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冠元
武平將星耀中華
饒冠元
地處閩粵贛三省結合部的武平,是原中央蘇區縣。1926年冬就成立了共產黨小組;1927年 10月,南昌起義軍由潮汕折回贛南經過武平,當月中共武平特別支部成立;1928年冬,中共武平臨時縣委在象洞張天堂成立;翌年2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主力首次進入武平開展革命斗爭;9月紅四軍第三縱隊主力進入武平,成立了武平縣第一個鄉蘇維埃政府——洋貝鄉蘇; 1929年10月7日第一次解放了武平縣城,在縣城召開了中共武平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和全縣工農兵代表大會,宣告成立了武平縣蘇維埃政府,全縣先后建立20個區、170多個鄉的蘇維埃政府。1930年6月,紅四軍主力再次進入武平,毛澤東、朱德等主要領導人在縣城南門壩檢閱了全縣赤衛隊員。武平由此成為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著名的紅色故里。
現全縣17個鄉(鎮)均為老區鄉(鎮),214個村均為老區村。在這片血染的紅土地上,涌現了1位開國上將和4位少將。

劉亞樓上將
1910年4月出生于武平縣湘店鄉湘洋村,先后就讀崇德小學、縣立初中、汀州省立七中,1927年開始從事革命活動,192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參加工農紅軍。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曾任紅一軍團第二師師長、政委,參加了中央蘇區的五次反“圍剿”戰斗和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屢建戰功。抗戰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教育長,分管全校教育領導工作。1939年初赴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42年起參加蘇聯衛國戰爭,被授予少校軍銜,1945年8月隨蘇軍對日作戰回到祖國東北,抗擊日寇。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東北軍區暨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參與指揮解放錦州、遼沈、平津等戰役,后任第四野戰軍十四兵團司令員,負責組建人民空軍并任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兼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國防科委副主任,黨的八大選為中共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譯著有《斯大林論克勞塞維茨》等。由于長期艱苦繁忙而積勞成疾,1965年5月7日病逝于上海,享年55歲。
1914年農歷8月生于武平縣武東鄉川坊村。1931年9月參加紅軍,193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經土地革命戰爭、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放戰爭初期,歷任晉冀豫軍區通信局局長、政委等職,組建廣播電臺,安裝百余部電臺,組織訓練600余名報務人員,曾立二次大功。著有《戰略騎兵的足跡》一書。新中國成立后,任海軍通信兵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79年1月17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5歲。

林偉將軍
1914年11月出生于武平縣湘店鄉羅屋村,1930年6月參加紅軍,193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經土地革命戰爭、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后,先后任福建省軍區南平軍分區副政委、軍委公安部隊后勤部副政委、解放軍總參謀部警備部隊后勤部副政委、北京密云鋼鐵廠黨委副書記、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后勤部政治部主任。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并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62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67年7月逝世,享年53歲。

羅斌將軍
1915年生于武平縣武東鎮安豐村,1931年10月參加革命,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經土地革命戰爭,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三、四、五次反“圍剿”戰斗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的平型關戰役和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后任湖南省軍區郴縣軍分區副政委、湘南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重慶步兵學校政委、西藏軍區昌都軍分區政委、西藏軍區副政委、四川省軍區政委、成都軍區后勤顧問。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并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64年晉升為少將。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8年因病逝世,享年93歲。

廖步云將軍

1919年1月生于武平縣大禾鄉礤逕村。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青團,次年4月轉為中共黨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第四師政治部宣傳隊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戰斗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六團政治處宣傳隊長、宣教股長,師政治部教育股長,魯南軍區政治部宣教科科長。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參與創建太行山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民主聯軍獨立二旅五團政委、熱河軍區第十六旅四十八團政委,東北野戰軍第八縱隊二十三師六十八團政委,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職,參加了遼沈、平津戰役。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解放軍第十二兵團四十五軍一三四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中國人民志愿軍代師長、師長,人民解放軍十六軍四十六師師長,防化兵參謀長,總參謀部軍務動員部部長,解放軍炮兵政委,蘭州軍區副政委、顧問。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4月晉升為少將。2001年4月在北京逝世。
武平縣的這5位將軍,同全國許多老將軍一樣,是英雄的老區人民的杰出代表,是老區人民的光榮和驕傲。他們忠于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立下了彪炳千秋的偉業。他們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作者:武平縣老促會副會長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