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人們常常帶著懷舊之心感慨現代社會中公益之舉的消失,但根據德國科隆大學管理、經濟與社會科學院的最新調查結果,當需要對自己身邊的既有公益事業的命運做決策時,由于維護模式牽涉更多的相互協作溝通,多數人都會選擇相對不那么麻煩的棄舊迎新模式。發表于《自然·人類行為》上的論文指出,積極參與以保持現有的社區慈善和義務工作固然有益于節約自然資源,但出于不愿讓他人搭便車的心理,以往承擔了主要職責的人一旦面臨何去何從的選擇,常常寧愿重搭班子,從頭再來,以財力和物力的浪費換取更小的人力摩擦。endprint
三聯生活周刊2017年37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