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集體林權制度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林權改革制度下,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也面臨很大的挑戰。本文主要對集體林權制度下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相關內容進行闡述。
關鍵詞:集體林權;改革制度;森林資源;保護管理
前言
森林資源的管理和保護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林權制度改革確立了農民的主體地位,使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得到落實,但是,隨著林改制度的不斷深入,使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工作面臨更大的挑戰。
一、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及其意義
(一)穩定和并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必然要求
集體林地屬于國家非常重要的土地資源,同時也是農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實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把集體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落實到農戶,使農民的經驗主體地位確立下來,將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從耕地向林地的拓展與延伸,穩定并完善了農村基本管理制度,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1]。
(二)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手段
林業資源市場需求量,就業范圍也十分廣,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農民得到了重要的生產資料,調動了林農生產經營的熱情,能夠幫助農民擺脫貧困,提高其生活質量和水平,解決“三農”問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三)建設生態文明的重點內容
林業的發展,在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生態環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權責明確的經營體制的完善,能夠激發農民育林護林的積極性,建立豐富的森林資源,繁榮生態文化,促進人和資源的和諧共處,推動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2]。
(四)推進現代林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林業是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重要的基礎產業。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能夠培育林業發展的市場主體,發揮市場作用,進行林業生產要素配置,能夠將林業的生態保護、經濟等各功能發揮出來,滿足社會的發展對林業多樣化的需要,促進現代林業持續發展。
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下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產權糾紛問題
林業產權問題是森林資源管理中的重點問題,和林戶的經濟效益有著直接的聯系。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分為主體改革和配套改革。主體改革的內容是分山到戶,確定林農對于林地的使用權、經營權和林木的所有權。配套改革的內容則要復雜得多,包括林權抵押貸款,林業保險,林業合作組織建立和發展等[3]。改革的實質是將集體所有的林地分配到林農個人,讓林農獲得林地的經營自主權。傳統的林權制度將林業林區歸納在國有林場范圍內。在進行集體林權改革的時候,會出現各種產權糾紛問題,同時還會發生林戶對林場森林資源管理工作進行干擾的現象。
(二)小規模林業經營和產業化發展矛盾
集體林權制度,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不斷創新集體林業經營管理體制,依法明晰產權、放活經營、規范流轉、減輕稅費,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促進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求承包到戶,完善森林資源保護工作,達到森林資源管理的實際效果。站在森林資源角度來看,林業建設產業會發展才能夠為森林資源的管理創造條件,對林業建設成本合理控制。但是,隨著林權改革的實行,根據林戶數量確定產權,經營規模小,很難將規模化的管理方式作用發揮出來,使林業資源的發展受到阻滯,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導致小規模林業經營和產業化發展矛盾的出現[4]。
(三)森林資源安全問題
一直以來,國家政府部門都十分重視森林資源的安全問題,如,大量開墾森林資源,病蟲害的危害等,都成為了森林資源保護中的重點內容。集體林權制度的變革,林業經營權不集中,給森林資源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同時,林農受到林業經營體制的約束,在對森林資源的風險預測解決上存在著不足,提高了森林資源安全風險的發生幾率。
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下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措施
(一)落實產權問題,完善林權制度
產權是經濟所有制關系的法律表現形式。它包括財產的所有權、占有權、支配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置權。林業產權問題表現在國有林場和村民集體對對林地經營權的爭議。要完善林權制度,就需要做好林權的流轉工作,加大對林業資源的監督和管理力度。同時,還需要對集體林權制度的市場秩序進行維護,解決林權糾紛問題。
(二)優化產業結構,建立林業合作經濟組織
要落實并完善集體林權制度下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就需要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合理的配置林業資源,對于林農的經營工作需要給予相應的指導,并且還需要支持鼓勵林業合作組織的建立,更新林業自主經營體制,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強對林業資源的管理。與此同時,還需要不斷的擴大林業經營規模,推動林業資源的長遠發展,提高林業經濟效應,提高林農對林業資源保護和管理積極性[5]。
(三)完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制度
怎樣在林權制度改革下,落實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是推動林業發展的關鍵。因此,就需要完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制度,規范森林資源管理行為,增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同時,還需要加強宣傳力度,讓廣大的林農意識到森林資源管理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對林農經營管理的監督和引導,鼓勵林農建立聯防團隊,降低安全風險的發生,提高林業的經濟利益。另外,要嚴格執法,對于危害森林資源的現象需要進行相應的懲處,確保森林資源的安全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要根據林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改革林權制度,不斷地更新經營管理思想,落實林業主權,加大宣傳力度,讓林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森林資源保護過程中來,提高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水平,促進森林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維鋼,陳開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視角下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J].綠色科技,2014(1):11-13.
[2]黃正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森林資源保護模式的探索[J].環球人文地理,20l6(7):65-67.
[3]陳煌,朱軍森林資源資產價值評估是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后資產交易的保障[J].遼寧林業科技,2015(15):100-102.
[4]秦悅,翟印禮林權改革對集體林可持續經營的影響—以遼寧丹東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4(22):50-52.
[5]張海鵬.集體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績效評價[J].林業經濟,2015(9):134-135.
作者簡介:張懿,男,19820216,漢,四川營山,大學本科,助理工程師,職 務:副股長,工作研究方向:林 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