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誠杰 張衛華
八旬只身游大漠
◎郭誠杰 張衛華

2001年我81歲,決定一個人去新疆。走的時候我給兒子留了一封遺書,信封上寫著:40天后如果我還不回來你再拆開,如果回來了,你就把信還給我。
就這樣,我一個人坐長途汽車經過甘肅,沿途邊走邊參觀當地的名勝古跡,到了嘉峪關,然后又來到了吐魯番。
吐魯番不愧是火城,走在大土街上,頂著60℃的高溫,好像進了桑拿房,又悶又熱,不動都一身汗。這對從小在關中平原長大的我著實是一種考驗。而且當地交通落后,語言不通,大部分人聽不懂普通話,交流困難。
為了方便,我報了當地的一個旅行團。旅行團也是為了安全,給我們這伙人安排了有空調的賓館,兩個人一間大房。即使開著空調,人還是不停地出汗。當時團里有幾個正當壯年的小伙子,一天都在嚷著:“吐魯番真不是人待的地兒!來了這兒,汗就沒停過,早晚得被這鬼地方烤成葡萄干。”
他們見我這么大歲數,在旁邊也不怎么說話,就跑過來搭訕:“大爺,您高壽?”
“81歲。”
“都81歲了!這么熱的天氣您受得了嗎?”
我對他們說:“你們來到火城啦,火城60℃,出汗是正常的,現在我身體還行,能扛得住這溫度。在這兒出出汗挺好的,不怕你出汗,就怕你不出汗。”
在吐魯番逛了逛葡萄溝,吃過正宗的新疆葡萄后,我們來到了北疆,然后又到了南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這里一年只有15毫米的降水,人們用水完全靠蓄水。
到了塔克拉瑪干沙漠,從東部的南延穿過去,又坐了一晚上車。我根本就睡不好覺,路不好,不能睡踏實。幸虧我身體還好,顛來顛去的,骨頭架子還沒散。
車里人都佩服我,問我是怎么保養的。我跟他們說,這主要跟我平時的養生習慣有關系。像調節飲食以養脾胃,隨四時而起臥,重視鍛煉等,這是老中醫健身的主要手段。
我這次出行自備了止痛藥、止瀉藥等,正好有個維吾爾族婦女腹痛難忍,腹瀉不止。車上的人都知道我是老中醫,于是,我看了她的舌苔脈象,辨證之后,給她吃了藥,服用后就好了。
當時我們的車在一家飯店前停下。吃飯時我們問這附近都有什么景區可以去,女老板說有個女兒國。
女兒國跟我想象中的有點不一樣,面積很小,只有一個中學學校那么大,但看上去還是挺雄偉的。它的標志性建筑就是高高的城墻,很厚,是用黃土搭建起來的,里面全是沙子。女兒國所在的地方終年刮大風,沙子建起來的城墻居然屹立幾百年不倒。
過了女兒國,就到了樓蘭。古詩有云“不破樓蘭終不還”。進入樓蘭,天很寬,視野非常開闊,半天也沒有人影。要是坐車,一天才有一趟,半天都不停車,只有到了沿途的飯館和商店,車才停下來。
樓蘭風沙更大,沙子滿天飛。有時候車子陷進去,人就要下來拿鐵鍬把沙子刨開,再靠全車的人推車。
當初唐僧西天取經路過樓蘭,不知道費了多大的力氣。如今我也圓了我的樓蘭夢!
這趟旅游共用了28天。回到家,兒子果然守信用,沒有打開過那封信,晚上睡覺前還給了我。
摘自《大國醫:長壽秘訣身上找》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圖/小黑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