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理
摘要:公共圖書館是公民獲取圖書資源和文獻查閱的主要場所,其面向的是全體公民,其中也包括一些社會的弱勢群體,由于弱勢群體在公共圖書館資源的應用中都會存在一定的不便之處,因此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圖書館權利的保護也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對公共圖書館如何保障社會弱勢群體的圖書館權利進行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社會弱勢群體;圖書館權利;保障
圖書館權利在2004年被全面的提出和研究,同時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通過多年的發(fā)展,圖書館權利保障也成為了公民的共識。圖書館權利保護也是公民基本公共文化權益之一。在我國文化低保策略的制定和推行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引導下,圖書館權利的保障中更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信息服務。公共圖書館是社會公共服務機構,其是面向全體社會公民開放的,全體公民也都具有平等的權利享受公共圖書館的服務,但是由于社會弱勢群體自身存在的不便利性,在公共圖書館的服務中會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保證弱勢群體的圖書館權利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是我國圖書館發(fā)展的關鍵,同時也是保證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弱勢群體以及圖書館權利的涵義
弱勢群體是在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利益以及社會權利分配不均等以及結構不協(xié)調下產(chǎn)生的一個概念,涉及到經(jīng)濟學、政治學以及社會學等不同的領域[1]。可以是身心存在缺陷、智力缺陷的人群,也可以是一些經(jīng)濟上存在巨大困難的人群等。同時國內學者對圖書館權利的含義表述也各不同,總體來說就是社會的每個公民都具有享受平等圖書館服務的權利,同時圖書館也具有保護每個公民享受相應服務的責任,社會公民對自身平等使用圖書館服務和資源的權益維護即可以視為圖書館權利。圖書館權利不僅是現(xiàn)代圖書館發(fā)展的要求,同時也是現(xiàn)代圖書館管理的基本理念。之所以強調社會弱勢群體圖書館權利,是出于對公民基本公共文化權益的保護,因此弱勢群體的圖書館權利是建立在公共圖書館權利基礎上的,對弱勢群體服務以及政策上的傾斜性保護。
二、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圖書館權利保障的問題
(一)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
通過對我國公共圖書館法律法規(guī)的考察可知,雖然其中對弱勢群體圖書館權利應用具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在立法中沒有對為弱勢群體提供的服務條款進行明確;其次,部分立法中對弱勢群體服務的要求過于單一;再次,弱勢群體的界定和范圍劃分過于籠統(tǒng),很多的法律規(guī)定中僅將弱勢群體定義為老弱病殘或者未成年人、殘疾人、老人等。但是弱勢群體本身就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概念,特別是隨著社會體制的變革,弱勢群體的范圍也在擴大,但是在圖書館權利保護的相關法規(guī)中卻沒有體現(xiàn)出來;最后,當前我國的法律中還沒有對弱勢群體圖書館權利提出明確的要求。
(二)保障體系不夠完善
當前我國公共圖書館還沒有實現(xiàn)對弱勢群體權利保護的硬性制度制定,同時由于弱勢群體的信息服務發(fā)展時間尚短,在這方面的投資少,服務水平低以及覆蓋面窄等原因也使得我國當前還沒有形成一套健全的服務保障體系。從當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場館設計來看,雖然設置了少兒館、聽障以及視障閱覽室,但是對于智障、自閉癥人群以及閱讀障礙人群等專業(yè)性的服務還比較匱乏[2]。同時僅有少數(shù)的圖書館提供了送書上門的服務,但是并沒有對送書上門服務制定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進而使得服務的有效性難以得到保障。
(三)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
為了更好的維護社會弱勢群體的圖書館權利,必須要通過完善、健全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同時還需要圖書館以及個體的配合和補充,才能夠使弱勢群體圖書館權益得到有效的補充和實現(xiàn)。但是當前我國的相關政策法規(guī)中,僅有關于弱勢群體信息低保的條款,并未規(guī)定弱勢群體服務的約束制度,使得弱勢群體對享受圖書館權利的相關政策不夠明確。
