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龍德
縱觀全球無人船研發探索,歐洲正處于第一梯隊,其步伐要比其它任何地區走得更快,而形成這一格局的重要原因來自它的船配優勢,如英國羅·羅、芬蘭瓦錫蘭、瑞典赫格隆、德國西門子和挪威挪康等都是一頂一的船舶配套企業。眾所周知,歐洲有許多傳統海洋大國,在現代船舶的研發制造上有很深厚的技術沉淀和創新能力,即使世界造船業東移,也絲毫不能撼動其領先地位。近年來,隨著工業信息化智能化縱深發展,歐洲又從技術、規則和標準等層面對造船航運業展開新一輪的革命性探索,并取得了累累的科研成果,為加快無人船時代到來發揮了領航作用。
由理論走向實踐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人類就發明了無人機艙和自動避碰雷達。這是無人船的最初雛形,此后商用無人船在理論上得以逐步發展。雖然無從知道無人船何時由誰最先研發,但歐洲無疑是突破理論進入實操的先行者。
在智能船舶的開發研究上,歐洲首先開展的是岸上信息支撐建設和船舶遠程遙控嘗試。2015年,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曾出資660萬歐元啟動了“高級自主航行應用計劃”,由芬蘭國家技術研究中心、坦佩雷理工大學、奧伯學術大學等芬蘭科學研究機構與羅·羅、德他馬林等知名海事企業組成國際開發團隊,探求集技術性、經濟性、合理性、安全性為一體的船舶自主航運綜合解決方案。該項目分為三個階段,2015年為闡明概念和方案設計階段,2016年至2017年為完善實施方案并持續改進階段,2018年為方案驗證和項目驗收階段。項目重點放在遙控自主航行船舶的商業開發、安全性設計與應用等問題上。此外,DIMECC、卡哥特科、愛立信等近60家公司聯合建立了“自主航運生態系統”研發項目,廣泛開展智能管理研究,計劃在2025年共同打造出波羅的海世界首個自主航行海運體系。
羅·羅是歐洲探索無人船的重要鼓動者,也是積極踐行者。該公司在2014年就開始開發“未來操作體驗概念”岸基遙控系統。目前,羅·羅在挪威奧勒松和芬蘭勞馬都設有遙測控制中心,對其航行在世界各地的船舶和船上推進設備的運行情況實施實時監控。按其研發路線圖規劃,2025年將推出近海無人駕駛船,2030年開發出深海無人船。
總之,歐洲在無人船的技術開發上不僅投入大,而且成果也吸引眼球,許多核心前沿技術無疑是領先世界的。
開辟技術測試“樂園”
為了從實操試驗上去推動無人駕駛船的有效開發,挪威海事管理機構和挪威海岸管理局簽署協議,在挪威特隆赫姆峽灣開辟了一個無人駕駛船測試基地,并于2016年底開放,成為了世界上第一片允許測試無人船的海域。這個海灣是南北挪威的天然分界,具有開闊的水域,而且交通量較小,不易發生碰撞事故,所以很快這里就成了無人船技術測試的“樂園”,包括勞斯萊斯海事公司等企業和機構紛紛涌向此地測試它們的新型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技術。測試項目主要有導航、防碰撞系統、操作安全和風險管控等。
很顯然,這體現了挪威政府率先改變海上世界的決心。此舉也得到了業內廣泛支持和盛贊:這里擁有得天獨厚的航海技術氛圍,未來貨輪自動化技術的大部分將來自特隆赫姆峽灣。另外,芬蘭海洋產業協會、芬蘭交通通信局等機構也與勞斯萊斯在波羅的海部署無人船嘗試。據稱,勞斯萊斯預計到2020年將建造一支由遙控船只組成的船隊。目前,它還在使用特隆赫姆測試點,并在距離特隆赫姆150英里的阿勒松建造了一個新的遠程船隊管理中心。
開展無人船運營法規研究
在無人船技術日趨成熟的今天,來自海事監管法律法規的制約更多地成為了人們對無人船前途的擔憂。對此,歐洲許多國家不管是政府還是海事機構都意識到這個問題,并積極付諸行動進行有關無人船的法理探索,以顛覆現有海事法規促進無人船投入使用。
目前,歐洲至少有兩個機構正在研究修改法規以明確無人船是否允許出海、如何進行保險、出現事故時由誰負責等一眾問題。上述機構一個是歐洲無人駕駛海事系統安全與監管機構,由7個國家共同組成,瑞典是主導國。另一個是英國的海事無人駕駛監管工作小組。參與者都是AAWA項目的成員,他們的目的是確保《國際海上生命安全公約》在下一次更新迭代時,能夠反映無人船新技術的發展。今年2月,挪威、丹麥等IMO成員國還向海上安全委員會提交了無人船立法方案,個別國家還為此進行了國內立法。此外,歐盟也開展了海上無人駕駛智能網絡導航項目,專門對無人駕駛商用船舶的可行性進行評估。
歐洲在無人船領域全方位領先已是不爭事實,但希望這種格局早日被打破,使其領跑只是暫時的。期待有更多中國元素注入的新格局形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