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珊珊
癌癥已成慢性病
◎任珊珊

“談癌色變”的年代已經遠去,很多腫瘤已不再是絕癥,患者可以實現較長時間的帶瘤生存,甚至有不少病人可實現臨床治愈。可以說,癌癥已逐漸成為一種慢性病。
廣醫一院呼吸五區主任周承志:早期肺癌采用手術或微創等方式80%可實現治愈,尤其是原位肺癌和微浸潤型肺癌,治愈率近100%。目前也有不少晚期肺癌患者能夠邁過5年大關,部分患者甚至活過10年。40歲以上人群以及高危人群可通過低劑量螺旋CT進行早期篩查。抽煙、有肺癌家族史以及長期生活在重度霧霾污染中的人群都屬于高危人群。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結直腸科丁培榮:外科技術特別是微創外科技術的進步,使根治腫瘤的同時最大限度實現保存肛門、保護排便、排尿和性功能成為可能。早期的原位癌和I期大腸癌的5年生存率超過90%;II期腸癌超過80%。即使是晚期腸癌,在有效化療的前提下,爭取原發灶和轉移瘤切除,仍然能使5年生存率達到30~50%。根據中國人腸癌發病年齡,建議40~45歲開始接受腸鏡檢查,以是否有家族史以及腸鏡是否發現息肉決定復查的頻率。
廣醫一院肝膽外科主任李君教授:肝癌的治療是以外科手術為基礎的綜合治療,通常是在手術切除腫瘤之后,根據患者情況,輔以介入治療、消融、靶向藥物治療等手段;有時也會先采取介入治療,然后再進行手術治療。如果能早發現早切除,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達75%以上。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王樹森教授:乳腺癌被認為是目前治療手段最豐富、治療效果最好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乳腺癌已經進入建立在基因分型基礎上的“個體化精準治療”時代。治療乳腺癌常用的方法有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和靶向藥物治療等。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內分泌治療持續5年或十年,有助于病情的控制。早發現、早診斷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大部分都是可以治愈的。育齡期女性可每年做一次乳腺B超檢查,4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鉬靶檢查,高危人群最好兩項同時做。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馬駿教授:早期病人只需要做放射治療,俗稱電療,中晚期患者要接受放射治療加化學治療。通過采用精確放療技術,鼻咽癌病人的生存率可以提高到80%,放射性腦壞死等嚴重后遺癥的發生率降低至21%。
廣醫一院胃腸外科主任黃炯強:胃癌早檢查早治療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早期胃癌患者經手術治療后,5年生存率可達95%以上,晚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20%。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普外科教授李強:甲狀腺癌可以分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髓樣癌和未分化癌。其中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統稱為分化型甲狀腺癌。乳頭狀甲狀腺癌最常見,10年生存率可高達90%以上,所以有人稱之為“好癌”。未分化型的甲狀腺癌惡性程度很高,一年的存活率只有5%~15%。比較“溫和”的乳頭狀甲狀腺癌,如果久拖不治,或是手術不規范,淋巴結清掃不到位,若干年后也可出現遠處轉移,影響生存率。超聲是篩查甲狀腺癌的首選。如果超聲看到有細沙樣、沙粒樣等鈣化結節,提示出現甲狀腺癌的高危因素。必要時可以以細針穿刺方式進行細胞學檢查,準確率可達85%~90%。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姜文奇教授:淋巴瘤可以稱得上是少數能治愈的腫瘤中治療效果最好的惡性腫瘤之一。早期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高達90%以上。工作過勞、精神壓力較大、經常熬夜的人士,一旦頸部、腋窩或腹股溝出現淋巴結無痛性腫大、長期發熱、盜汗尤其是夜間睡眠出冷汗、皮膚發癢、體重下降等,需警惕患上淋巴瘤的可能性,應該到正規的腫瘤醫院或腫瘤中心的淋巴瘤??疲约熬C合醫院的血液腫瘤科進行各種專業化檢查。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王沂峰教授:宮頸癌是目前病因最明確的癌病,只要早篩查是完全可以預防的。未發生過性生活、沒被HPV(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過的少女接種HPV疫苗的預防效果最好,有效率達90%以上。
宮頸癌早期發現是可以治愈的。2A期之前的患者進行規范手術治療,一般5年生存率可達90%;2B期以上的,規范放、化療,5年生存率可達50%。以前,對宮頸癌的治療,都要摘除患者子宮。如今治療上不再“一刀切”,如果處于1B1期的早期范圍,可以盡量保住子宮。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劉春曉教授:前列腺癌因進展緩慢,死亡率不高,有“懶癌”之稱。早期的前列腺癌患者,經及時、規范的手術治療,10年生存率可達到80%~90%,甚至可以根治。40歲以上的男性,尤其是有前列腺家族史的人士,最好每年進行一次前列腺癌相關檢查。普通人群的前列腺癌篩查首選是抽血做血清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
摘自《廣州日報》圖/阿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