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良++何偉
摘要:深基坑的換撐施工歷來都是基坑工程的關鍵工序,但傳統的換撐法對工期消耗很大,這對工期要求緊的工程來說,有待進一步研究新型、快速的換撐方法。本文結合北京地鐵15號線一期工程02標段的基坑工程,提出了用600×600×600扣件式腳手架來替換Φ609×14鋼管撐的一種新型、快速的換撐方法。該方法有效的降低了工期,并經過現場的監控量測證明該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關鍵詞:深基坑;換撐;腳手架
1 工程概況
深基坑的換撐施工歷來都是基坑工程中的關鍵工序,其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的安全、工期等[1]。作為盾構始發段的深基坑有其特殊性,再加之該工程工期緊的特點,此基坑的換撐施工顯得尤為特殊,其并不是簡單的將鋼管支撐從原圍護樁上移動到做好的襯砌結構上,而是用扣件式腳手架來替換鋼管支撐,以此來達到降低工期的要求。這樣的做法在基坑的換撐施工中并不常見,所以有必要對其進行實時監控,以保證該工法的安全性,也為以后類似工程提供借鑒。
1.1 項目簡介
該工程所在區間是北京地鐵15號線一期工程02標段:望京站~來廣營東路站區間。區間采用盾構法施工,在來廣營東路站南端單獨設置盾構始發段。盾構始發段長41.6m,分為盾構始發井及始發段明挖區間。盾構井段基坑寬度為25.3m,基坑深18.436m;始發段明挖區間基坑寬度為20.7m,基坑深16.666m。
1.2 工程地質條件
按地層沉積年代、成因類型,本工程范圍內的土層劃分為人工堆積層(Qml)、第四紀全新世沖洪積層(Q4lal+pl)、第四紀晚更新世沖洪積層(Q3al+pl)三大層。按地層巖性及物理力學性質,基坑所處地層分為9層,由上而下分布如表1所示[5]。
該工程范圍內地下水類型分別為上層滯水、潛水,地下水一般對混凝土無腐蝕性,局部對鋼結構具有弱腐蝕性。
1.3 基坑支護
該基坑采用鉆孔灌注樁加坑內支撐的支護形式。鉆孔灌注樁直徑800mm,間距1200mm.其主筋保護層70mm,采用C25混凝土,HPB235、HRB335級鋼筋。坑內設3道支撐,采用Φ609×14鋼管撐。維護樁與結構間留100mm,包括網噴層、樁體變形、防水做法等。整個支護體系的平面布置圖以及橫斷面圖如圖1、圖2所示。
2 難點分析
原設計的換撐方案是待基底結構做好后,在邊墻處架立模板至第三道支撐處,進行模筑邊墻結構,待結構達到設計強度的70%后,在結構上設置替換的鋼管支撐,隨后將第三道支撐拆除。替換撐的相對位置如圖3所示。這種做法是常規的、安全、有效的做法,但對工期影響較大。
鑒于該工程工期緊的特點,而原設計的換撐方案將要消耗大量時間,故決定取消或修改換撐工序。但由于以往沒有類似的工程經驗可以借鑒,所以其安全性有待進一步的論證。因此,在保證該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考慮能否取消或修改換撐工序以降低工期,成為該工程的主要難點。
3 解決方案
按照規范規定的極限平衡法來計算取消換撐的施工工序肯定是“不行的”。這是因為極限平衡法是簡單的考慮二維情況下的結構平衡狀態,去掉一道支撐,而且是反力最大的支撐,將會對結構的平衡狀態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會造成結構變形過大以至破壞[2]。但該方法沒有考慮基坑圍護結構三維空間上的相互影響,尤其是該基坑作為盾構始發段的特殊性,其支撐是斜撐,并且其為圍護結構角落處的支撐,圍護結構在該角落處,其剛度將會顯著提高。因此,“取消換撐是不行的”是武斷、保守的說法。但本工程項目部并沒有類似的施工經驗可以借鑒,也就不能輕率的將換撐工序取消。。為此,首先對取消換撐的方法進行了三維數值模擬,計算采用FLAC 3D軟件,計算模型如圖4所示。
計算結果主要從上面兩道撐的軸力變化來分析,分析結果見圖5所示。
從圖中可見,拆撐前后兩層撐的軸力變化不大,第一層撐的軸力維持在500kN左右,第二層撐的軸力維持在3000kN左右。但由于數值模擬沒能完全模擬現場的每一步工序,所以其結果在隨工序的變化上顯示的不太明顯,加之軟件受地層參數,以及圍護結構、支撐的參數影響很大,而這些參數的精確測定又為世界性的難題,故該計算結果僅能作為參考。
鑒于以上模擬結果,據此,項目部又組織有關專家對該修改方案進行了論證。
論證的結果采用折中的解決方案:修改換撐工序。采用滿堂紅鋼管支撐體系代替Φ609×14鋼管撐,見圖4.支撐體系應適當加強,將鋼管間距由900×900×900換為600×600×600,適當加密剪力撐和其他構造措施。當結構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后拆除第三道Φ609鋼管撐。拆除內支撐時由短支撐向長支撐方向分步拆除并加強監測,切實做到信息化施工。
4 現場監測結果
為保證換撐方案的安全實施,切實做到信息化施工,以監測資料及時反饋修正施工方案[4],在基坑的圍護樁上設置了3個測斜管,布置圖如圖5所示。
3個測斜管的測量結果見圖6,從圖中可見換撐后各測點都有微小的位移變化,但變化范圍不大,都在規范要求的范圍內,且沒有出現突變的情況。這表明該方案是安全、可行的。
5 結論
該工程作為一種特殊的換撐施工工程,從問題的提出,經方案論證,直至最后的方案實施以及監測結果的分析,可得到如下一些結論,供以后類似工程借鑒:
1.在基坑的換撐施工中,采用滿堂紅鋼管支撐體系代替Φ609×14鋼管撐是成功的;
2.采用滿堂紅鋼管支撐體系來進行換撐施工,可顯著降低施工工期;
3.對基坑工程來說,降低工期,相當于降低了基坑的暴露時間,所以該種做法會提高整個基坑工程的安全性[3]。
參考文獻:
[1]鐘振沂,張漫濤. 東方國際科技大廈深基坑的換撐施工[J]. 建筑施工,1997,19(2)
[2]張海生. 車站明挖深基坑拆撐后圍護結構穩定性分析[J]. 山西建筑,2007,33(13)
[3]侯朝霞,朱森林. 基坑常見事故分析與處理措施[J]. 山西建筑,2009,35(4)
[4]楊鵬. 淺談深基坑在開挖過程中支護工程常見問題及監測預報[J]. 河南建材,2009,(1)
[5]郭海燕,李勝林,張云. 深基坑開挖與支護的有限元模擬[J].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9,3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