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建湖縣百戶脫貧致富紀實"/>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陳金鵬 沈長滿
最美鄉村四月天。一場春雨過后,江蘇省建湖縣廣袤平原一片蔥綠,菜籽花開,一片金黃。
在這期間,江蘇省建湖縣老促會、扶貧開發協會組織的全縣百戶脫貧致富調查已見分曉,從調查的脫貧戶情況來看,正像眼前的春光一樣,百花齊放,爭奇斗艷。
有的原是“窮大龍”,現在變成富老板;有的原住在草棚里,現在住上了洋房別墅;有的出門靠兩條腿,現在用上了小轎車;有的原是農村女孩,現在當上了企業總裁;有的以前吃糧靠周轉,現在是一日三餐,無葷不下飯;有的原是光棍漢,現在是攜著妻子把兒女攙。
建湖縣是革命老區,地處里下河地區腹部,地勢低洼,歷史水患頻仍,加之飽受戰爭摧殘,人民生活相當困苦。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幾十年不懈努力, 2015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31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7468元、15780元。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中排名第84位。
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中,建湖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在突出位置。
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低收入農戶增收,經濟薄弱村發展”兩大目標,積極組織各鎮(街道、區)、縣直各部門及部分骨干企業與全縣所有低收入農戶、所有經濟薄弱村進行結對幫扶,從資助發展項目、補助特殊困難、救助基本生活等方面幫扶低收入農戶脫貧致富,從扶持發展項目、支持公益事業、幫助化解債務等方面幫扶經濟薄弱村加快發展。
截至2015年底,全縣萬余戶低收入農戶人均收入全部達到4000元以上,所有村居年經營性收入全部達到15萬元以上,13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達到新“八有”標準,順利通過省、市扶貧開發工作檢查驗收。
改革開放,使貧困農民有了廣闊的致富空間,不少有知識的青年農民在農村呆不住了,決心走出去闖出自己一片新天地。
恒濟鎮東袁村村民夏咸湖,1989年高中畢業后,由于家庭貧困,決定放棄考大學的機會,回家種地。1991年一場百年未遇的洪水,將莊稼淹沒了,房屋進水半尺深,后墻坍塌了一半,夏咸湖面對著破損的家園與淹沒在水中的莊稼沉思:我難道就這樣和父輩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生活嗎?不!我要出去闖蕩一下!
經過家人同意,夏咸湖向親朋好友借了2000元錢,買了1條載重量為12噸的水泥船,帶著父親開始搞運輸。隨著事業的發展,運輸船由12噸換成60噸,又由60噸水泥船換成120噸大鐵駁船。
跑運輸闖的碼頭多,信息靈,他在常熟停靠的碼頭,見人們紛紛采購鋼材,于是他大膽設想:上岸,辦建材貨場。有志者事竟成,貨場辦成功,財源滾滾來。
一次在貨場無意中聽到有人說:我們樓盤急需混凝土,要是有人能直接把混凝土攪拌好送到我們工地多好啊!夏咸湖趁機又成立一個商品混凝土公司。隨著建筑業的發展,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他看準時機,又大膽地投入500萬元,建起了常熟華中裝飾裝潢公司。
從搞運輸起家,到發展3個公司,手下從業人員近200人,其中家鄉帶出去的即有20人,一個普通農民在黨的陽光雨露下,如今已變成一個擁有上億元資產的大老板。
基層干部多數在農村,對困難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加之由中央到地方不斷強化扶貧開發任務,促使他們深感責任重大。
沿河鎮天美村 “兩委”在扶貧工作中,組織發動了全村黨員和村組干部人人參與,明確扶貧對象,提出任務和要求,到2015年底,人均4000元以下的貧困戶已全部脫貧。他們扶助貧困戶吳大來,很能說明工作實在。
