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才
年1月26日,河北定州市。清晨,值了一晚夜班的文保所所長高云波走出值班室來到小院的東南側,打開鎖閉了一夜的大門。
這時,他感覺哪里有點不對,向院外的西側看了一眼,怎么地上有一些原本在庫房內的漢代陶器及一些碎磚?再往上看,距地面2.5米,緊靠南墻的臨時庫房出現了一個40公分左右的橢圓形大洞。想到庫房里保存著大量的文物,他的心里一沉。隨即叫了其他的值班人員,打開了庫房的大門。
庫房內的情景令他們傻了眼。幾排文物貨架上原本擺放整齊的文物現在十分凌亂,部分陶器文物東倒西歪,包括帶銘文的銅鼎和雙煙道銅座燈在內的幾件銅器不翼而飛。
7時56分,定州市公安局接到報案。8時許,定州公安局幾輛警車呼嘯著直奔市文保所。不大一會兒的工夫,市公安局安明亮副局長帶領的刑偵技術人員來到現場,開始了緊張的現場勘查。
經公安局技術人員現場勘查發現,犯罪嫌疑人是利用夜色和薄霧的掩護,翻上文保所小院的南圍墻,用螺絲刀等作案工具起開了臨時庫房的磚墻,掏出了一個大約40公分的墻洞。至少一名犯罪嫌疑人鉆進庫房,實施了盜竊。
現場腳印異常混亂,技術人員提取足跡10個,輪胎痕跡3個,裝有雞爪子的塑料袋1個等。庫房墻外有幾件丟棄的陶器,庫房內陶器已經凌亂。經核實,庫房內原文物架上的兩個銅鼎、一個銅盉、三盞銅燈及戰國時期的橋形飾被盜。
在院內值班的幾條大黃狗,好像吃了什么東西,發不出叫聲。庫房北面是一排辦公用房,最東面一間是值班室和監控室。整個庫房周圍共有16個電視監控探頭,庫房內還有報警探頭。經向值班人員詢問,當晚,沒有聽到狗的叫聲,庫房內的報警探頭也沒有報警。
勘查現場顯示,庫房墻頭周圍留下了至少三人的腳印,腳印徑直從草場胡同直奔庫房,表明犯罪嫌疑人的目標明確。從狗不叫和報警器失靈及值班人員未發現異常等情況,也不排除內外勾結的可能。采用螺絲刀等傳統作案工具,不排除嫌疑人中有盜竊前科。模糊的腳印說明這些人有一定的反偵查能力。綜合判斷,這是一起有組織、有預謀的團伙盜竊案,作案對象直指國家珍貴的歷史文物,性質十分惡劣。
案件引起市公安局的高度重視,由主管刑偵的安明亮副局長任專案組組長開展偵破工作。
專案組成立后,組長安明亮對全體成員下達了戰斗任務:邀請公安部痕檢、足跡專家于當日下午來到現場,作進一步詳細勘查。調取市區有關監控探頭及現場16個探頭的監控錄像,確定案發時間,查看犯罪嫌疑人形象特征。抽取旅店的住宿記錄,排查有作案嫌疑的高危人群。篩選外地盜竊文物、盜墓前科人員入住定州情況。從市文保所內部調查摸排重點人員及關系,分析他們的活動軌跡。對市區倒賣古董人員進行重點排查,控制銷贓。將被盜文物的照片及描述材料上傳全國被盜文物網,進行全國協查。并發動群眾進行舉報。
通過監控錄像,確定案發時間為26日凌晨2時20分至3時18分,有三名嫌疑人戴頭套實施作案,面部難以辨認。公安部痕檢、足跡專家對現場實地測量,分析出了嫌疑人身高、體重、走路習慣等特征,基本排除了南方人、山區人和沿海人作案的可能,本地人作案的可能性很大,庫房盜洞尺寸顯示,進入庫房盜竊的嫌疑人身材瘦小。
在文保所,專案組調查了值班情況。1月25日晚是所長高云波帶領兩名臨時工值班。經詢問值班人員,他們反映,由于報警器沒有報警,狗也沒叫,再加上晚上城市改造施工,沒能聽到動靜,巡邏因局限在院內,院外的作案未能及時發現。調查結果顯示,值班的三個人在案發前后并未有異常行為。
負責調查報警器失靈原因的偵查員與安裝報警器的廠家進行了聯系。經現場測試,商家技術人員判斷感應器因庫房溫度低,感應器不靈敏發生了漏報。但天氣情況顯示,1月25日夜間定州市最低溫度為零下6度,溫度不算低,報警器不報警說明該安防工程設計中報警探測器選擇不當。工程質量問題排除了文保所內部人員對報警探測器動手腳的可能。
幾天的摸排和超負荷的緊張工作并沒有換來可喜的回報,此時專案組的每位成員的心情跌落谷底。難道是偵查方向出了問題嗎?
