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小群++朱源翔
摘要:不論是首次還是時常盜竊的犯罪嫌疑人難免會在盜竊現場留下證據。為在最短時間內對盜竊案件進行偵破,抓捕犯罪嫌疑人,辦案人員應采取相應方式排除干擾因素,尋找現場痕跡。本文通過盜竊案例,為尋找盜竊案件現場痕跡提供參考辦法。
關鍵詞:盜竊案件;現場痕跡;方式研究
盜竊案件將會對人們的財產造成一定的損失,為避免該現象的發生,辦案人員則應利用先進技術對作案人員留下的現場證據進行挖掘,以盡快抓捕犯罪嫌疑人,挽回損失,為人們的生活創造良好環境。
盜竊案例分析
2016年某日凌晨2時左右,A市的一家金銀珠寶店發生失竊現象,店內丟失價值約30萬元的珠寶首飾,由于當天該珠寶店的視頻監控系統處于維修狀態,因此監控設備未對該作案過程進行記錄。然而在該犯罪嫌疑人離開珠寶店后,由于其所偷珠寶的重量過重,逃跑時出現了異常現象,即與平時的走路姿態不相符。恰巧在其逃離路段安有監控設備,嫌疑人在該路段內的動作被監控設備記錄。辦案民警通過調取該路段內的監控資料,對犯罪嫌疑人的情況進行了大致了解。同時另外一部分民警對珠寶店現場進行了調查,收集了犯罪嫌疑人在門鎖上留下的指紋印記與案發現場的鞋印,除此之外,調查人員還對現場的實物證據進行了收集。通過與以往嫌疑人的DNA等進行比對發現,該犯罪嫌疑人有前科,因而在較短時間確定了犯罪嫌疑人身份并及時進行了抓捕,挽回了部分珠寶店的損失。
鎖定盜竊案件痕跡
通過對該案例的分析可發現,由于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現場留下有力證據,并且民警進行了收集,避免了證據的破壞,及時對犯罪嫌疑人進行了抓捕。為有效的鎖定盜竊案件痕跡,民警可通過如下方式進行:
第一,對失竊現場的入口痕跡進行鎖定。犯罪嫌疑人會在盜竊入口處留下較多痕跡,例如若通過窗戶進入室內,則會留下攀爬痕跡與開窗痕跡。因此為迅速的破獲盜竊案件則應及時對入口進行鎖定,并及時對相關痕跡進行收集,將現有痕跡與以往進行對比,盡快確定嫌疑人身份。
第二,對失竊現場的中心痕跡進行鎖定。作案中心是犯罪嫌疑人進行盜竊的關鍵場所,因而會留有大量的痕跡,或者留有一些錯誤指引來誤導辦案人員思路。針對此種狀況,辦案人員應利用先進技術設備排出干擾因素進行痕跡的收集,以此來確定犯罪嫌疑人。除此之外,有部分嫌疑人會對痕跡進行消除,因此必須利用先進技術對痕跡進行鎖定。
第三,對案發現場的細節之處給予重視。案發現場的細節之處容易被忽視,當因在盜竊入口與盜竊中心無法找到痕跡而使案件陷入僵局時,則必須對案發現場的細節之處給予重視,即對細節之處進行重新觀察,以此來發現痕跡,偵破案件。例如對于反偵察能力較強的犯罪分子,在其作案后會對痕跡進行消除,然而百密終有一疏,辦案人員通過犯罪分子遺留下的毛發,進行DNA比對,迅速的確定嫌疑人,并及時進行抓捕。
利用專門技術對現場痕跡進行查找
為有效的偵破盜竊案,辦案人員在對入口及案發中心的痕跡進行收集外,還需要利用專門的技術使模糊的痕跡清晰的展現出來,以此來降低查找難度,為此可按照如下方式進行查找:
其一,重視提取現場場景。作為尋找案發現場痕跡的關鍵內容,提取現場場景可有效的對盜竊現場進行還原。例如在對盜竊現場進行拍照取證時,辦案人員必須對現場光線的強弱進行充分把握,以此來確保痕跡的清晰程度。同時對取證的拍照比例進行調節。為避免遺漏相應的證據,拍照人員應選取適合的比例進行拍照,以確保盜竊現場的完整度。除此之外,辦案技術人員還可利用3D技術對盜竊現場進行還原,以此來描繪出盜竊現場的痕跡。
其二,重視提取現場模型。為有效的尋找盜竊現場的證據,辦案人員需要提取現場模型,以使辦案人員對現場的有效痕跡進行鑒別。重視對現場模型的提取,相關辦案人員可采取如下的材料對模型進行制作:首先,制作模型的物質應選用干凝類物質,主要原因在于干凝類物質具有良好的痕跡記錄效果,可對深淺不同、大小不等的痕跡進行清晰的辨認。其次,制作模型的物質可使用可塑性物質。該類物質主要包括橡皮泥、硬塑料等,并且該類物質主要由松香與石蠟等成分構成。通過對痕跡的澆筑方式來提取模型。然而由于此種物質對于細微的痕跡提取具有較大難度,因此未能進行普遍使用。最后,制作模型的物質可使用薄膜類物質。相比于可塑性物質,該類物質可有效的提取細微且較易消失的痕跡,例如灰塵與手印等等,幫助辦案人員獲得更多有價值的痕跡,及早破案。運用該類物質提取痕跡時,只需將薄膜粘貼在痕跡處便可。
其三,重視提取盜竊現場的實物。由于盜竊人員心理慌張,難免會在盜竊現場的實物上留有一定的痕跡,因此辦案人員應對盜竊現場的實物進行提取,以對相應的痕跡進行收集。對現場實物進行提取主要包括兩種方式,即直接提取法與間接提取法。當使用直接提取法時,可使用AC紙貼或者使用火棉膠等物質,相比于火棉膠,AC貼紙具有更強的粘著性,因此在直接提取法中常用AC貼紙。所謂的間接提取法主要是指對實物證據進行剝離,主要包括利用磁鐵法、剝脫法與抖動法等方式。然而需要加強重視的內容則是使用剝離法提取證物將在一定程度上對證物痕跡進行破壞,因此必須確保痕跡的完整性。同時當提取相應的盜竊痕跡后,必須對痕跡進行分類與標號,以避免痕跡發生混淆,同時也便于辦案人員的使用。除此之外,技術人員必須采取一定的手段,防止痕跡發生物理或者化學變化,以免使原有痕跡發生破壞,同時也避免增加痕跡的提取難度,進而無法對痕跡進行有效的鑒別。
結束語:
盜竊現象時常發生,對人們的合法財產將造成嚴重影響,為及早破獲盜竊案件,辦案人員必須采取相應的技術手段對盜竊現場的痕跡進行收集,通過相應的DNA比對,及早確定犯罪嫌疑人并進行抓捕,避免使群眾的財產遭受威脅,同時也為民眾創造良好和諧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方旭.尋找盜竊案件現場痕跡的方法研究[J].法制博覽,2015(34):26-26.
[2]陳文,韓志鋮.例談盜竊案件中現場工具痕跡方法[J].中國科技投資,2016(34):52-52.
[3]姚樹坤.尋找盜竊案件現場痕跡的方法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5(4):28-28.
[4]郭健.例談盜竊案中現場工具痕跡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