吳大來今年61歲,家有3口人,其中妻子和兒子兩人多病,只種2畝責任田,經濟十分困難。村“兩委”采取了四項措施:

一是建班子。以村主任為組長,以“五老”為主體共9人組成脫貧致富工作組。
二是摸底子。詳細了解該戶貧困實際情況,全家3人雖有2人生病,但吳大來身體健壯,其妻因病不能干重活,但有高中文化,能記賬,會算賬,脫貧有很大的內在潛力。
三是出點子。工作組同志進行會商討論,認為全村種田戶對農藥化肥的需求量很大,決定讓該戶建立一個農藥、化肥銷售點。沒房子,村干部在公路邊找到一幢5間閑置房,中間還有一個空曠的天井,房主早已在鹽城買房定居了,經過聯系,同意租借,租金待他有錢時再付。辦門市沒錢,該戶想辦法籌一點,工作組同志人人捐一點,以村出面借一點,請村籍大老板出一點,結果籌齊9萬元。銷售點開張了,吳大來干體力活,妻子記賬算賬,打理門面,生意很紅火。
四是幫助找路子。吳大來手里有錢了,工作組又向他推薦了一個致富項目,即承包流轉土地種菱藕,并從寶應請來一位種菱藕老師傅傳授技術。
這樣一來,經營農藥、化肥,兼種菱藕,現在吳大來富裕了,陳債全部還清,又在縣城買了新房子,室內家具一應俱全,兒子結婚成了家,家有轎車一輛,還有用于經營的農用車兩輛,銀行存款有30多萬元。
社會力量實際是民眾的力量,包括老區開發促進會、扶貧開發協會會員在內,這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加之他們貼近貧困戶身邊,熟悉情況,容易做工作,而且能一扶到底。
全縣100多戶脫貧致富典型中,有30%以上是社會力量參與的結果。
慶豐鎮朱港村村民嵇大金,20年前才30歲出頭,結婚成家以后,單靠種3畝地維持生活,年收入人均不足2000元,農閑時無事可做,就與一幫朋友打麻將、“斗地主”,無所事事混日子。同村鄰居蔣守坤(退休教師、村老促會會員組長),看到他年紀輕輕這樣不務正業,很感惋惜,就多次找他談心,勸他搞個事業。
嵇大金在蔣守坤的說服動員下,思想開竅,兩人商量認為:農民還搞老本行——搞特種種植制種。
從2005年開始,嵇大金采取滾雪球的辦法,逐年擴大規模。2014年,以每年每畝900元的租價承包了本村南塘、凌溝、公路、西沙等組800多畝農田,辦起了金盛谷物種植家庭農場,新砌了烘干中心,廠房達1000多平方米,還創辦了建湖縣旺達農機專業合作社。
目前,該社有大小拖拉機27臺、收割機4臺、打水機26臺,種田全用機械化,為本村上百勞動力提供致富機會,使他們年增收5000多元,2015年嵇大金純收入達200多萬元,目前他家中有轎車2輛,家用電器一應俱全還為兒媳在鹽城買了一套別墅,老百姓夸他是開著轎車去種田的小老板。

在建湖縣108戶致富典型中,辦工業起家的18戶,搞規模種植的13戶,搞水產養殖的7戶,搞禽業的19戶,搞畜業的11戶,搞服務業的18戶,搞運輸業的6戶,搞花卉的3戶,做生意買賣的6戶,打工的7戶。圖為建湖縣“大江禽蛋炕孵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兼總經理、江蘇省勞動模范彭大江在養雞場察看蛋雞飼養狀況。
實現貧困戶脫貧致富,最根本一條要自力更生。
今年47歲的上岡鎮草堰口社區堰東村村民陳昌春,患先天性眼疾幾乎失明,一度曾有失落感,家境生活十分困難。但他也有自立精神和信念,常聽廣播、電視里講殘疾人創業的先進事跡,自己又苦思冥想,失盲人創業致富何等艱難,我從哪里開始?
以試試看的心里,針對本村糧食加工全需要到外地的情況,陳昌春湊足了3000元資金,購買了糧食加工機械,請來了外地師傅,幫助安裝,并請師傅手把手地教,全靠聽、摸,掌握了加工技術及機械維修,辦起了糧食加工廠,經過不斷實踐,終于事業有成,不但擺脫了貧困,手頭也有了幾萬元的積蓄。
陳昌春并未停步,拓展多渠道致富,家鄉周圍3個生產組500多畝水稻田無人抽水,他看準了這個項目,利用多年積累的資金,購買了3臺抽水泵,簽訂了500畝的抽水合同。
經過幾年努力,資金積累逐步增加,在此基礎上,陳昌春又辦起了小型養殖場,發展生豬養殖。因為視力的原因,豬的防疫治病,全靠陳昌春兩只手,兩個耳朵測試,打什么針,用什么藥,克服了常人難以置信的困難。
現在,養殖場擁有30間豬舍,10個電動機,1臺飼料加工設備,3臺水泵,1個糧食加工廠,1臺春節打年糕機械。由年出欄50頭到現在600頭以上,成了遠近聞名的養殖大戶。
自己富了,從不驕傲,陳昌春常對別人講:“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