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勇
淺談河南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建設
黃繼勇

本欄目與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合辦
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于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征主要取決于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志。作為地域特色農產品的代名詞,農產品地理標志正受到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尤其是在人們的消費需求趨于品牌化時,加快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建設也就順理成章,這對于推動農產品產業化發展,增強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河南農耕歷史悠久,特色農業資源豐富,發展農產品地理標志資源稟賦優越。開展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和品牌建設,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趨勢。因此,筆者就關于河南發展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建設方面的內容作一些探討。
發展現狀。自2008年2月《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實施至今,河南省已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的產品總數為66個,認證總面積8萬公頃,認證總產量960萬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規模,但在全國總登記保護數量2004個中僅占3.3%,目前排名全國第13位。很顯然,這與河南作為我國的農業大省和中部經濟大省的地位極不對稱。換言之,河南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建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馬宣寨大米”稻田
發展意義。加強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建設,發展區域特色農產品是發展農業經濟、創新農業科技的核心動力,是社會進步的關鍵因素。推動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建設具有實現綠色發展、保護特色資源,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提質增效,滿足公眾消費需求、傳承農耕文化,促進國際貿易、推動知識產權保護等重大意義。農產品地理標志資源的大力開發運用,也為河南特色農業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效用,直接帶動了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市場價值提升。如“馬宣寨大米”自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登記保護以后,大米價格年均增長30%,帶動了企業族群發展,壯大了特色農產品產業實力;如以“新鄉小麥”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為核心的企業品牌族群基本形成,極大地推動了新鄉小麥產業的優勢發展。通過特色產業發展,推動區域振興,當前河南各地圍繞地理標志特色農產品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經濟發展格局。如“花園口紅薯”的品牌化開發使當地農戶通過建設生產基地,發展紅薯加工業,直接促成“小紅薯大產值”的區域經濟興盛格局。隨著當今農產品市場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市場競爭也變得日益激烈。可以說,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在農產品上使用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已成為農產品生產者和經營者走向市場,順利進行商品交易的“通行證”,成為農產品爭奪市場的“利器”。
發展前景。據2013年對河南省農產品地理標志資源進行的普查,河南符合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特征的農產品達500多個,目前這些資源已有計劃、分步驟地被納入登記保護范圍,并將成為產業發展和品牌培育提升的重要支撐。2014年,農業部啟動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典型示范樣板創建工作,以充分發揮示范樣板在品牌建設、產業發展、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當前,農產品地理標志已成為國際貿易交流和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內容,也是雙邊和多邊合作交流、WTO農業談判及歷屆中歐農業農村對話的熱點議題。中歐農產品地理標志談判首批已經確定互認100個名單。可以說,當前農產品地理標志發展的國內外形勢非常有利。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農產品地理標志必將成為農業品牌化發展的中堅力量,在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品牌意識不強。對申請人而言,由于認識不到農產品地理標志在提高農產品競爭力、保障農產品市場秩序和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的巨大作用,出現了一些地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申報下來的農產品地理標志成了擺設等問題,沒有發揮其應有作用。相反,有些申請人雖然已經具備了申請農產品地理標志的條件,但是對于地理標志提供給農產品保護的意義認識不充分,覺得只要把自己的農產品用一個自認為不錯的價格賣出去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增加額外的生產成本,將資金和精力投入到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的登記保護上來。
品牌運作不活。農產品地理標志是一個集體品牌,申報成功之后在這個區域內符合要求的申請人就可以使用地理標志。但是很多申請人對地理標志的作用和自身產品的作用并不是很了解,如一些農技部門和行業協會是受政府委托被動參與的,自身對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識不清,也就沒有推廣開發的積極性,更發揮不了帶頭作用。行業協會尚且如此,小合作社就可想而知了。未來如何運作才能保證地理標志產品的產量、品質,以及壯大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和開發利用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社會化系統工程。推動河南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只有加強資源整合,完善政策,不斷加強政府、行業協會和合作社之間的協調合作,打造出集生產、加工、管理、銷售于一體的完善產業鏈條,才能系統提升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品牌核心價值,提高河南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市場競爭力。應當看到,河南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建設取得了重要成績,但還存在不少問題。因此,要放眼世界農業經濟發展,結合河南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政策和制度,建立完善的發展體系,不斷加大農產品地理標志建設的投入力度。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新鄉小麥
強化主體品牌意識。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的建設發展,對于具有農業大省地位的河南來說,不僅要滿足于謀求自身利益的發展,更應該謀求品牌發展,打造出有較強影響力的個性品牌。這需要地方政府以及各相關主管部門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樹立地方性龍頭企業,在農產品生產者與經營企業間宣傳品牌發展的重要性和品牌附加效益,強化對相關法律法規的認知和運用技能,以帶動區域品牌的集體發展。
發揮行業協會作用。農產品地理標志是基于產品產地的自然條件和文化傳統等而形成的,是由產地的所有生產經營者共同享有的,具有集體商標的性質,不能歸個人或某個經濟組織獨有。通常得到授權的行業協會或具有公信力的咨詢機構作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申請人。目前,在河南已經登記保護的地理標志農產品中,雖然大部分都成立了行業協會,但真正能夠發揮作用的并不多,許多協會只是作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申請人,而申請之后的使用與管理卻沒有能力顧及,這也是造成農產品地理標志“申請熱、使用冷”的原因之一。行業協會除了作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申請人以外,還應該參與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及標志使用具體細則等制定,使地理標志產品標準更有利于實施。行業協會應承擔監督和管理農產品地理標志及其產品的責任,通過協會章程向地理標志的使用人提供信息收集和發布、組織經驗交流和技術培訓,以及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從而維護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加強區域產業協調。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的發展建設依托于其區域內獨特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歷史等因素,應當在政府的引導下,建立政府、行業協會與農民合作組織共贏的局面,形成良性循環體系。要明確政府職責,發揮其在引導、構建宏觀產業體系方面的基礎作用,整合產業體系,明確管理標準,合理吸引外資,推動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產業化發展;要發揮行業協會自身優勢,整合資源,實現科學管理,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要強化農民合作組織的作用,積極協調好政府、行業協會與農民之間的關系,保證產業鏈條的平穩、有序運行。
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