此時,組長安明亮想到了一個問題,文保所剛剛挖掘出土的文物,犯罪分子是怎么知道的?
按理說,文物部門的收藏狀況,只有內部人員清楚,內部走漏消息的可能性比較大。安明亮組長決定加強對文保所工作人員的調查,縮小偵查范圍,集中優勢力量,以本市和周圍市縣為重點,發動群眾提供更多線索尋找突破口。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專案組掌握到一條重要的線索。有群眾舉報,市文保所職工李某在今年1月閑聊時,曾拿著手機向他展示過拍攝的銅器文物,說文保所的保管條件太差,早晚要丟等等。專案組立即將李某列為重點排查對象,開展外圍調查。經查,李某,男,37歲,專科文化,復員軍人,為文保所正式職工。此人平時喜歡喝酒,有酒后亂說話的習慣。
然而,隨著進一步調查,文物被盜前后并未發現他有什么不正常的活動,文物被盜時也沒有他在場的證據。專案組分析,他極有可能是文物信息的泄密者,是否直接參與盜竊需要深入調查。
五個月過去了,一條條線索浮上來,又沉下去,案件陷入了僵局。上級公安部門要求不惜一切代價破案的批示,對專案組形成了空前的壓力。省文物局對文物價值作出的初步判斷,又像是一座大山壓在了每一個專案組人員的身上。
面對困難和壓力,安組長要求全體專案組成員堅定信心,全力搜集有價值的線索。
6月18日,安明亮組長收到群眾舉報:保定高碑店市一名從事過倒賣古董的人曾說過,有伙盜墓的在定州文保所有內線。專案組即刻抽調人員奔赴高碑店,迅速排查到了文物販子馬某,了解到年前他與一個定州人成交了一批文物。順著這條線,專案組梳理出了那個定州人——劉某。經查,劉某,49歲,小學文化。2006年曾在滿城多次盜割通訊電纜并參加搶劫,被判有期徒刑3年6個月,近幾年多次參與盜掘古墓、倒賣文物的活動。他會不會與文保所被盜文物有關?
通過進一步調查,劉某近來與河北滿城柳某聯系頻繁。此人43歲,初中文化,是一個橫行鄉里、惡貫滿盈的地痞。2005年因尋釁滋事被判有期徒刑5年,在定州監獄服刑期間與劉某的監室相鄰。
鑒于兩人有多次犯罪記錄的情況,專案組采集了他們的體貌特征,并與監控錄像進行比對、篩選。在大量身影中,一個熟悉的人像突然出現了,此人正是劉某。錄像畫面時間顯示,劉某在今年1月2日、4日、9日、17日、25日五次出現在文保所現場附近。
調查還發現,案發前一天下午和案發當天下午,兩人聯系頻繁。而案發當晚兩人的手機突然關機,案發后26日5點鐘又同時開機。劉、柳作案的可能性陡然上升。
接著專案組將兩人的影像資料和案發當日拍攝到蒙面大盜的影像進行比對發現,其中兩個蒙面大盜與劉某和柳某吻合。
此時,專案組的偵查員們才看到了破案的曙光。此時,安組長卻要求每一個專案組成員,不能有絲毫的懈怠,要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一鼓作氣拿下該案。
可犯罪嫌疑人至少為三人,另外的人是誰?專案組又針對案發前后劉、柳的活動軌跡進行密集梳理。緊接著曲陽人張某浮出水面,順便連帶出了新樂人齊某。
經查,張某,46歲,曲陽縣產德鄉張北莊村農民。齊某,35歲,新樂市農民。
調查顯示,案發前幾天,劉某與齊某,柳某與張某進行了頻繁的聯系,案發當天夜里也與劉、柳同時關閉了手機,26日早晨又同時開機。張某的體貌特征也與案發現場另一名蒙面大盜高度吻合。
種種證據表明劉某、柳某、張某、齊某是定州文保所庫房文物被盜案的作案嫌疑人。
6月23日,根據信息,劉某出現在河南寶豐縣。安組長決定親自帶領專案組民警驅車趕往寶豐開展跨省抓捕。到達寶豐后,他們查詢到了河南的航班、鐵路、旅店信息,一直到當夜凌晨1點鐘,卻未能發現犯罪嫌疑人的蹤跡。
專案組分析認為,劉某是盜墓慣犯,道上應該有熟人,寶豐一定有接應的人。在兩省有關部門的配合下,專案組查到了劉某與寶豐兩個當地人有聯系。一人是家住寶豐縣鬧店鎮西楊莊的姚某,另一位是寶豐縣城關的郭某,兩人均為51歲,郭某有犯罪前科。姚某家里有一輛牌號為豫SE7936的黑色現代車,這兩天不見了蹤影。
