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
不生癌的活法
◎馮唐

盡管很多年不與腫瘤過招了,打電話找我最多的事兒還是和腫瘤相關:我是不是得癌了?得了怎么辦?能不能好?怎么算好?還能活多長?能不能找個好醫生?能盡快安排手術嗎?住院能否有個單間?近年的趨勢是,得癌癥的人越來越多,得癌癥的年紀越來越早。
如果籠統排序,得癌癥的第一相關因素是基因遺傳。在基因上,眾生從來沒有平等過,有些人就是比另外一些人更容易得某種癌癥。第二相關因素就是壓力過大,大過自己身心能夠承受的能力。從這個角度看,身病往往是心病。以我個人有限的接觸癌癥的經歷總結,似乎越是傳統意義上的“好人”越是容易生癌。這些人往往脾氣很好,性格內向,照顧四方,萬事替別人考慮,總是在乎別人眼里的自己,總是擔心一些可能發生的小概率負面事件。
壓力過大的原因很多。首先,我們基因編碼里就有足夠多的壓力感受器。很久以來,我們人類生下來就和其他禽獸一樣面對一個充滿敵意的世界,似乎無時無刻不在面對被吃、被落下的風險。其次,有些人天生壓力大,比如生來就是誰誰誰的兒子或者女兒,一出生腦袋上就頂著一座大山,比如生來就比常人敏感很多倍。
對于基因,至今沒什么好辦法。對于壓力,倒是有些管理的小竅門。在我過去三十年驅趕噩夢和壓力的戰斗中,以下十個竅門盡管普通但是好用:
做好本職工作。于事我已經盡人力,接下來我只能聽天命。
理解領導期望。很多時候,人不是被領導逼死的,人是被自己逼死的。不要每次都給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雞蛋煎不圓,世界繼續轉。
漠視無關噪音。一些無關的人說些有的沒的,不要往耳朵里去,更不要往心里去。遇到這些無關的人,認真問兩個問題:關你屁事?關我屁事?
行程排滿。進入辦公室后,馬上進入工作狀態,時間按十五分鐘間隔切割,會連會,事連事,人連人,不給自己焦慮的時間。
定時清空。總是會連會,會死人的,要定時清空。比如,周五鐵定不見人、不安排會,自己關起門來做一些計劃性的工作,想一些需要沉靜下來才能想透的問題,寫幾頁非常難寫的文章。比如,睡前一小時之內不看手機,看紙書入睡。
轉移注意力。用體力運動代替腦力運動,讓大腦徹底休息。比如,跑步十公里,游泳兩公里,談一頓飯的戀愛,看半小時電影。
做有治愈能力的事兒。和小孩兒說話,陪老媽罵其他兄弟姐妹,背誦詩歌,寫耽美小說,和老朋友喝大酒,“事大如天醉亦休”。
知限。從心底認識到,一個人能控制的范圍是有限的,你控制不了的永遠大于你能控制的。無常是常,世界不會永遠不出你所料。
悟空。不要等死后、病后才知萬事空,在死前、病前,多去去墓地、三級醫院ICU、古戰場,多讀讀《資治通鑒》,特別是涉及改朝換代、勾心斗角、最后沒一個有好果子吃的那些篇章。
排除生理疾患。在使用上述九種訣竅之前,徹查心臟機能,確保心臟能吃苦耐勞,自己感到的壓力真的不是心肌缺血,然后再去應用上述九項調心大法。
如果覺得以上十條太麻煩,那就每天默念百遍壓力管理的九字真言:不著急、不害怕、不要臉。
摘自《養生大世界》2017年第5期 圖/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