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
日常漢語中有哪些佛教用語
◎馬駿
世界:《楞嚴經》“何名為眾生世界?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
妄想:《楞嚴經》“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浄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方便:《維摩詰所說經》“以方便力,為諸眾生分別解說,顯示分明。”
煩惱:《成唯識論》“由斷續生煩惱障故。”
實際:《金光明最勝王經》“實際之性,無有戲論,惟獨如來證實際法戲論永斷,名為涅槃。”
導師:《佛報恩經》“夫大導師者,導以正路,示涅槃徑,使得無為,常得安樂。”
習氣:《華嚴經》“摧伏眾魔及諸外道,滅除一切煩惱習氣,入菩薩地,近如來地。”
執著:《百喻經》“諸外道見是斷常事已,便生執著,欺誑世間作法形象,所說實是非法。”
障礙:《百喻經》“法雨無障礙,緣事故不聞。”
泡影:《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心地:《心地觀經》“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谷五果從大地生……以是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
剎那:音譯,《法華經》“深入禪定,了達諸法,于剎那間,發菩提心。”
茉莉:音譯,《法華經》“聞于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內外種種諸香。須曼那華香。阇提華香。末利華香。”
宿命:《四十二章經》“沙門問佛,以何因緣,得知宿命,會其至道?”
攝取:《無量壽經》“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浄莊嚴無量妙土。”
懺:音譯,和意譯“悔”合稱懺悔。
一絲不掛:《楞嚴經》“一絲不掛,竿木隨身。”
味同嚼蠟:《楞嚴經》“當橫陳時,味同嚼蠟。”
想入非非:《楞嚴經》“于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皆大歡喜:《金剛經》“皆大歡喜,信守奉行。”
曇花一現:《法華經》“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
盲人摸象:《大般涅槃經》“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不可思議:《維摩詰所說經》“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
七手八腳:《五燈會元》“上堂七手八腳,三頭兩面,耳聽不聞,眼覷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
手忙腳亂:《五燈會元》“問:‘如何是大悲境?’師曰:‘千眼都來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手忙腳亂。’”
自作自受:《五燈會元》“僧問金山穎:‘一百二十斤鐵枷,教阿誰擔?’穎曰:‘自作自受。’”
唯我獨尊:《五燈會元》“天上天下,唯吾獨尊。”
將錯就錯:《五燈會元》“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看風使舵、隨波逐流:《五燈會元》“看風使舵,正是隨波逐流。”
電光石火:《五燈會元》“此事如擊石火,似閃電光。”
門外漢:《五燈會元》“師舉東坡宿東林偈……曰:祗如他道,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凈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這個消息?庵曰:是門外漢耳。”
家丑不可外揚:《五燈會元》“僧問:‘化城鑒如何是各尚家風?’曰:‘不欲說。’曰:‘為甚如此?’曰:‘家丑不外揚。’”
殺人不眨眼:《五燈會元》“問:‘如何是大善知識?’師曰:‘殺人不眨眼。’”
三頭六臂:《景德傳燈錄》“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撲帝鐘。”
千差萬別:《景德傳燈錄》“僧問:‘如何是無異底事?’師曰:‘千差萬別。’”
拋磚引玉:《景德傳燈錄》卷十“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
水泄不通:《景德傳燈錄》“德山門下,水泄不通。”
自由自在:《景德傳燈錄》“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自由自在。’曰:‘見后如何?’師曰:‘自由自在。’”
逢場作戲:《景德傳燈錄》“竿木隨身,逢場作戲。”
單刀直入:《景德傳燈錄》“若是作家戰將,便請單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雪上加霜:《景德傳燈錄》“饒你道有什么事,猶是頭上著頭,雪上加霜。”
游山玩水:《景德傳燈錄》“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游山玩水去。’”
鸚鵡學舌:《景德傳燈錄》“如鸚鵡只學人言,不得人意。經傳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誦,是學語人,所以不許。”
心心相印:《黃蘗傳心法要》“迦葉以來,以心印心,心心不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