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慶+宋智文+紀海波
摘 要:根據NB/T47013.2規定“A級和AB級射線檢測技術應采用C5類或更高類別的膠片,B級射線檢測技術應采用C4類或更高類別的膠片。本文根據此項規定進行了C4類膠片與C5類膠片成像質量與顯影時間的對比。
關鍵詞:C4;C5;r射線;成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8.131
1 射線膠片的成像原理
1.1 射線膠片的構成
射線膠片不同于一般的感光膠片,射線膠片在膠片片基的兩面均涂布感光乳劑層,以增加鹵化銀含量,可吸收較多的穿透力很強的X射線和r射線,從而提高射線的感光速度,同時增加底片黑度。
1.2 射線膠片的特性
射線膠片的感光特性主要有:感光度、灰霧度、梯度、寬容度、最大密度。這些特性決定了膠片的成像質量。
1.3 膠片的成像過程
膠片在受到可見光或X射線、r射線的照射時,在感光乳劑層中會產生眼睛看不到的潛影,潛影形成后,通過顯影、定影、水洗和干燥將射線膠片轉變為射線底片供評片人員評定。
2 相關標準要求
根據NB/T47013.2規定“A級和AB級射線檢測技術應采用C5類或更高類別的膠片,B級射線檢測技術應采用C4類或更高類別的膠片。采用r射線和高能X射線進行射線檢測時,以及對標準抗拉強度下限值Rm≥540MPa高強度材料射線檢測時,應采用C4類或更高類別的膠片”。
3 具體實驗測試
我們選取了兩種射線膠片型號分別為:AGFA C7和FUJI 80。兩種射線型號對應的類別為C5類和C4類,兩種膠片的技術參數為FUJI 80,D=2.0時梯度最小值為4.3,顆粒度最大值為0.022,顆粒度最小值為196。AGFA C7,D=2.0時梯度最小值為3.8,顆粒度最大值為0.032,顆粒度最小值為120。
由上述參數可以看出梯度最小值越大,顆粒度最大值越小,膠片系統級別越高。下面我們將用Co60和Ir192對兩種不同膠片類別進行透照。
源種類Ir192;居里數112Ci;工件規格Φ273*20;透照方式中心曝光;FUJI 80,理論透照時間為7秒,實際透照時間為11秒,顯影時間為6分鐘。AGFA C7,理論透照時間為7秒,實際透照時間為7秒,顯影時間為6分鐘。
源種類Ir192;居里數112Ci;工件規格Φ324*50;透照方式中心曝光;FUJI 80,理論透照時間為33秒,實際透照時間為52秒,顯影時間為6分鐘。AGFA C7,理論透照時間為33秒,實際透照時間為30秒,顯影時間為6分鐘。
源種類Ir192;居里數112Ci;工件規格Φ508*95;透照方式中心曝光;FUJI 80,理論透照時間為12.5分鐘,實際透照時間為36分鐘,顯影時間為8分鐘。AGFA C7,理論透照時間為12.5分鐘,實際透照時間為28分鐘,顯影時間為6分鐘。
源種類Ir192;居里數112Ci;工件規格Φ508*75;透照方式中心曝光;FUJI 80,理論透照時間為11分鐘,實際透照時間為19分鐘,顯影時間為6分鐘。AGFA C7,理論透照時間為11分鐘,實際透照時間為12.5分鐘,顯影時間為6分鐘。
源種類Co60;居里數14Ci;工件規格Φ508*124;透照方式中心曝光;FUJI 80,理論透照時間為40分鐘,實際透照時間為76分鐘,顯影時間為8分鐘。AGFA C7,理論透照時間為40分鐘,實際透照時間為48分鐘,顯影時間為6分鐘。
由上述數據可以看出, 使用AGFA C7型膠片進行射線檢測實際透照時間與理論時間相似,而FUJI 80透照時間相比實際透照時間較長,根據工件厚度不同透照時間約延長158%-173%。顯影時間兩種膠片基本類似。
我們選取了同樣類型的工件,用相同的放射源、透照焦距、洗片藥劑,得出兩種膠片的成像結果,見圖1。
有上圖可以看出,的成像質量要優于AGFA C7,由于膠片灰霧度、黑度等特性FUJI 80均優于AGFA C7,故成像質量較好。
4 結論
使用FUJI 80膠片透照時間長,工作效率較低,與使用AGFA C7膠片相比效率降低約37%-43%。成像質量較AGFA C7相比較好。
作者簡介:孟令慶(1965-),男,黑龍江哈爾濱人,本科,高級主任師,研究方向:無損檢測。endprint