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文++榮園園
摘要:隨著建筑行業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建筑防火設計也應當向著多樣化、全面化、以及系統化的方向發展,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建筑性能的安全與可靠。為了保障建筑的安全,減少火災對生命財產的危害,我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這些防火規范的制定與頒布實施,在規范建筑工程的設計、建設、驗收等環節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其應用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實際問題。
關鍵詞:建筑行業;建筑設計;防火;防火規范
1建筑設計防火的必要性
處在現代化建設的蓬勃發展期的我國,人口密度高、土地資源短缺等局面嚴格的制約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而對這些制約相應的對策就是建筑物樓層越來越高、功能越來越多,使土地資源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化。
2建筑設計防火面臨的問題
(1)建筑內發生火災原因多。為使土地資源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大多數建筑物都是多功能、綜合性建筑。其中像是電腦、電視、電梯、燈、烤箱等電器設備會構成復雜的電路系統,若發生意外,火災會以驚人的速度擴散,而且現在很多建筑物應用的新型建筑材料產生火災的可能性也很大。(2)防火的器材存在隱患。雖然建筑的質量在趨于完善,不過,很多建筑在消防器材方面還存在著很多隱患,特別是在建筑的較高樓層。如果某樓層內發生火災,第一個選擇是室內消防器材給水,不過若是大面積火災,消防器材的給水量會不夠,再就是若消防器材本身就是已損壞,在等待救援的過程就錯過了滅火的最佳時機,給當事人造成危害。(3)火勢蔓延路徑多,疏散難。現在城市里的大多數建筑物都是樓層多、人口密度大,若發生火災,火勢必會向著高層蔓延,安全疏散也是是以樓梯疏散為主。然而由于人口密度大,并且發生火災時人群大多慌亂,或會造成擁堵或者踩踏等嚴重的結局。
3建筑設計中的防火規范
3.1保溫材料、保溫系統的防火性能要求
為適應國家大力推行建筑節能政策的新形勢,深刻吸取建筑外保溫系統火災事故的慘痛教訓,通過大量的保溫材料及系統的火災試驗研究,新建規中首次系統地對不同類型、不同高度建筑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提出了明確、嚴格的要求,嚴禁使用易燃保溫材料,嚴格限制可燃保溫材料,大力推廣使用不燃保溫材料。同時對保溫系統的構造及施工工藝也提出了明確要求,為保障建筑節能工程的防火安全提供了技術依據。具體內容介紹如下。
(1)外墻外保溫
設置人員密集場所的建筑,其外墻外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對于與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無空腔的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其保溫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1)住宅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100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建筑高度不大于27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2級。2)除住宅建筑和設置人員密集場所的建筑以外的其他建筑:建筑高度大于50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建筑高度大于24m,但不大于50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2級。除設置人員密集場所的建筑外,與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有空腔的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建筑高度大于24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
(2)屋面外保溫
建筑的屋面外保溫系統,當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2級;當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低于1.00h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采用B1、B2級保溫材料的外保溫系統應采用不燃材料作防護層,防護層的厚度不應小于10mm。當建筑的屋面和外墻外保溫系統均采用B1、B2級保溫材料時,屋面與外墻之間應采用寬度不小于500mm的不燃材料設置防火隔離帶進行分隔。由于屋面保溫材料的火災危害較建筑外墻的要小,且當保溫層覆蓋在具有較高耐火極限的屋面板上時,對建筑內部的影響不大,故新建規對其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要求較外墻的要求要低些。但為限制火勢通過外墻向下蔓延,要求屋面與建筑外墻的交接部位做好防火隔離處理,具體分隔位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3)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保溫系統
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是集建筑保溫功能與墻體圍護功能于一體,實現建筑保溫與墻體同壽命的建筑節能技術。建筑結構的不同形式,相對應的有不同的建筑節能結構一體化設計。主要包括各種框架填充墻自保溫砌塊結構體系類、夾芯墻復合保溫結構體系類、裝配式混凝土復合墻板保溫體系類和現澆混凝土墻體結構自保溫體系類等。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必須首先滿足相應的防火功能要求。經多次試驗,一體化技術的防火性能遠遠好于外墻外保溫系統。但就目前市場情況,一體化設計施工工藝較復雜,一體化保溫體系不夠完善,材料性能不夠理想。一旦這些問題解決,形成標準化、產業化的發展規模,這將是對傳統保溫的形式的一次重大升級。
3.2提高防火防范標準的相關規范
(1)在防火材料上。新版規范規定宜優先采用輕質屋蓋,墻體屋蓋選用容重小,構造節點要易摧毀、脫落的材料。規定泄壓面積的構配件的單位質量不大于60kg/m2,減少爆炸引起破壞作用。(2)引入新產品提高防火防范措施。對人員密集場所的窗口、陽臺部位要求設置輔助疏散逃生設施,如:逃生袋、救生繩、緩降器、滾梯、滑梯等設備。增設防排煙設施,減少煙氣量的產生和控制煙氣流動方向。具體方法是設置防煙隔斷,限制煙氣的擴散;設置機械排煙設施,將煙氣有序地排除建筑物;也可通過增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來降低火災產生的熱量和煙量,為人員疏散爭取寶貴的逃生時間。并從多方面預防和控制電氣火災,對供電線路安裝漏電火災報警系統,有效監控電氣線路的故障和異常狀態,及時發現電氣火災隱患。
4結束語
防火設計是建筑物設計的重要環節,它不僅需要設計人員有扎實的基礎知識,而且要有足夠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我們必須根據實際工作,嚴格按照防火規范要求,對建筑物進行全面、安全、有效的防火設計,并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中心思想,來切實保障人民大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建筑防火設計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具體應用分析[J].洪松.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01)
[3]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 50016-2014
作者信息:郭玉文 身份證號碼371324198310169900;榮園園 身份證號碼3708321988111025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