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月
摘要:泗河迎來了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發展的難得機遇期與有力提升期。以泗河為例分析基層河道管理單位水政工作相關問題:基層河道管理單位水政工作要充分認清形勢,突出水政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水法律法規意識;創新執法方式,堅決查處水事違法案件;優化人才結構,加強執法培訓,提高依法行政業務能力;推進水利信息化、現代化建設工作;配套強化體制改革,努力提升管理能力。
關鍵詞:新形勢下;基層河道管理;水政工作
1、工程概況
泗河屬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是湖東地區最大的山洪河流,發源于泰安太平頂山(海拔814米)西側,流經濟寧市泗水、曲阜、兗州、鄒城、任城、微山等縣市區,于任城區辛閘村入南陽湖,河長159公里,有大小支流30條,流域面積2357平方公里。流域經濟發達、產業富集、民生殷實,是濟寧市乃至魯西南地區最具實力與活力的經濟走廊,被喻為濟寧的“母親河”。
近年來,濟寧已經將泗河全流域開發治理保護上升為市級重大戰略,有序推進實施。《濟寧市泗河保護管理條例》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的出臺,對于理順體制機制、明確責任義務、界定法律責任,保障泗河綜合開發順利實施意義重大。在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要求,積極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大背景下,泗河作為山東省16條骨干河流之一,同時作為全省推進河流生態修復工作的生態流量(水位)試點之一,迎來了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發展的難得機遇期與有力提升期。
以下以泗河為例分析基層河道管理單位水政工作相關問題:
2、基層河道管理單位水政工作
2.1充分認清形勢,突出水政工作的重要性
水政工作貫穿于河道管理的始終,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水利工程長期健康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全局性、保障性工作,更是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重要法治保障。加強河道水政執法工作,是合理利用水土資源、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根本途徑,對建設生態河流、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實際工作中,要在依法行政,注重運用法律手段化解水事矛盾的同時,善于解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實現人水和諧。
2.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水法律法規意識
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水法規宣傳是實現河道依法管理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是加強水行政執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沿河群眾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水憂患意識,增強其守法自覺性的有效途徑。由于泗河流域發展不均衡,河道流經部分地區依然處于經濟欠發達、信息相對較閉塞的鎮村,除了充分發揮廣播、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宣傳主渠道外,還依然需要把宣講陣地堅守在田間地頭、河道堤防上,利用日常水政巡查工作時機反復巡回宣傳。
2.3創新執法方式,堅決查處水事違法案件
應根據河道和堤防工程特點,采取經常檢查、定期檢查和特別檢查等方式,加大日常水行政執法與檢查力度。嚴格遵守水政監察工作章程,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切忌生搬硬套,避免與執法對象產生不必要的誤會與沖突。應視情況分析對待,從人性化角度出發,力爭達到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執法目標。在查處重點難點水事案件中,河道管理單位要加強與地方政府、公安、環保部門的聯系溝通,爭取多方支持配合,形成依法治水的強大合力。泗河的實踐證明,沿線相關部門的聯合執法不但可以整合執法力量、提高執法效率、降低執法成本,有效維護良好的水事秩序,而且在強化執法管理、規范執法行為、提高水行政執法的震懾作用等方面效果顯著。
2.4優化人才結構,加強執法培訓,提高依法行政業務能力
水政隊伍的建設,在合理人員補充更替,解決人手不足的基礎上,做好對現有工作人員的按需施教、分層管理,建立培訓與管理的長效機制,力求培養形成理論型、技能型、應用型,即相互復合又各有側重,“一專多能”的人才梯隊。要重視加強人員的日常法規培訓和業務學習,既要抓好圍繞法律法規、行政處罰程序、現場檢查筆錄等規范執法程序的培訓,也要注重河道執法的技巧、注意事項、預防措施、聯合執法以及日常巡查的方式方法等執法經驗的指導。要讓基礎水政執法隊伍充分適應、掌控全民“互聯網+”時代,對水行政執法的新“紅線”和新“紅利”。
2.5推進水利信息化、現代化建設工作
隨著時代信息技術進步,基層河道水政工作加大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能力建設需求愈發迫切。應該以全力推行“河長制”工作為契機,積極爭取資金支持投入力度,不斷提高工作中的科技化含量,用信息化引領管理現代化。
應加強資源整合,推動“河長制”平臺系統建設。通過河道分級管理、網格化管理思想,整合提升現有各種地理信息等基礎數據、水質水量水環境等監測數據和全堤全域的監控視頻,傳輸統一到管理信息系統,健全網絡平臺,面向遠程行政監管、崗位工作人員、社會公眾提供不同層次、不同維度、不同功能權限的監督、查詢、上報和管理系統。通過配備必要的現代化功能型執法車輛、偵測設備,改善辦公條件。要建立完善水生態污染綜合執法平臺,部門聯動增強綜合治水能力。健全考核督辦機制,嚴格目標考核和督查督辦,形成河道保護管理的強大合力。
2.6強化體制改革,努力提升管理能力
普遍來看,基層河道管理體制僵化,制約著管理單位的健康發展。在政府職能轉變的大環境下,河道管理職能必然朝著新的方向轉變。然而在整個改革過程中,受資金、技術、人員的影響,直接制約管理能力的提升。因此要堅持行之有效的方案,變革傳統的管理方式,降低不利因素的影響,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總之,如何做好新形勢下河道管理單位水政工作已成為擺在水政執法人員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參考文獻:
[1]陳寧.淺析基層河道管理單位如何貫徹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J].治淮,2014,12:63-64.
[2]白晨霞.基層河道管理單位水利信息宣傳的經驗和做法[J].山東水利,2010,08:19-20.
[3]孫健.基層河道管理單位在建設項目管理中的作用[J].治淮,2004,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