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黨員生活》劉婭蘭
湖北自貿區打造全新對外開放升級版
文:《黨員生活》劉婭蘭

自貿區的建立加速湖北開放的腳步 。(東方IC 供圖)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要充分認識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大意義,強化使命擔當,聚焦制度創新,突出片區特色,堅持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努力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經驗,為全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
展開中國地圖,湖北是唯一一個需要途徑兩個省份才能到邊到海的省,對外開放條件先天不足。
19世紀末,帝國主義用堅船利炮強行在湖北通商開放口岸。這種“開放”的代價是飽受剝削的屈辱,“開放”的背后是經濟掠奪的本質。
20世紀末,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中國大地,這一輪開放的重點在東南沿海地區。借助開放的東風,特別是加入WTO之后,沿海地區經濟起飛,而地處內陸腹地的湖北,在對外開放上仍慢一拍、遲一步。
進入21世紀,時間定格在2017年4月1日。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中國第三批7個新增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這標志著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進入了試點探索的新航程,也意味著地處長江黃金水道與京漢鐵路大通道“黃金十字”交叉點的湖北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未來,湖北將在“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投資領域改革、推動貿易轉型升級、深化金融開放創新、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等六大領域,啟動新一輪改革開放。立足中部、輻射全國、走向世界,中國(湖北)自由貿易改革試驗區(以下簡稱“湖北自貿區”)正在打造一個全新的湖北開放升級版本。

一輛滿載進口貨物的集裝箱卡車駛入襄陽保稅物流中心 。(新華社 供圖)
自貿區的設立,讓湖北人的夢想照進現實,是國家送給湖北人民的超級大禮包。未來,在湖北自貿區,進口品牌商品買買買,國外明星大腕常常見,出國旅行“說走就走”,享受外資醫院高端醫療服務,大學畢業生拿“國際級工資”、創業機會門檻低優惠多……這些都不再是夢。
如今,印有湖北自貿區標語的巨幅戶外廣告牌在武漢火車站、武漢東湖高新區等地標建筑附近均可見到。這幅“金字招牌”,成色十足。
湖北自貿區,涵蓋武漢、襄陽、宜昌三個片區共119.96平方公里。其中,武漢光谷的光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智能制造產業優勢明顯;襄陽擁有全國首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其軍民融合、機械制造產業基礎較好;宜昌則在旅游、化工、農副產品加工上擁有優勢。武漢、襄陽、宜昌,“一主兩副”三個片區依據各自定位,采取獨特的發展路徑,將有力推動湖北經濟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湖北成為中部崛起戰略支點和長江經濟帶的脊梁。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波認為,此次全國7個自貿區獲批,每個自貿區都有不同側重要求,其中,湖北是唯一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基地的省份。“中央對湖北要求最明確,要求也最高——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發揮湖北在中部崛起戰略和推進長江經濟帶中的示范作用。”作為科教大省,湖北應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科教資源豐富、科技企業眾多。而且,湖北是傳統工業城市,工業基礎好、制造業發達。“要加快培育發展與制造業密切相關的互聯網、研發設計、物流、軟件外包等科技服務業,吸引更多高附加值制造業落戶湖北,使湖北成為全國制造中心。”
掛牌成立至今,湖北自貿區武漢、宜昌、襄陽三大片區先行、先試、先闖,展開了一場顛覆成規的全新探索,一場破除藩籬的改革創新。
“湖北自貿區建設,不是做減免優惠的政策洼地,而是要做改革創新的制度高地。”武漢東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胡立山說。
在武漢片區,跨境電商經驗全省推廣。8月22日,在武漢片區跨境電商監管中心,隨著歐洲某品牌洗護用品經過海關、國檢抽驗,并批準放行,湖北跨境電商保稅進口“第一單”完成通關。這意味著湖北跨境電商保稅備貨模式進口業務正式啟動。在這一模式下, 跨境電商企業通過集中采購,統一將貨物從海外發至國內保稅倉庫。消費者網上下單后,由物流公司直接從保稅倉庫配送至客戶。最終送到消費者手中的進口貨品價格,比境內終端售價優惠了30%以上。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自貿區正在推動武漢片區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向全省開放端口,從而發揮其對省內及中部地區跨境業務的歸集和輻射帶動作用。
在宜昌片區,跨國視頻評審職稱。7月24日,宜昌市人社局首次啟動自貿片區企業職稱評審“直通車”服務專項行動。當天,連線萬里之外的俄羅斯,一場跨國遠程視頻答辯同步進行,答辯人田蜜、李碧進和評審組專家通過遠程視頻系統進行實時問答。
在襄陽片區,融資租賃新政助力企業發展。8月15日,湖北自貿區首家內資試點融資租賃公司——湖北駱駝融資租賃公司在襄陽片區誕生。據悉,駱駝租賃提出試點申請后,省商務廳和省國稅局聯合會商,僅用10天,就批復該企業成為內資試點融資租賃公司。此前,內資租賃公司只有獲批商務部和稅務總局的試點資質才能享受退稅、減免優惠。
19世紀中葉,運茶團隊從漢口港出發,穿越西伯利亞運抵俄羅斯歐洲部分。
時間的鏡頭推到2017年6月2日,編組50輛、滿載武漢及珠三角、長三角地區企業生產的電子元器件、服裝、日用品、機電產品及中國編鐘的X8017/8次列車從武漢鐵路局漢西車務段吳家山站出發,經漢丹線、焦柳線,由阿拉山口出境,駛往德國漢堡,這是該站今年開行的第60列中歐班列。
這趟中歐班列中有一個40尺的集裝箱中裝載著湖北省歌劇院的編鐘、服裝和舞美道具等867件文化演出用品,滿足該劇院6月下旬在柏林進行的《編鐘樂舞》演出需要,這是“國寶”編鐘首次搭乘中歐班列(武漢)前往歐洲。
據悉,2017年武漢將開行中歐班列往返共300列。武漢開行的中歐班列有西線和北線,分別從阿拉山口和滿洲里出境,武漢也因此被稱為“雙龍出關”的城市。其中,西線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到達波蘭、捷克、德國、法國等,全程10880公里左右,運行時間約15天;北線到達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全程6645公里,運行時間約10天。通過中歐班列,湖北周邊和部分長三角、珠三角企業的產品出口歐洲。同時,歐洲各國的紅酒、木材、奶粉等貨物也通過回程中歐班列運到武漢,再分銷到周邊以及全國各地。中歐班列讓武漢邁向全球貨運轉運中心,推動著湖北由內陸腹地變為開放前沿。
《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提出經過3-5年探索,深入推進對外開放特區建設,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其中,“完善對外投資合作相關政策促進、服務保障和風險防控體系,推動企業‘走出去’方式轉型升級,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支持自貿試驗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海關、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準計量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貿易供應鏈安全與便利合作”“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中歐班列(武漢)發展,支持設立中歐班列華中拆拼箱中心”,這些意見對湖北自貿區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進行了通盤布局。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中歐班列快速發展,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在不久的將來,湖北武漢必將再次成為一條聯通亞歐商道的重要節點。
本欄責編:史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