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敬愛
執著于藝 入古出新
文/胡敬愛

李鐵軍
1971年出生于山東臨朐,自幼習畫,先后師從張民生、張寶珠和張志民諸先生,就讀于山東省藝術學院張志民先生工作室。現為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山水畫藝委會委員、山東泰山國畫院高級畫師、山東畫院青年畫院畫家、山東龍圖美術館副館長、山東省老干部活動中心國畫專業導師、濰坊市書畫家聯誼會藝術顧問、濟南澤名文化藝術中心主任。
作品參展
2013年 作品《松壑鳴泉》入選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展(濟南)。
2014年 作品《東方欲曉》入選山東省第十八屆新人新作品展;
作品《夢歸家園》入選山東省慶祝建國六十五周年書畫名家邀請展。
2015年 參加《閑觀·林夕》青年畫家學術邀請三人展;
參加山東省“水墨青春季”書畫名家邀請展第一季;
參加山東省紀念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翰墨中國書畫展;
“世博百年·山東榮耀”——山東籍書畫藝術名家作品展 ;
“傾聽齊魯故事”——米蘭世博會山東書畫展。
2016年 參加“澄懷味象”——山東省中青年書畫學術邀請五人展;
“明韻清風”——中國實力派書畫家系列精品五人展 ;
“北山云起——張志民師生作品巡回展”;
“三山伊人——國畫作品展”。
2017年 參加“醉心翰墨——當代名家十人邀請展”。

李鐵軍 青山訪友圖 138cm×68cm 2017年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淀。歷代智者歌以詠之,比德暢神,齊魯大地山水壯麗,山水畫壇也是英杰輩出。在代代大師的光輝下,培養出眾多畫壇中堅力量,青年畫家李鐵軍,以秀水雄山、率真自然取勝,是中青年畫家群體中的新生力量。
李鐵軍生于山清水秀的臨朐,兒時即喜涂鴉,囿于條件有限,只能從小兒書中得到藝術的啟蒙,以鉛筆在本上涂涂畫畫,暢想繪畫的理想。當時他并不了解繪畫的基本技法,更不知曉繪畫要師自然更要師古人。慶幸的是李鐵軍對繪畫的悟性好,在學藝的道路上,得張民生先生、張寶珠先生等師長的親授。盡管繪畫之路艱難且清苦,但憑著對繪畫的摯愛,促使著他不斷去鉆研,取眾家之所長,補己之所短。通過閱讀相關書畫大師理論書籍和臨慕古人,泛學傳統并到大自然寫生,以古人筆墨驗證自然,虛心請教師長,逐漸加深了對中國繪畫的理解。
在師輩們的引領下,他逐漸認識到傳統的重要性。于是,李鐵軍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臨摹古人的作品中,像馬遠、夏圭、王蒙、石濤,四王以及現代黃賓虹、李可染、陸儼少、傳抱石等大師,都在他的臨習范圍之內。宋代繪畫的造型嚴謹,元代繪畫的趣味,清代繪畫的生氣都有機地融入到他的藝術創作中。特別是王蒙繪畫中的牛毛皴,解索皴,石濤的理論“一畫論”“搜盡奇峰打草稿”“筆墨當隨時代”現代大師的筆墨創新與寫意,都深深地影響著他對自己繪畫風格的形成,也使他認識到所有繪畫新風貌的根本與筆墨皆來源于傳統。

李鐵軍 北山祥云 68cm×136cm 2016年
除了臨摹古人,追宋元筆意,注重繪畫淵源,李鐵軍更加重視文化滲透,尤其潛心研究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思想上的廣度和文化上的深度使他的繪畫作品讀來韻味十足。正是因為李鐵軍對中國哲學思想和傳統文化的研究,他的山水畫中少了些法度,多了些趣味。黃賓虹曾講:“畫之佳者在有意無意之間,名家畫如不欲畫,若不經意。”畫在不經意間流露出的不矯揉造作,便會真情流露得天趣。
“含道應物,澄懷味象”,在以精神為第一性的山水畫里,藝術品的優劣高低區別就在于畫家是否把所繪物象內在的精神靈魂表達出來,并且能引起觀者共鳴,所以李鐵軍不僅去提高技法而且不斷加強自己畫外功及傳統文化的修煉,加強道的領悟,對美的洞察能力以及精神內涵的傳達。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和“骨法用筆”,于是他從書法入手漸漸地深入繪畫的內核,以書法入畫,并有意無意地賦予他的山水畫“內美”的品質,加強書寫的味道,氣勢之外更現繪畫格調古雅與山水之姿。
藝術需要創新,筆墨當為時代寫照。李鐵軍在藝術探索中,擷取造化之靈氣,發掘創作之源泉。其山水畫的面貌在師古人、師自然的習畫歷程中得以形成。其山水畫作品筆墨滋潤,氣勢雄壯,格調淡雅而氣韻生動,有的則富有禪意,這充分表達出畫家對山水的熱愛和林泉精神。李鐵軍把山水意象化,在問道自然的過程中,沒有完全的照搬客觀現實,他把傳統山水畫的模式意象,用自我的感知來寫照對山水整體的解讀。這也正契合了古人講求“氣韻生動”的審美概念,古人以為“氣韻”難求,有發于墨者,有發于筆者,有發于意者,有發無意者。黃賓虹也談道:“空談氣韻不能稱為高明”。“氣韻”一詞雖然出現的時間很早,但是并非由后天的學習苦練得來的,畫家胸中有丘壑,有天賦,腦中有氣象才能使作品自然的流露出韻致。誠然,李鐵軍將自我感知到的,夾雜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感融入到山水之中,在他的山水畫中多少也留有他對兒時純真夢境的一種幻象,也有著他對山水自然的一種發自肺腑的熱愛,同時更為重要的是他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對繪畫畫理的揣摩。他從不刻意去追求什么,但其所要表達的神韻就在筆墨間,因為這里融入了他的故事與人生。
正處于創作期的李鐵軍,對繪畫藝術的執著之情有增無減,隨著閱歷的增加和對繪畫理解的深入,隨著將來對中國繪畫的繼續深造與學習,祝愿其繪畫藝術將會越發精進,雖然繪畫成功之路艱難,還要繼續修煉,但每個成功者不都是這樣走過?都需要這種對藝術孜孜追求的執著精神嗎?正如屈原所說的那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