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鵬
【摘 要】演員若想塑造出鮮明而具個性的人物形象,除了分析劇情、研究人物、把握規定情境、找準人物思想脈絡和舞臺行動之外,還必須熟練掌握優美的聲腔表演技巧,才能達到形神兼備、表情自然、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
【關鍵詞】秦腔;須生;慷慨;激越;情感;抒發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4-0032-01
秦腔藝術是誕生于農耕文化成熟時期的大眾性、通俗性舞臺藝術,它的題材、內容、藝術形式代表三秦文化和西北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價值觀念以及黃土高原樸實、善良、正直的民風民俗。它的表現題材內容廣泛,特別是須生唱腔高亢激越、蒼涼質樸。表演上大氣細膩,真實動人。秦腔有六大板式,演員要運用這些定型的曲調來表現不同的劇情,刻畫不同的人物,體現不同的思想感情,這就不能不根據人物性格和具體內容在行腔的表現方法上有所處理。
《雙錦衣》,易俗社呂南仲編劇,屢經打磨,方成經典。該劇首演于1920年元月,由陳雨農執導。2015年第八次復排,王芷華任總導演。這次復排對原劇本進行了較大的改動,刪去了不必要的場次與人物,使劇本更加精練,注重人物內心刻畫與程式的運用;主題音樂不變,但加強色彩樂器烘托氣氛,突出唱腔;舞美以寫意為主,虛實結合,適當運用現代舞美理念,但力求簡練,不喧賓奪主,演出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從事秦腔表演已經額20年了。在這20年的藝術生涯里,演出過幾十本(折)秦腔傳統劇目和創作劇目。但是,在我初接到《雙錦衣》劇本時,還是覺得姜景范這一人物有一定的難度,他是該劇的重要角色,貫穿在整個情節之中,他是矛盾的制造者,也是矛盾的消化者。排戲過程中,我認真閱讀劇本,了解故事歷史背景。在演出實踐中,我覺得要演好一個角色,必須善于吸收借鑒,善于刻畫人物內心,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形神兼備的舞臺藝術形象。
姜景范這一人物形象在劇中經歷了不同的人生階段。劇中人物起浮性強,人物形象變化跨度大。為了能使人物形象較為準確地樹立起來,在表演過程中,我以文生和武生兩個行當為基礎,并有意加以區分。在身段、步伐、做派等表演要素上依托行當的特點,努力解決好人物不同人生階段的形象定位問題。當姜景范得知二女婿吳給落水身亡時,不僅強壓心頭悲痛,還得表現出一家之主的剛強風范。在對待媒婆提親時,他是以禮相待上門之人,雖然家遭不幸,但是b不能將怨氣轉嫁于別人,這是何等的高尚、何等的坦蕩。
我在本場的演出中,更是從心底理解人物此時此刻的心情,不時搖頭、嘆息、頓足、捶胸,不只是表現出在失去佳婿,也感覺失去了一位良才。姜景范為了盡快抹去二女琴秋失去佳婿的傷悲,特安排酒宴,讓二女琴秋相看蔣公子。誰料蔣公子執意要和大女婿王善換住房間,琴秋和丫鬟花園相親時,看到的是姐夫王善,丫鬟受驚,丟掉大小姐雪春的羅帕,加之紈绔子弟許本德從中作梗,導致王善一紙休書休掉雪春,雪春因此出門自盡。姜公知悉此事,誤以為是二女琴秋犯下有辱門風的羞騷之事,一記耳光,導致琴秋離家出走。
琴秋的出走,整個劇情的矛盾又一次展開。而在琴秋出走后,姜公和妻子也在思量其中的緣由所在。此時的他們,縱有智慧千萬,也不及賊人設下的圈套一個。時間在流逝,姜公也想清了許多,在庵堂中找尋女兒時,無奈兵慌馬亂,女兒又一次與己分離。
戲的后段,隨著歲月推移,人生閱歷的豐富以及人物遭受的巨大磨難,姜公的外形發生了大跨度的變化。我比較準確地將人物心理和性格的變化展現給觀眾。讓觀眾一目了然地看到人物形象的不同階段變化,在唱腔運用上,突出唱腔的沉穩,悠長、厚重感。為了加強秦腔這一古老劇種的行腔特色,我在唱腔中加入了激越、高亢的行腔,收到了不錯的效果,既渲染了劇情也感染了觀眾。
經過連續打擊,姜公失魂落魄,思女心切,瘋癥染身,仍然和妻子掙扎在找尋女兒的征程中。面情呆滯、口語喃喃、層衣盡破、手拿足靴,活脫脫一個瘋子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看見路人,他口中呼喚著女兒。尤其是當他抱住路旁一路碑,還是呼喚女兒。演員此刻的表演,讓觀眾為之動容,劇院內觀眾悄無聲息,似乎也沉浸在演員的那種悲痛當中。此時人們已經忘記了自己身處劇院,而更像是和姜公一起在找人的途中。
尤其是在跑圓場時,利用存腿的技巧,克服了自己一腳穿靴一腳光著導致雙腿長短不一的實際,跑起來還是那樣平穩、還是那樣飄逸!這就是藝術,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當姜景范得知榮樂公主就是女兒琴秋時,先是不敢相認,最終還是以病情消去、團圓相認為結局。
姜景范在全劇中出場次數并不多,戲份較散。但是我盡我所能給觀眾交代清楚人物的特點,注重表演當中的每一個細節。把傳統藝術貫穿于自己生活當中,深刻理解劇中人物的生活,情感的投入要恰到好處。把握這一環節的關鍵是內心情感的支配與宣泄要自如得當,這就要求演員必須具備深刻的生活體驗和熟練的演唱技巧。演員通過唱詞抒發劇中人物的思想變化,并在規定的情境中具備準確的語言技巧。只有這樣,才能深含情義地打動觀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