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浩然
摘要:本文概述了地下連續墻的含義,結合實際工程案例,對建筑工程中連續墻施工技術的應用進行了深入剖析,以供類似工程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連續墻;應用
前言
在建筑工程基坑支護施工中,使用連續墻施工技術已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形式,連續墻施工主要是在地面以下進行,其能夠有效地截水防漏、擋土以及進行承重,連續墻施工中的墻體一般剛度會比較大,而且對周圍環境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再加上其截水抗滲性能非常好,因此,在各種大、深基坑施工中,已經開始普遍地被應用。
1地下連續墻的概述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筑工程項目與日俱增,相關的施工技術、管理方法、工藝等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地下連續墻技術就是針對于地下道路施工所產生的一種新技術。它的要點在于: 運用各種挖槽機械,并通過泥漿的保護效應,在地底下挖掘出又深又窄的溝槽,在里面置入預制的鋼構架,同時澆灌一定的封閉材料,來修筑出具備承重、擋土、防水之良好性能的連續地下墻體。
2工程概況
某地上26 層綜合樓建筑,地下室二層,結構體系采用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綜合樓占地面積5034 平方米,建筑總面積為81235.2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總面積為59553.4 平方米,地下室占地面積為10840.9 平方米,該工程的地下為兩層結構,基坑開挖深度設置為11.50 米。地下應用連續墻圍護結構,Y 軸方向軸線長度239.02 米,成槽寬度為800 毫米,地下連續墻的深度為22.05 米,槽段一共有40 個 ; X 軸方向軸線長度為226.47 米,成槽寬度為800毫米,地下連續墻的深度為17.50 米,槽段一共有37 個; 在該工程中,35 米是勘察的最大深度,該工程施工范圍內的土層較為復雜,都屬于第四系松散堆積層。
3建筑工程中連續墻施工技術的應用
3.1施工準備
在進行連續墻施工作業前,需要進行一定的準備工作從而了解現場的基本情況,通過對現場的詳細調查,可以知道現場的空間情況,判斷空間是否足夠,例如能否確保機械設備順利進入現場、能否確保挖出的砂土順利運送到外面,還可以了解到現場的一些其他情況,例如是否能夠確保水電的供給、地下是否存在一定的障礙物等等,在充分掌握基本情況之后才能進入到施工階段,這樣能夠降低施工中事故的發生幾率,防止在施工中出現意外情況使施工工期被迫延長。另外,還要認真勘察地質狀況,因為不同的水文和地質,連續墻的使用性能也會有所不同,也要注重收集地下水的流速、分布等數據,這些也會影響到連續墻施工作業。在充分了解工程的基本情況和地質情況后,還要分析工程的特點,然后以此為依據,結合工程的挖槽長度和地質起伏情況來決定最終在什么位置進行鉆孔,一般情況下,鉆孔深度會高于預設深度。
3.2施工工藝
(1)修筑導墻
修筑導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存儲泥漿,同時修筑導墻還能夠進行基準測量,在挖槽前屬于一項關鍵性的準備工作。在本工程中,由于在施工結束后不會再進行縱向支撐加固,因此,為了防止導墻變形鋼筋籠難以下方,本工程最終決定實行拆模,主要做法是沿著導墻的縱向方向,每隔1 米就增設兩道木來進行支撐,這樣就確保工程導墻的強度符合要求。在處理完畢之后,本工程在導墻外側設置了禁行令,所有大型機械設備都不可以經過其外側。在施工時,工程遇到了內墻面和軸線之間相互不平行的情況,為了確保導墻的垂直度沒有任何誤差,本工程將中心線與地下連續墻的軸進行重合處理,在原來設計的寬度上增加50 毫米,確保距離的誤差不高于5 毫米。最后,為了避免修筑導墻區域塌方引發空洞現象,本工程先采用小型挖機以減少回填土量,所選土質為素土。
(2)制備、處理泥漿
本工程在儲備泥漿時,結合了從前的施工經驗,之前的儲備量都是1 天的用量,但是本工程并沒有完全依靠從前的施工經驗,而是在同時充分的分析了地質、設備等因素,最終根據分析結果將儲備量定為1 天的用量。本工程在設置泥漿池時在每個泥漿池中都設置了3 個格子,這三個格子面積相同,處于均等的狀態,一個格子用來進行泥漿制備,一個格子用來進行過濾,還有一個格子用來進行沉淀。在制備完泥漿后,進行了全面的檢測,檢測結果顯示各方面指標都達到了要求,因此,不需要再次進行處理。
(3)挖槽作業
在建筑工程連續墻施工過程中,挖槽作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這是因為在連續墻施工作業中,這一工序在整個工期中的占比越50%左右,因此,本工程對挖槽作業階段尤為重視,做好挖槽工作能夠有效提升作業效率和連續墻的工程施工質量,如果在這一工序中沒有做好工作,就會降低作業效率,影響到工程的施工質量。在挖槽時,精確度是一個關鍵點,一旦精確度的誤差過大就會導致槽壁變形,影響到連續墻的整體質量,本工程采取了兩套挖槽施工方案交替進行。在施工完成后,及時的清理了雜物,確保槽底的清潔,方便后期進行使用。
(4)清底換漿
在槽段挖完之后,需要對槽段進行混凝土灌注,但是在這期間,需要先進行清底換漿作業,要確保在灌注前完成這一工序,進行清底換漿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加徹底的清楚槽底雜物,這一工序需要在確認符合設計要求之后,才可以停止。本工程在進行清底換漿作業時,隨時確認槽內泥漿充足,從而使得墻壁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5)接頭管處理
在澆筑混凝土完成之后,需要緩慢的拔掉接頭管,本工程的進行處理時,嚴格遵循了以下步驟。首先,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在初凝時要將接頭管進行上下活動,確保接頭管能夠朝上面的方向,并且有很大程度的提升,這一步驟進行之后,要計算時間,每隔10分鐘到一刻鐘時間內,進行一次接頭管的活動作業,確保每次活動時接頭管都會向上提升15 厘米到30 厘米左右。一般來說,混凝土凝固4 個小時左右就能夠緩慢的拔出接頭管,在8 小時后就能夠全部拔出來。在這一道工序中,尤其要注重把控好時間,因為一旦混凝土凝固程度過高,想要松動接頭管是十分不容易的,必須要在合適的時間活動接頭管。
4結束語
總而言之,連續墻施工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工程的施工進度,并且能夠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工程中,應廣泛應用連續墻施工技術,同時加強對連續墻施工技術的研究,促進建筑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何金明,喻紅霞.建筑工程連續墻施工技術應用分析要求[J].施工技術,2016,45(S1):224-225.
[2]王志偉.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J].門窗,2015,(09):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