對此,安組長擬定了一個以車找人的方案。對寶豐縣當日高速公路上通行的黑色現代轎車進行排查。6月25日11時許,民警邊義峰發現嫌疑人駕駛的車輛,安明亮命令先跟蹤,待情況允許后再抓捕。11點30分,當劉某、姚某、郭某進入寶豐縣尚客優快捷酒店房間時,房門被突然打開,河北刑警從天而降,三人被摁在床上。
接著安組長電話指示在定州坐鎮的專案組副組長劉立章對柳某、張某、齊某實施收網。
6月25日這天,柳某開車拉著一個叫楊某的人,來到曲陽張某家準備到內蒙通遼盜墓。沒想到被及時趕來的定州公安局刑警抓了個正著。接著,齊某也在家中落網。
據犯罪嫌疑人劉某交代,去年12月下旬,通過定州黃某介紹認識了定州文保所工作人員李某,李某閑聊中泄露了文物庫房的內部情況。劉某賊心不改,認為文保所的文物價值連城,于是決定鋌而走險。從今年1月開始,他4次單獨踩點,并糾集當年的獄友柳某共同踩點一次。當認為作案時機成熟后,劉某找到鄰縣的齊某。同時,柳某也找來了自己的酒肉朋友曲陽人張某。經策劃準備后,四人于1月20號深夜來到定州文保所準備盜竊文物,由于庫房有多條狗看護,盜竊未成。
1月25日晚上,劉某準備好作案工具,柳某事先準備好了作案用的迷彩服、頭套和迷狗用的雞爪,并將手機全部關機,由齊某駕車來到現場。齊某將車停在福源商城北邊等候,柳某先將雞爪子從墻外扔進庫房院子,等狗吃后沒了動靜,劉某、柳某、張某翻墻進入庫房院子,在監控拍攝不到的地方開始掏洞。洞掏好后,張某攜手電進入庫房將6件銅器和幾件陶器盜出庫房,劉某在墻頭上接應,柳某在墻外接應。劉某認為陶器不值錢,就隨手丟棄在了作案現場,然后將銅器裝入編織袋。3點18分,三人翻墻出院與齊某會合,駕車逃離了現場,來到新樂高速橋下,將作案用的衣服、頭套等全部燒毀后直奔新樂齊某家,并打開手機。
天亮后,劉某撥通了高碑店馬某的手機,說有挖出的東西要賣。馬某忙說他要買,并馬不停蹄地聯系了定興人劉某。當天下午,馬某通知劉某帶上文物速到高碑店。四人急匆匆趕到了高碑店,以13萬元的價錢,將6件銅器賣給了兩個曲陽人。
當專案組審問劉某到河南做什么時,劉某交代,定州的銅器賣了13萬,自己和柳某各分45000元,張某、齊某各分2萬元。4萬多塊錢很快揮霍一空,手頭發緊,于是就再想干上一票。6月13日到18日,他和柳某到內蒙赤峰和通遼找古墓,但沒能找到。所以就聯系了河南寶豐的姚某和郭某轉道河南去購買當地生產的探測儀器。
專案組的偵查員們聽到這兒,都倒吸了一口涼氣,好懸,案件如果不能及時偵破,不知又要有多少文物慘遭這幫社會蛀蟲的毒手。
案件偵破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那些被盜的國寶在哪里?
由于文物交易過程中,劉某四人并沒有直接與兩個曲陽人聯系和接觸,買主的真實情況他們并不了解。專案組決定從中間人劉某身上打開缺口。但抓捕劉某時遇到了困難,剛開始找不到他的活動蹤跡,后來發現其于6月25日去了涿州,經進一步了解才得知劉某因病住進了涿州二康醫院。
不抓劉某就找不到買家,抓了他又因病不能刑事拘留,追查文物下落一時陷入了困境。關鍵時刻安組長果斷決策,繞過劉某直接找買家。通過了解,1月26日,劉某與曲陽縣的甄某、馬某進行了多次聯系。于是專案組在曲陽公安局的協助下,調取了甄某、馬某的材料。甄某,40歲,初中文化,曲陽縣恒州鎮人。早年為河北省收藏協會會員。馬某,43歲,高中文化,曲陽恒州鎮人,2013年4月加入河北省收藏協會。經過進一步調查取證,最后認定,甄某、馬某正是劉某聯系的兩個買主。
6月29日,甄某、馬某分別在曲陽和定州被抓獲,從馬某家起獲兩件被盜文物。突審后兩人交代,由于另外四件文物略有殘損,由甄某送到西安找人修復,兩人表示愿意讓人將文物連夜運回定州。
2015年6月29日凌晨3時56分,另外四件被盜文物回到了定州,至此被盜文物完璧歸趙。
接著,其他涉案嫌疑人陸續從多個省份被抓捕歸案,“1·26”特大文物盜竊案成功告破。
(責編:邵強 2231011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