三、公共圖書館社會弱勢群體圖書館權利保障對策
(一)加強對弱勢群體圖書館閱讀的需求分析
對弱勢群體閱讀需求以及知識獲取愿望情況的分析和考察對保障弱勢群體圖書館權利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對于外來務工人員,通過調查顯示,這些人員對文化信息的需求主要體現(xiàn)在對職業(yè)技術的提升以及個人合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而這些人員獲取需求文化信息的主要途徑就是公共圖書館機構。同時結合當前新生代的農民工情況來看,他們對知識的需求量和要求也更高,開始涉及到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內容,同時也包括各類咨詢的獲取。通過上述分析可見,外來務工人員對文化閱讀的需求也比較強烈,同樣這些文化需求在其他的弱勢群體身上也是同樣存在的[3]。所以不僅要在政府方面加強對弱勢群體共享公共文化服務體制進行改革,公共圖書館作為基礎公共服務機構也需要能夠站在弱勢群體的角度來分析圖書館服務的發(fā)展方向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根據(jù)弱勢群體的文化需求和特點,提供符合其要求的公共圖書館服務,保障弱勢群體的圖書館權利。
(二)建立弱勢群體圖書館保障機制
公共圖書館是為公眾提供圖書資源和知識的主要公共機構,從公共圖書館的開放開始,受到人們的廣泛認同與贊揚,但是要想使公共圖書館能夠更好的惠澤大眾,培養(yǎng)人們的閱讀習慣,還需要不斷的對圖書館的機制進行完善。首先,對經(jīng)營和管理理念的革新。圖書館管理人員需要明確其對社會公眾的服務是均等的,包括弱勢群體。因此在圖書館的建設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弱勢群體服務對象,由于多種原因的限制不需要做到大而全,但是需要能夠集中人力以及財力等打造特色化的圖書資源道路。比如可以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學者講座、讀書會等,為弱勢群體提供參與到圖書館活動的機會。同時還可以開展一些主動服務,打破傳統(tǒng)圖書館的一點制服務模式,可以采用聯(lián)合、流動等方式形成多點制的服務方式,進而不斷的延伸圖書館的服務項目和范圍,不斷的向外來務工人員、廠礦、低收入人群以及行動不便的人群等延伸。此外,還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服務觀念,在思想上提升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并以積極和熱情的態(tài)度對待社會弱勢群體,幫助其獲取知識,保障其公共文化權益。
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分層服務模式的應用,根據(jù)讀者的身份以及目的等對讀者進行分層,并針對不同層次的讀者提供不同的服務。分層服務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對弱勢群體與普通讀者閱讀需求的區(qū)分,通過對閱讀群體的區(qū)分后,根據(jù)讀者的類型實現(xiàn)分層管理和服務。同時通過對圖書信息的分類管理,使得讀者群更加細化,將一般性、綜合性與專業(yè)性和檢索性的需求分開,為弱勢群體提供特色性服務。之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弱勢群體內部的閱讀需求區(qū)分,弱勢群體也可以分為老、幼、病、殘、進城務工人員、偏遠地區(qū)人員以及其他具有特殊需求的群體。并在分層的基礎上提供相應的服務,比如老年人、殘疾人等提供送書上門服務,兒童提供少兒服務等。
結語: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是面向社會大眾開放的一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機構,因此其所提供的服務和資源對于公眾來說是平等的,但是由于社會上一些弱勢群體自身的原因和存在的缺陷,在公共圖書資源的獲取上會存在一定的障礙,進而影響這部分人圖書館權利的行使也使其公共文化權益受到影響,因此公共圖書館需要能夠轉變理念,加強對社會弱勢人群服務意識,改善場館建設格局、豐富館藏資源,進而更好的保障弱勢群體的圖書館權利。
參考文獻:
[1]王遠峰.公共圖書館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服務[J].赤子,2014(2):231-231.
[2]淳姣,趙媛,張歡等.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公共信息服務權益保障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7(2):76-83.
[3]曹春燕.公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14(21):70-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