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彭納 李卉嬪
“英國與中國西部合作的空間非常大”
——專訪英國駐重慶總領事艾佩詩
文:本刊記者 彭納 李卉嬪

左圖:英國駐重慶總領事艾佩詩。(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提供 供圖)
2016年6月,英國舉行公投決定脫離歐盟,由于歷史及地緣因素,自歐盟成立以來,英國與歐盟幾經分合。經過9個多月的爭論和醞釀,英國政府3月29日宣布啟動脫離歐盟的程序,英國“脫歐”由此邁出標志性一步。8月15日英國政府公布首份“脫歐”立場文件,提出在英國退出歐盟關稅同盟后設立“臨時關稅同盟”,避免“脫歐”給英國經濟造成重大打擊。在這樣一個節點上,中英、中歐關系可能出現哪些調整?英國“脫歐”對中國將有哪些影響?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怎樣與英國今后發展相結合?本刊記者赴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就這些問題與總領事艾佩詩進行了對話。
本刊記者:中英兩國領導人在曾經的會晤中提到,兩國將核電、高鐵、金融、高科技等作為兩國合作的重點領域。中國西南地區能源資源豐富,英方是否考慮與中國西南地區加強能源項目上的合作?
艾佩詩:四川盆地是中國三大傳統天然氣田之一,也是中國頁巖氣儲備最大的地區。燃氣是中英雙方在能源合作的重點領域之一。2015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與英國石油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涉及在四川盆地內的頁巖氣開發和生產,探索石油和液化天然氣的全球貿易,碳排放交易以及低碳能源的相關技術和管理。2016年,英國石油公司就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正式簽署了內江-大足以及榮昌北區塊頁巖氣勘探、開發和生產的產品分成合同。同時,英國政府繁榮基金通過邀請英國地質調查局和英國環境署專家幫助當地政府進行政策性研究,確保頁巖氣的可持續應用。
西南地區還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水電。近期,我們將邀請英國頂尖的能源改革專家到西南地區交流,相信英國技術一定能幫助中國構筑更加智能、安全和靈活的能源系統。

右圖:來自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奧地利、西班牙6國的“歐洲熊貓粉絲團“組團自駕到四川成都。 (新華社 供圖)
本刊記者:英國是吸引國外投資的首要歐洲國家,在吸引投資方面,英國在軟件業、商業服務業、金融中介業、建筑業及其它交通服務業方面領先于其他歐洲國家。在這些領域中,您認為中企特別是西南地區企業的優勢和機遇在哪里?中企、特別是中國西南地區企業在這些領域與英方的合作有哪些重點和亮點?
艾佩詩: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英國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國西部地區。很多英國的企業都認為與西南地區的合作空間非常大,看到了商機,所以,近幾年來有許多英國企業組團來西南地區參觀考察 。目前,中英合作的重點領域包括先進工程、機械制造、科研研發、教育培訓、零售等。2017年,共有12家四川的企業在英國投資,金額超過950萬美元,涉及酒店業、制藥、房地產開發以及信息通訊行業。2016年,英國-重慶兩地間進出口總額超過6億美元,其中,重慶從英國進口商品總量增長了150%。目前有30家英國公司在重慶設立辦公室, 有10家重慶大企業已投資英國。中國已成為英國第二大外商投資國。
本刊記者:英國的技術創新項目處于全球領先水平,為了引導投資者關注“研發和創新”領域,英國推出了例如“專利盒”等優惠政策。中國創新型企業能否同樣的享受“專利盒”這樣的優惠政策,您對于創新型企業到英國投資有何建議?
艾佩詩:中國創新企業如果擁有優異的專利技術并能在英國嚴苛的專利法系統里開拓市場就可以享受“專利盒”的優惠政策。他們需要先在英國注冊辦公,把中國專利轉為英國辦公室專屬,就可以在全球貿易中享受10%的折扣。我們鼓勵有實力的中國創意型企業到英國來發展。
本刊記者: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領域,中國西南地區有一定優勢。而英方在教育領域優勢明顯,兩方在這些領域的合作上,將怎樣一起深挖資源,達到互利共贏?
艾佩詩:超過80%的英國高等教育機構致力于國際合作,通過各種形式在海外教授英國課程,他們有的建立分校園;有的合作辦學;有的授予聯合學位;還有的通過特許經營。在中國,首批經政府批準的外國大學的分校有兩家,而這兩家都是英國的學校——諾丁漢大學和利物浦大學。
英國一直致力于與中國在教育領域的合作。教育部公布,截至2016年底,本科及以上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共有超過1170個,其中英國已經有275個本科及以上層次的中英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獲得教育部的批準,包括23個研究生層次的項目和機構,在眾多國家中處于首位。
英中兩國在教育領域合作十分緊密,雙方都愿意努力使關系更進一步。在此基礎上英國和中國西南地區在教育上還有很多合作空間,比如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質量把控、教育技能、體育培訓、語言教學、評估等都可以有很好的交流合作。
本刊記者:倫敦是除香港之外的第二大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脫歐之后,人民幣在英國的離岸結算紅利將不復存在,對此,英方有哪些措施來減輕這些影響?
艾佩詩:中英兩國在金融服務領域的交流日益緊密。英國是中國金融活動的全球中心,也是人民幣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去年,倫敦取代新加坡變成繼香港之后最大的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中國政府選擇倫敦發行首支人民幣主權債券。因此,英國依然是全球金融中心,也依然會是中國金融服務的強大合作伙伴。
本刊記者:您就任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一年多以來,對中國西南地區有哪些深刻的印象?
艾佩詩:我第一次來中國工作就選擇了中國西南地區,西部地區重點城市的發展速度和活力讓我驚嘆不已。快速發展的西部地區對于中國經濟發展以及中國在全球經濟的影響中至關重要。西南地區對于很多英國人來說相對北上廣顯得不那么熟悉,所以,我還需要更加努力促進雙方在各個領域的交流。
責編:雷怡安

(東方IC 供圖)
鏈接:
近幾年,中英合作越來越密切。2015年10月2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英國期間,中英雙方簽署了總額高達數百億英鎊的多項合作文件,項目涉及金融、能源、交通、文化等諸多領域,既有著眼長遠的戰略舉措,也有頗接地氣的務實合作。
貨幣金融領域:在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期間,中英兩國央行續簽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并將互換規模由原來的2000億人民幣/200億英鎊提高至3500億人民幣/350億英鎊。長期以來,倫敦是中國以外最活躍的人民幣離岸市場,2014年倫敦人民幣總體交易額同比增長143%,日均交易量達615億美元。
能源領域:能源合作是中英互利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9月,中英法三方在倫敦正式簽署欣克利角核電項目一攬子投資協議。項目不僅將給英國數百萬家庭提供穩定電力供應和創造2萬多個就業崗位,而且將有助于中英及有關各方在清潔能源領域深化合作。
旅游領域:根據英國旅游局官方網站 Visit Britain 的數據,2017年第一季度英國旅游人數為830萬人次,同比增加了9.88%,其中,中國游客數量同比增加了27%,達到 5.4 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