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東
摘 要:化工企業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不僅濃度高,而且具有毒害性和難降解性,目前已經成為國際污水處理領域的難題。本文先對化工企業廢水特點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其處理現狀以及治理建議,談一下個人的觀點和認識,以供參考。
關鍵詞:化工廢水;特征;處理現狀;治理建議
雖然化工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化工企業生產效率,但在此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的廢水,而且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廢水量大,而且污染濃度高,加之成分繁雜、有毒害性,傳統單一的廢水處理技術工藝,已經有效滿足環保要求。
1 化工廢水污染特征及其處理現狀
1.1 廢水污染特征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化工企業排污量非常的大,其中廢水排放量在200~1000t/d 化工企業占調查總數的四成以上。化工企業排污量大,而且污染物的濃度也非常的高。在對廢水進行處理之前,大約有半數化工企業的廢水COD質量濃度超過4000mg/L,有超過兩成的化工企業廢水COD質量濃度高達10000mg/L,其中進水 COD濃度相對較高,以致于污染治理難度非常的大。
1.2 化工企業廢水處理現狀
目前化工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雖然建立了污水集中處理單位,但是化工企業內部還設有獨立的廢水處理系統,比如先通過物化工藝對廢水進行預處理,
然后再采用生化手段對其進行處理。在調查過程中,被調查的化工企業基本上都建立了至少三道預處理工序,其中有隔油池、氣浮池、混凝池、三效蒸發器以及高級氧化和鐵碳微電解裝置等。化工廢水處理過程中,主體部分采用的是生化工藝,實踐中表現為池單體數量多,而且停留的時間比較長。化工廢水處理時,多采用生化池串聯方式,生化工藝中的水力停留平均40小時以上。為了確保廢水排放達標,生化處理后,很多企業還建立了混凝裝置以及砂濾罐和脫氮設施等。現階段化工企業經過上述廢水處理以后,回收的中水資源利用并不理想。
2 化工廢水治理建議
基于以上對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特征以及當前的處理效果,筆者認為化工廢水污染非常的大,應當采取綜合措施予以防治。
2.1 構建以廢治廢平臺,減小治污防污成本
治污成本關系著化工廢水治理效果,然而治污成本與治污效果之間并非正比關系,甚至適得其反。目前國內工業園區應當充分發揮園區內部各類化工企業合作優勢,構建以廢治廢的污染綜合治理平臺。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副產品,比如酸、堿以及強氧化劑等;部分化工企業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是尿素和葡萄糖等,這些可以作為微生物的營養物質,有利于改善企業廢水的生化性能。通過有效的政策調控,可以實現化工產品以及副產物和統稱“三費”的產品,相互之間有效調配和預回收利用,這有利于減小化工企業治污成本,有效提高化工廢水的綜合治理效率。
2.2 加強清潔生產管理,嚴格落實循環發展理念
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部分化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陷入了誤區,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眼前的利益,然而環保投入壓力是企業永遠污染抹去的痛。 清潔生產加工,無需增加投入即可改善污染現狀。較之于末端治理,清潔生產更注重通過提高現有資源的有效利用率來降低污染排放量。由于部分化工企業,存在著簡單的廢棄物以及中水再利用現狀,比如廢酸被利在鐵碳微電解過程中的酸堿度調節上,因此部分化工企業會主動利用副產品來使得廢水生化性得以改善;同時,還利用廢蒸汽對廢水處理過程中的溫度、生化降解速率等進行改善。
2.3 對化工廢水處理進行整體規劃
對于化工廢水而言,其含鹽量非常的高,而且生化性非常的差,具有預定的毒害性,是生化工藝故障的一個主要誘因。為此,應當對化工廢水處理進行科學規劃,做好預處理工作。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廢水預處理效果,進一步改善生化性能,成為化工企業現階段的主要任務。需要強調的是,化工廢水的預處理,主要是為了能夠有效避免廢水污染范圍的擴大或者轉移,進而降低廢水的污染程度和毒害性。化工企業應當采用有效的預處理技術手段,以此來降低生化難度,這也是廢水處理工藝的技術要點,既能有效提高廢水處理效果,又能降低環保成本;化工廢水處理過程中,應當對常規特征污染物進行監控,并且通過對特征污染物進行嚴格監控。預處理過程中,在提高生化性的條件下提高去除率;同時,采用電催化氧化-微電解-混凝沉淀預處理工藝,處理化工廢水,其中的3,6,5-三氯吡啶醇鈉的去除率,可達到99.9%。
2.4 培養科技人才,引入新科技成果
化工廢水處理的難度,導致常規處理技術和工藝無法保證效果。化工企業廢水處理過程中,除投資壓力,對新技術工藝的性質不熟悉,無論環保單位還是企業,均不敢也不會輕易的涉足新環保技術。科技創新是化工企業發展的出路,通過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進行科技創新,推動科技成果應用,同時這也是有效解決
環保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化工企業廢水處理以及環境保護,說到底還是需要人力資本,環保專業人員是利用先進科技成果以及新型設備的基礎,同時也是處理化工廢水的保障。
總而言之,化工企業廢水污染嚴重,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為此,實踐中我們應當加強思想重視,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加強各方合作,這樣才能最有效地解決化工企業的生產污染治理與環保困惑。
參考文獻:
[1]李波,王飛.煤化工污水特性分析與處理關鍵技術研究[J].化工管理,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