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洪榮 肖貴輝 戴榮鳳
山旮旯遇上好年景
呂洪榮 肖貴輝 戴榮鳳
長汀縣大同鎮建明村是縣定革命基點村,全村169戶698人,耕地面積僅280畝,現有林地面積1.1萬畝,其中毛竹面積達8900畝。因為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經濟發展落后,村民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到2015年底,全村還有貧困戶16戶56人,其中國標9戶39人,省標7戶17人,村財沒有一分錢的收入。自長汀縣國土資源局掛鉤幫扶以來,建明村的面貌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平整后的山壟田
縣國土資源局抓住村里的突出問題,辦好實事,先后投入400多萬元,基本完成了土地平整、道路拓寬、光伏發電、通訊光纜進 村、整治養豬場等項目,并免費為全村169戶村民的房屋地質災害隱患情況進行了評估,建設了有8個蹲位的公廁,籌資31.02萬元建設的83盞路燈也已完成安裝。去年10月,幫助村里建設了總面積為347平方米51.8kW的光伏發電項目,年發電量達6萬KW。村財政靠光伏發電,年收入可達6萬元左右。
幫扶貴在精準,重在精準。為早日幫扶建明村走出困境,縣國土資源局向龍巖市國土資源局上報了大同鎮建明村等三個貧困村作為2016年山壟田整治試點。在實施過程中,局里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從立項、測量設計到耕地集中流轉、招標、方案評審等各個階段,都做到嚴格把關。去年,縣局累計投資161.59萬元,整治山壟田面積324畝,其中新增耕地22.73畝,去年底土地平整和表土剝離回填工程已全部完工。
為打消村民對平整后的土地能否長期流轉、如何重新分配等思想顧慮,縣國土資源局還專門召開村民大會,與村民們進行充分溝通和解釋。并作出承諾,村民原有的地塊已經在圖紙上精確標注,即使現在已經打亂,也會按原有面積進行分割,不會差欠村民一分一毫。
村委主任黃海玉告訴記者,通過實施山壟田整治,村里的農田耕作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田間道路也拓寬平整好了。村里計劃將所有整治后的土地,依托村專業合作社以“返租倒包”形式招聘種植大戶發展現代農業,春節后已有多個職業農民前來洽談土地承包事宜。據測算,村民現在靠流轉出去的土地每畝約有500元的收入。
家是安居之所,也是民生問題的重中之重。長汀縣委、縣政府決定把建明村169戶和新峰村207戶實施整村易地搬遷到七里村“同祥小區”??h國土資源局及時出臺了整村易地扶貧搬遷建房用地管理辦法,明確實施舊村復墾項目所產生的增減掛鉤交易指標資金(30萬元/畝)全額撥付鄉村用于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和村民各項補助發放。貧困戶拆除舊宅補助由原來的60元/平方米~100元/平方米提高到120元/平方米~225元/平方米,戶均補助可達3萬元~5萬元。同時,該局在全力做好用地保障的基礎上,又協調解決部分貧困戶分戶辦證和后續生產發展資金產權抵押擔保問題。

光伏發電電表
“同祥小區”在建安置房為32棟,其中建設130平方米戶型電梯房6棟,130平方米戶型非電梯房10棟,110平方米戶型非電梯房13棟及75平方米以下小戶型3棟。目前已全部封頂,計劃到今年底兩個村376戶1500人將陸續入住。
黃福生是縣國土局馬華如局長掛鉤的貧困戶,夫妻倆、兩個孩子和一位89歲的祖母常年擠在低矮破舊的泥瓦房里,在脫貧致富路上舉步維艱。馬華如局長掛鉤他家后,幫助解決了小孩就學、家庭種養、就業、易地安置等方面的問題。
黃福生有50多畝竹林,馬局長幫他向銀行辦理了低息貸款5萬元進行竹林改造,然后承包給種植專業戶。推薦黃福生去一家公司上班,每個月工資有4000元。今年6月,黃福生一家也搬到七里村同祥小區。
精準扶貧,任重道遠。馬華如局長告訴記者:將本著“發展扶持為主,資金扶持為輔”的原則,對貧困戶進行深層次的梳理分類,并從掌握貧困對象經濟來源、貧困原因、脫貧想法等方面入手,理清脫貧思路,對癥下藥,制定分類幫扶意見,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確保到2019年實現建檔立卡的老區貧困戶全部脫貧的奮斗目標。
(作者單位:長汀縣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