才能確保市政道路施工的有序進行,才能提升市政工程的整體質量水平。為此,本文在充分了解石灰土概況的基礎上,對市政道路石灰土基層施工工藝等內容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市政道路;石灰土;基層施工;施工流程
一、石灰土的概況
石灰(巖)土是熱帶亞熱帶地區在碳酸巖類風化物上發育的土壤。多為粘質,土壤交換量和鹽基飽和度均高,土體與基巖面過渡清晰。石灰(巖)土土類劃分4個亞類,本區均有分布。紅色石灰土亞類多發育于厚層石灰巖古老風化殼,是風化淋溶最強、脫鈣作用最深的石灰(巖)土,土體無石灰反應,酸堿度中性;黑色石灰土亞類是零星分布于巖溶區的巖隙與峰叢間的A-R型土壤,黑色腐殖質層厚20-40cm,有機質含量5-7%,脫鈣程度低,土體有石灰反應,微堿性;棕色石灰土亞類性狀介于前二者之間,無或弱石灰反應;黃色石灰土亞類分布于海拔800m以上山區,常與黃棕壤或黃壤交錯分布,土體有黃化特征,中性反應。因此,在等級較高公路基層一般不選用該材料,但在農村公路底基層得到了廣泛應用。
二、市政道路工程中石灰土基層施工工藝
1、施工準備
在施工石灰土底基層前期,試驗選用材料為具有代表性的土樣,需要用到的參數包括:有機質含量、液限和塑性指數等。同時還應對石灰的有效鈣與氧化鎂含量進行檢測。如級配不合理,則不可用于施工。
配合比、石灰含水量最佳值等的確定必須與土質條件、石灰質量相符合。試驗段選取長度一般控制在100到200米之間,同時進行機械組的確定及相關指標的確定。在12到18之間有效控制土的塑性指數,0.5Mpa為7天石灰土側限抗壓強度最小值。石灰應與施工質量需求相符合,生石灰與消石灰選用的級別應超過III級。同時對存儲時間進行有效控制,試驗過程中確定CaO、MgO等含量的確定,確保其符合施工規定后才能使用。
2、拌和
進場檢驗材料質量符合施工要求后,根據設計配合比進行石灰土的確定,如材料出現改變后,應對灰土配合比進行重新調試。同時嚴格遵循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對出場石灰土含水量進行確定,并及時監控石灰土含水量及灰劑量,出場前必須進行質量檢驗。
3、運輸
由拌和機將混合料放到運料車上后,應平衡裝料,盡可能避免質量問題出現在混合料運輸過程中。一般選用噸位較大的車輛作為運輸機械,為達到保溫、防雨等目的,可將帆布覆蓋到車廂上。同時指派專人對運料過程中材料質量進行檢查,確保其質量符合施工要求。
4、石灰土攤鋪
在濕潤的下承層上按照設計厚度計算出每延米需灰土的虛方數量,設專人按固定間隔、既定車型、既定的車數指揮卸料。攤鋪前人工按虛鋪厚度用白灰標出高程點,用推土機、平地機進行攤鋪作業,必要時用裝載機配合。
5、找平
粗平整型,用推土機先粗平1~2遍,粗平后宜用推土機在路基全寬范圍內進行排壓1~2遍,找出潛在不平整部位。對局部高程相差較大(一般指超出設計高程±50mm時)的面,用推土機整平,高程相差不大時(±30mm以內時)用平地機整平。穩壓,先用平地機初平一次,及時檢測其含水量,必要時可通過灑水和晾曬來調整含水量,等含水量合適后,用輪胎壓路機快速全寬靜壓一遍。精平整型,人工標出高程點,平地機精平1~2次,然后檢測高程、平整度和橫坡度,對局部細集料集中現象進行人工處理。對局部高程稍低的灰土面嚴禁直接采取薄層找補,應先人工或機械松耕100m左右再進行找補。
6、碾壓
石灰土攤鋪長度約50m時宜進行試碾壓,在最佳含水量-1%~+2%時進行碾壓,試壓后及時進行高程復核,碾壓原則上以“先慢后快”、“先輕后重”、“先高后低”為宜。注意事項有:碾壓時應重疊200mm~300mm,后輪必須超過兩段的接縫;壓路機的碾壓速度頭兩遍以1.5~1.7km/h為宜,以后宜采用2~2.5km/ h;壓路機先靜壓一遍,再振動壓實3~5遍,然后根據壓實檢測結果確定振動壓實的遍數,最后用鋼輪壓路機和輪胎壓路機靜壓1~2遍,最終消除輪跡;在涵洞、橋頭等難以用壓路機碾壓的部位,用蛙夯或沖擊夯壓實。工作間斷或分段施工時,應在石灰接茬處預留300mm~500mm不予壓實,與新鋪石灰土銜接,碾壓時應灑水濕潤;宜避免縱向接茬縫,當需縱向接茬時,茬縫宜設在路中線附近,接茬應做成梯形,梯級寬約500mm。
7、養生
壓實成活后進行灑水養生,養生期不少于7天。養生期間封閉交通,如分層連續施工應在24小時內完成。
三、市政道路工程中石灰土基層施工質量控制
1、合理選擇土質
在做灰土時有條件應盡可能優先選用塑性指數在12~20之間的粉質粘土或粘質粉土,強度能夠得到保證。如土源緊缺,也可選擇砂性土或重粘土,但為了保證工程質量起見,要經過必要的處理:對于砂性土除了加大石灰劑量來提高強度外,有時還需要加上一定劑量的水泥才能得到穩定的強度。如合徐北01標段,碾壓前灰劑量經檢測能夠滿足設計與規范要求,但強度就是達不到設計要求。最后不得不摻了一定量的水泥后,才能滿足設計強度要求;對于重粘土,必須要對土塊進行晾曬與充分破碎,否則與灰很難拌和均勻,進而影響到強度。
2、石灰品質、灰土拌和均勻性及灰劑量控制
進場石灰要能滿足技術規范所要求的技術標準并與標準試驗時用灰級別一致,且應采取設棚存放等防風避雨措施,防止石灰失效。石灰應在用于工程之前至少7天充分消解成能通過10mm篩孔的粉狀,并盡快使用。在正式用于工程前必須進行試驗,只有符合質量要求時方可使用,否則拒絕使用,以免影響成品灰土強度。
灰土拌和要均勻,其前提條件是布灰要均勻,否則無從談起。布灰不均勻或者是拌和不均勻有可能造成試件強度因變異系數過大而評定不合格。采用集中廠拌法比較理想,可減少石灰的損失和對環境的污染,并能保證拌和的質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城市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市政道路建設質量是否滿足相關規定,對其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石灰土底基層作為市政道路施工的構成部分,其施工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市政道路工程的整體質量,為此必須規范施工工序,才能提升市政道路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敦美,馬立彥,李中偉.石灰土的施工質量對其強度的影響[J].黑龍江水專學報.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